王源浩+張述林+李海燕
本文通過實地考察中的直接觀測法,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段內記錄這幾個點的客流量的變化,并運用隨機訪談法調查不同年齡段人群的滿意度,運用圖表、文獻資料法分析法進行分析,結合最新的政策和發展方向對重慶市磁器古鎮內部線路以及發展模式進行研究,并提出五大發展模塊。重慶市磁器口古鎮雖有一定的名氣,但是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旅游方面矛盾日益突出,本文擬在客流量分析的基礎上,對其發展模式進行研究,以利提升其旅游品質。
緒論
隨著大眾旅游時代的來臨,古鎮旅游的開發與保護成為了一個研究的風向,參考文獻參考了比較成功的古鎮發展案例,并以重慶市磁器口古鎮(以下簡稱“古鎮”)為例,探討了其發展模式,并對古鎮發展方向進行了研究總結。有大量的文獻對古鎮的發展模式進行探索分析,其中有定量的分析,如有的觀點利用層次分析法,然后進行模糊打分對古鎮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評價,得出的結果結合實際,提出其發展模式和方向。有的觀點則對古鎮進行定性的分析,通過對古鎮歷史和現狀的研究,在分析其旅游功能現狀的基礎上,對旅游功能要素提升進行多方面分析,并提出一些創意性的發展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導性。本文以重慶市磁器口古鎮為例,通過實地調查,分析游客對古鎮旅游客流量進行統計分析,并針對不同的時間段進行智能化的管理,提高古鎮的游客容量和增強其流動性。
一、研究區概況
古鎮原名龍隱鎮,宋代開始建造,面積1.18平方千米,東側緊鄰嘉陵江,南部與沙坪壩區中心相連,西側與童家橋相接,北側通過軌道一號線與其相連通,屬于沙坪壩區,具有良好的文化氛圍,如今古鎮在商業化的同時,也引入了一系列民俗文化的元素,每周都有大量的游客進入,形成商業化的民俗街。
二、客流量時空分布特征分析
為了對古鎮旅游客流進行分析,在古鎮選擇了1,2,3,4四個觀測點,分別選擇11:00-11:30,14:00-14:30,17:00-17:30三個時間段進行觀察。通過對古鎮不同地點不同時間段的觀察,總結了古鎮客流量的時空分布特征。
從圖1中可以看到客流流入量方面古鎮九點過后,客流量逐步增多,在十一點至十一點半點之間達到高峰,觀測點1的半小時流入量達到1300,觀測點3達到900,觀測點2,4較為偏僻,數量較少,但也達到三次觀測中的最大值55,十四點以后開始回落,。十七點左右,客流流入量繼續減少,各觀測點客流流入量均達到三次觀測中的最小值。從圖中可以看出大約十二點左右客流流入量達到最高,之后就是不斷的減少。
從圖2可以看出客流流出量方面三個時間段的觀測中,各觀測點客流流出量整體上呈遞增趨勢,十一時左右,觀測點1,3客流流出量均達三次觀測段中的最小值。而每個點游客流出量將在十二點之后遞增,即古鎮夜間旅游缺失,難以留下游客在此過夜。
綜上,十二點左右游客流入最多,流出最少,流入量減去流出量即為古鎮游客的增加量,應從這個時間段考慮游客容量問題以及內部環線的設置,提高古鎮的游客容量和保證順利出入。
三、模塊開發模式探討
古鎮以商業化旅游為主,嚴重的掩蓋了古鎮的民俗氣息,未來側重點應放在體驗性的旅游,文化的傳承需要游客的傳播,同時,古鎮的接待能力有限,很少有游客會選擇住在古鎮,度假旅游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一大板塊,這需要古鎮開發一批特色精品民宿,打開度假市場。另一方面,古鎮碼頭文化挖掘不深,是很有潛力的一大板塊,開發游輪觀光,水上娛樂時機比較成熟,需要建設一批體驗型的旅游配套設施。對于智慧旅游的板塊,是未來旅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較早的引入,有利于古鎮長遠的發展。
(一)古鎮商業旅游模塊
要想古鎮具有生命力,必然依托古鎮商業,商業能給古鎮旅游帶來人氣的同時,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適度的商業化能給古鎮長遠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過度的商業化只會掩蓋古鎮原有的功能,限制古鎮的旅游的發展。對于古鎮現有商業化的基礎上,打出古鎮品牌效應,使古鎮商業形成一個整體,形成合力推向市場,商業結合文化才更有持久力,古鎮陳麻花已經成為一種磁器口特有的標志,但缺乏文化的包裝和體驗性,引入陳麻花的發展歷史和制作過程讓游客體驗,增加其文化性。古鎮的各個店面出現了雜亂的現象,在現狀的基礎上策劃思路,把商店整合形成有序的元素,具有更好的旅游效果,并且各個店之間缺乏交流互動,比如古鎮麻花可以邀請磁器口民謠藝人做宣傳互動,定期的舉辦古鎮美食比賽,邀請游客免費品嘗打分等。
(二)古鎮文化旅游模塊
談起文化性,古鎮擁有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軌道一號線把古鎮與眾多大學聯系在一起,大量的學術研究以磁器口為例,但真正起到作用的卻少之又少,談起古鎮,大多數人只記得其商業,缺乏文化的氛圍,古鎮缺乏古老的元素,可以通過漢服文化進行包裝,再現古重慶文化風貌。重慶少數民族比較多,很多少數民族的文化局限在本地區,難以推廣導致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被漢化而逐漸走向消亡,古鎮通過其名氣可以設置少數民族文化展示區,向各個區縣提供旅游宣傳平臺,做文化推廣,使古鎮具有多元化的旅游元素,引入古鎮全域旅游新模式。
(三)碼頭文化模塊
古鎮碼頭文化發展欠缺,根據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法得出古鎮碼頭文化的發展落后,需要提檔升級,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還原碼頭原本的功能,開辟一個商品進出口路線,為嘉陵江沿岸提供商品的輸出和商品的輸入,擴大產業鏈條,盤活嘉陵江水上經濟帶;二是以游客游艇水上體驗,水上項目體驗為主,打造夜間旅游項目,吸引游客留宿過夜,從而拉動內需,促進消費,增加旅游從業人口,增加旅游收入;三是通過嘉陵江與長江旅游聯通,盡快融入長江國際旅游經濟帶中。
(四)古鎮精品民宿模塊
一提到古鎮,就會想到當地的風土民情,自然而然就會相體驗古鎮的生活,而古鎮精品民宿的打造是古鎮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市場必不可少的板塊,雖說古鎮的用地類型已被規定,但聯通古鎮以及古鎮內部的建筑需要被升級改造,本精品民宿的打造依然以恢復本來的建筑風格為原則,打造一批別有韻味的濱江民宿,街巷民宿,使其具有一定的接待能力。
(五)智慧旅游模塊
對于智慧旅游系統,中國的很多知名的景區已經引入,可以參考烏鎮、大理等古鎮的智慧旅游板塊,引入智慧旅游系統,如掃碼語音解說系統,智慧生態廁所系統,下載手機APP實時的掌握古鎮現狀等,智慧旅游的接入會使古鎮和現代化科技相結合,使游客更好的,更容易的了解古鎮文化,古鎮故事,使古鎮旅行記憶深刻,開拓視野,增長見識。
四、環線式開發模式設計
(一)內部環線設計
古鎮分為正街和老街,游客來到此地,大多都是原路返回,難以形成不走回頭路的環路,這導致了古鎮有一部分路段開發的不平衡,另一方面導致了游客的擁堵,本文提出兩條環線,一是古鎮內通道外環線,二是古鎮內通道內環線。同時古鎮的指示牌系統需要打造升級,擬建設古鎮導覽圖,以及環線指示牌系統,合理規劃游客的游覽路線,推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和聯系。
(二)古鎮內通道外環線
如圖3開發古鎮外環線,以游客觀賞體驗以及交通運輸等功能,打開古鎮在嘉陵江另一岸的客源,也可以成功的疏散游客,與沿嘉陵江景區聯系,形成一個旅游經濟帶,打造古鎮外大環路。
(三)古鎮內通道內環線
如圖4,根據游客的流入流出量進行估計,針對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段的游客進行淡季旺季的劃分,流入高峰期,流出高峰期進行嚴格的界定,不同的時間段開放緩沖區的朝向,合理的規劃設計游客的路線,以及規范古鎮道路,形成有序的有素質的智慧景區,形成一道美麗的人文景觀。
五、結語
古鎮發展模式的提出是在參考大量的文獻資料,結合最新的政策和成功的古鎮案例,并且通過做一些古鎮等類型的旅游策劃和規劃的經驗的前提下提出,五大模塊是古鎮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突破的重點,古鎮在十三五時期不能安于現狀,要抓住機遇完成新時期的提檔升級,響應重慶市建設“國內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目標,在疏通內部“血液”的前提下,完成旅游升級,走向國際。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地理與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