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彭桂芳
平遙古城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產業不斷發展,當地居民作為直接利益相關者,對旅游發展有深刻的感知。實證調查的結論表明:平遙古城居民無論在經濟方面、社會文化方面還是環境方面對于旅游發展都有著強烈的正面感知,但負面感知的存在也不可忽視。本文從調查數據出發,指出了平遙古城旅游發展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本文從平遙古城世界遺產地居民這一視角切入,對平遙古城居民各方面的旅游影響感知進行了廣泛調查和分析,對世界遺產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進行了思考,提出了平遙古城世界遺產地旅游發展存在的各種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調查方法描述
本研究采取問卷調查與深度訪談相結合的方法。具體調查方式為:由調查小組隨機分發問卷給古城臨街店鋪經營者、古城內當地行人和城內四合院居民并隨機選擇適當的被調查者進行深度訪談。
二、問卷設計與樣本情況描述
(一)調研問卷設計
為本次調查所設計的調查問卷共39個問題,可分為四個部分。前三部分分別為平遙古城居民旅游經濟感知調查、社會文化感知調查和環境感知調查。第四部分是被調查者的人口學特征,其中包括性別、年齡、學歷、職業、收入和在平遙古城居住時長等。
(二)樣本情況描述
本次調查共分發《平遙古城遺產地居民旅游影響感知》問卷210份,回收202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問卷202份,有效率為96%??傮w看來,此次問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符合調查要求,調查結果真實有效。與此同時,調查小組通過隨機深度訪談獲取了大量調查問卷以外的信息,對問卷調查成果作出良好的補充。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被調查居民的人口統計學特征
從有效回收問卷整體來看,樣本隨機性比較理想,其囊括了不同性別、年齡段、學歷、工作以及居住時長的居民。從學歷來看,文化程度偏低,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僅占總人數的7%;從居民職業與旅游的相關性來看,被調查者本人職業與旅游相關的占26.2%,被調查者有家人或朋友在旅游行業工作的占45.3%。由此可以看出,居民在旅游行業的參與程度一般;收入水平方面,居民整體收入水平偏低,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68.5%,3000元以上的占22.8%,這與平遙古城經濟發展水平偏低有關。
(二)被調查居民的旅游經濟影響感知
調查顯示,有54.20%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發展提高了其生活水平,有53%的被調查者認為其經濟收入有了提高。除此之外,有51%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地商業和投資機會有了增加,整體經濟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由此可以看出,平遙古城當地居民對旅游經濟影響有較強正面感知,同時也反映出平遙古城旅游開發發揮了其聯動效應,有效的提高了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增加了當地居民的就業崗位,為當地居民帶來了一定的利益。
但不可忽視的是,仍然有不少的當地居民并沒有獲得旅游業發展所帶來的利益,其中,有45.8%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沒有提高或降低了其生活水平,有47%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沒有提高其經濟收入。凡此種種都提醒平遙古城旅游業的發展要照顧到盡可能多的居民的利益,盡量減少旅游帶來的貧富分化問題。
除此而外,調查表明居民對旅游負面經濟影響的感知也比較強,如在“生活費用的變化”、“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化”和“土地房屋價格”等調查項目中,有55.5%的被調查者生活費用增加,有高達66.8%的人認為旅游的發展使當地商品和服務價格提高。
(三)被調查居民的旅游社會文化影響感知
根據調查結果,平遙古城居民對旅游的正面社會文化影響感知強于對旅游的負面社會文化影響感知。有超過50%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的發展提高了當地工藝品特色、有利于當地傳統習俗保護、提升了當地地方形象。在針對“對本地文化認同感”的調查項目中,有58.6%的人認為旅游使被調查者對當地文化更加認同。
這說明旅游的發展豐富了當地居民的社會文化,給當地居民帶來了良好的旅游社會文化影響感知,當地居民對游客的歡迎程度的增加則更加說明了這一問題。
但不可避免的是,接受調查的當地居民中有43.9%的人認為旅游的發展給其帶來了心理壓力。由此可見,當地旅游的發展或多或少的給居民帶來社會文化問題。
(四)被調查居民的旅游環境影響感知
調查顯示,有79%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的發展使其環保意識得到提升,有68%的被調查者認為“旅游發展使古代建筑和遺址得到修繕的機會”、“當地的視覺舒適度增加”,凡此種種都說明當地居民對旅游環境的正面影響感知非常強烈。
當涉及旅游環境的負面影響調查項目時,居民對旅游環境的負面影響也有很明顯的感知。其中,大多數被調查者認為旅游使當地固體垃圾增加、噪聲增加,道路交通也受到旅游影響。
四、調查結論及主要問題
(一)調查結論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分析,可以看出,平遙古城居民無論在經濟方面、社會文化方面還是環境方面對于旅游發展都有著強烈的正面感知,這也證明了通過發展旅游,平遙古城在各個方面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旅游產業對于平遙古城的發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但同樣不能忽視的是,在種種可喜變化的背后,平遙古城在旅游業的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可小覷的問題。
(二)主要問題
1.旅游從業人員素質偏低。旅游從業人員的人口特征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平遙古城旅游從業人員集中在初高中學歷,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從業者比例很低,接受過系統的古文化、旅游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教育的人士更是少之又少。
作為一項新興產業的旅游業,涉及面廣,集文化、餐飲、娛樂、服務于一體,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背景、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杰出人才。平遙古城旅游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這一問題影響了旅游整體服務水平,極大地制約了平遙古城旅游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2.旅游整體效益較低
雖然旅游的發展給平遙各城帶來了可喜的經濟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旅游帶來的效益極其的有限。調查問卷中對“被調查者的月收入”的調查結果說明平遙古城居民整體收入水平還處于一個比較低下的狀態。同時,在與麗江古城旅游發展進行對比時,我們發現,兩地的旅游發展水平還存在很大的差距,不管是從旅游接待人數還是旅游綜合收入來比較,平遙古城都遠遠比不上麗江古城。
經濟效益幾乎可以說是旅游地居民感知最為明顯的部分,也是居民最為關注的內容,經濟效益的低下勢必會挫傷居民對發展旅游的信心,影響遺產地居民對于旅游開發的支持度,從而影響當地旅游可持續發展。
3.古城居民旅游經濟獲益有限。古城居民旅游獲益有限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旅游惠及的居民數量有限和旅游從業人員的經濟收益有限。
調查表明,旅游惠及的居民數量有限,還有相當多的一部分人沒有感受到旅游所帶來的經濟利益。這主要是由于旅游發展還處于初級水平,旅游所帶來的聯動效應沒有完全得以體現,旅游產業鏈也沒有得到足夠的延長,致使旅游業能吸納的從業人員極其有限造成的。這一問題很容易造成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這種旅游不公平發展現狀很容易引起居民心里不平衡,影響古城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4.遺產保護意識欠缺,保護力度不足。平遙古城旅游的發展以其遺產資源為基礎,如果其古遺產遭到毀滅,那么其旅游產業也就不復存在了,由此可見其遺產資源本身的價值和遺產保護不力可能造成后果的嚴重性。然而,據當地居民的反映,平遙古城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古城遺產遭受到很大威脅。
其遺產保護主要遇到以下幾方面的挑戰。一是資金缺乏。古城遺產與古民居建筑的保護與修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但是平遙作為一個縣城,其經濟發展還比較落后,可用于遺產保護和維修的資金相當有限。二是地方政府重開發輕保護。政府最關心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因此當古城的旅游經濟潛力顯現出來時,政府過度看重其經濟拉動功能,而且將旅游經濟發展和政績直接掛鉤。
五、對平遙古城旅游發展的建議
(一)強化旅游行業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隨著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涉及范圍越來越廣泛,旅游行業的發展急需一批專業素養高、業務能力強的從業人才。然而調查結果顯示平遙古城世界遺產地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整體素養偏低。這就要求政府能夠強化行業隊伍建設,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養。
首先,平遙當地政府可以采取相關優惠政策吸引一批專業能力強、知識背景豐富的人才到平遙工作,使他們把優秀的旅游發展理念帶到當地。其次,平遙政府應加強旅游管理隊伍建設,對旅游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培訓,提高整個旅游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以保證旅游管理部門能對旅游的健康發展做出積極有益的指導。
(二)增加旅游經濟附加值,提高旅游整體經濟效益
旅游目的地要想提高其整體經濟效益必須做好兩件事:吸引游客和盡可能的留住游客。
對于吸引游客來說,平遙古城必須加強旅游營銷能力、加大宣傳力度,以此來提高古城知名度。具體來說,平遙古城當地政府要保證旅游宣傳資金的投入,確保宣傳活動能夠持續地進行。當地政府也要積極更新思路,巧借新媒體的力量提高宣傳效果,盡可能的使平遙古城曝光在旅游愛好者的視線之內。
對于留住游客來講,平遙古城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加大開發力度,深刻挖掘其晉商歷史、民俗風情等文化,打造更多特色品牌的旅游項目,使游客增加在當地的逗留時間。
(三)擴大居民旅游受益范圍,提高居民收益能力
平遙古城要堅持用旅游拉動當地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氛圍,以此來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使更多的居民參與到旅游服務中,從而擴大居民旅游受益范圍,盡量消除受益的不公平現象。總而言之,當地政府應盡最大努力使居民成為旅游發展的最大受益者,以此提高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支持度,促進旅游行業的持續發展。
(四)提升遺產保護意識,加強文物保護行動
政府不能一味關注文化遺產的經濟利益而忽視遺產本身的保護,旅游的發展不能以遺產的破壞為代價,而應該在對遺產進行保護的基礎上有限度的進行。
當地政府應將一定的旅游收入投入到遺產的維護上,定期對古城進行檢測和修繕,以確保古城的完好保存。除此而外,政府應嚴厲杜絕為單純追求政績,亂批項目、亂上項目的行為,項目的開發和運營一定要經過專業的科學的評估和民意調查。失敗的項目開發不僅會影響古城的整體形象而且可能造成當地遺產的超載開發甚至造成對古城遺產的嚴重損壞。
(作者單位:武漢輕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