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娜

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是湖南典型丹霞地貌地質遺跡的代表,開園后成為大湘東旅游熱點。隨著旅游開發的深入,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作為研究對象,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本文通過SWOT分析法全面、系統地分析了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的三大優勢、四方面劣勢、三種機遇和兩重威脅,并提出相應的園區規劃建設戰略,以促進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三大效益。
引言
地質公園(Geopark, Geological 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景觀為主體,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既為人們提供具有較高科學品味的觀光旅游、度假休閑、保健療養、文化娛樂的場所,又是地質遺跡景觀和生態環境的重點保護區,地質科學研究與普及的基地;建立地質公園旨在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學知識、開展旅游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國家地質公園(National Geopark)的建立是以保護地質遺跡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宗旨,遵循“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依據《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工作。
2006年石牛寨景區由湖南省某公司投資開發,并取得70年的承包經營權;2007年石牛寨被列為“湖南省省級地質公園”,2009年4月1日正式開園;2011年被提名為“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隨后石牛寨景區進入國家級地質公園的規劃建設進程中,2016年5月石牛寨景區順利通過國家級地質公園驗收。
一、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概況
湖南平江石牛寨景區位于湘、鄂、贛邊界的平江縣大坪鄉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3056'33〞~
114001'59〞,北緯28049'53〞~28055'47〞;總面積為1175km2,開園后成為大湘東旅游熱點,享有“天下第一寨”之美譽。其景點分布廣泛,自然生態資源較為俊秀:是由怪石、奇峰、石洞組成的丹霞石的世界,以奇險著稱;寨內景點可概括為“一牛二龜三關險,四橋五寨六線天,七奇石八寺廟,一百零八崖景無邊”。
二、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要求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境從四方
面(S:Strength優勢; W: Weakness劣勢; O: Opportunities機遇; T:Threats威脅)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的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
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SWOT分析法就是:在其規劃建設中,從區域的角度和整體的高度對景區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把握園區的優勢的劣勢(內部因素)與機遇和威脅(外部因素)相互匹配,綜合分析得出相應的決策性結論,助力于園區的規劃建設,促進園區可持續發展。
(一)SWOT分析之S(優勢)分析
1.地域優勢顯著。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湘、鄂、贛邊界的平江縣大坪鄉境內,外部交通發達,公路網絡布局合理,客源往來便利。通往園區的干道主要經由國道G106,省道S308,長瀏高速、通平高速、平汝高速和平虹公路。目前還有規劃建設中的進入景區的高速和縣道。
2.地處大湘東旅游熱線地帶。湖南古稱“瀟湘”,孕育了許多歷史風云人物,岳陽樓、岳麓書院、橘子洲頭、張家界、湘西鳳凰小鎮、南岳衡山等早已聞名中外;湘東沿羅霄山脈一路綿延;平汝高速穿山越水,將平江、瀏陽、醴陵、攸縣、茶陵、炎陵、桂東、汝城8個革命老區、邊區串聯成大湘東旅游熱線,成就了以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為核心的大湘東平江之旅精品旅游路線。
3.旅游資源豐富。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首先以丹霞地貌地質遺跡為核心,集青山、秀水、怪石、險巖、瀑布、漂流、泉水、深潭、古樹、古橋于一身;其次,地處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區,屬濕潤性大陸季風氣候,夏涼冬暖,雨量充沛,森林茂密,生物物種繁多(有國家一級、二級、三級保護動植物、重點野生藥材、可供觀賞的花草類植物等);第三,人文景觀奇特:古遺跡、古建筑、古墓葬和傳奇民間生活等。
(二)SWOT分析之W(劣勢)分析
1.規劃執行不力,資源優勢利用不夠。近年來,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在業內的影響力也不斷增強,吸引了眾多游客。但受眾多因素的影響,景區規劃建設的執行力度不夠,具體項目施工工期拉得過長,間接導致資源的不均衡開發利用。
2.地學科普宣傳不夠。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中科普宣傳和教育不夠到位,外來游客和當地居民對地質公園的認識及地質遺跡保護意識難以提升;園區科研考察者、野外實習生及地學、生態學業余愛好者的接待量極小。
3.管理體制不健全。自開園以來,園區管理體制不斷完善為規劃建設打下了較好的基礎。但由于多方管理的問題,以及園區缺乏具備專業背景的高層管理人員和具備地學知識的導游、講解員等;此外園區數字化、現代化的科普宣傳載體亟待優化。
4.當地參與不夠。據筆者調查發現:當地居民經濟參與現狀要好于決策、社會和文化參與。當地居民沒有通過各種自治組織增強自身的參與能力,而園區的開發和規劃建設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的同時,也給當地傳統文化帶來了沖擊,導致園區“鄉村性”衰退,加大了居民生產生活壓力。
(三)SWOT分析之O(機遇)分析
1.國家政策支持。友好的政策為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建設和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2002年平江縣被國務院確定為財政部定點扶貧縣,財政部、湖南省財政廳與平江人民風雨同舟十年扶貧攻堅;2011年平江又掀開了以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為核心的國家政策支持新篇章。2015年4月,湖南省正式啟動開辟大湘東旅游熱線項目,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成為該項目的首站宣傳地。
2.科普教育的旅游潛能。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典型、完整、且稀有的丹霞地貌地質遺跡、年代久遠的人文景觀、珍稀的生物物種資源等,為科普宣傳和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地質科普、生態科普旅游市場提供了充足的動力。故而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具有極高的待挖掘的旅游潛能和旅游市場。
3.生態旅游的潛能。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具備的豐富旅游資源,在科學規劃建設下,可以實現“回歸大自然旅游”和“綠色旅游”,讓游客享受清新、輕松、舒暢的自然與人的和諧氣氛,探索、認識自然,接受環境、大自然的教育,增進健康,陶冶情操,享受自然和文化遺產的魅力等,故而其生態旅游前景可觀。
(四)SWOT分析之T(威脅)分析
1.省內同類景區及園區旅游地的競爭激烈。作為地質公園,石牛寨典型、完整且稀有的丹霞地貌地質遺跡因園區地質科普宣傳和建設沒有落到實處而喪失了吸引游客的一張王牌。相比之下,湖南新寧崀山“丹霞之魂,國之瑰寶”,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崀山風景區正在努力創建國家5A級景區,申報世界地質公園,打造為湘西南旅游的核心景區,構建全省“北有張家界、南有崀山”的旅游格局;懷化通道侗族自治縣萬佛山是我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發現的品相較為罕見的特大型丹霞地貌群,“萬座丹峰擁翠環”,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懷化溆浦思蒙風光優美,民風淳樸,十里碧水丹霞,全國罕見;此外,在生態旅游的大背景下,離園區不遠的連云山、純溪小鎮、白馬寺等地均在一定程度上給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帶來了競爭的威脅。
2.地質遺產遺跡保護的壓力。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人行天橋、玻璃棧道、峽谷漂流、水上樂園等招徠了眾多游客,促進了旅游業和當地經濟的發展;但作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其規劃不能偏重經濟效益,忽視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不能重利用而輕保護。據筆者調查發現:園區在節假日對游客數量往往不加以限制,造成旅游高峰期人滿、車滿為患的現象,給當地交通、生態環境和居民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這種超載接待實際上會直接或間接地給丹霞地貌地質遺跡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三、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的戰略
將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規劃建設中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各要素進行排列,可形成SWOT矩陣(見表1)。綜合研究結果表明: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建設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對比發現,其規劃建設可通過內外因素的不同組合,采取SO戰略、ST戰略、WO戰略及WT戰略。
(一)加大地質公園科普宣傳和教育
科普宣傳和教育則是讓游客感知地質公園科學價值的重要途徑,園區沒有詳盡的地質科普講解或展示,游客難以在科學價值層面感受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的魅力。故而在園區規劃建設中,可以探索科普宣傳和教育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1.現代化、數字化地質博物館的建設。地質博物館是地質公園科普宣傳和教育最重要的載體。通過現代化、數字化技術,生動直觀地演示地質衍生變化、生物進化和石牛寨丹霞地貌地質的演化過程,讓游客切身體驗到現代化科技的魅力,在奇趣里領略原本枯燥而深奧的地學知識和生態知識,進而提升游客在地質公園觀光旅游的品味,提升游客對地質遺跡的保護意識。
2.提高園區從業人員的專業學識,提升園區綜合服務水平。要實現對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典型、完整且稀有的丹霞地貌地質遺跡的分級保護目標,園區一方面要加強與高校的合作交流,建立長期有效的學習培訓關系或開辦地學訂單班,以此來提升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要為高校和科研單位或團隊的野外實習場所、地質科普基地打開方便之門;不定期地舉辦學術研討會,或定期舉辦以石牛寨為主體的科研活動,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或地質學、生態學業余愛好者,以及相關專業的高校師生前來參觀考察,借助科研成果來凸顯其科學價值,拓寬園區科普宣傳和教育的影響范圍。
(二)團結一切力量,完善管理體制
石牛寨景區的多頭管理體制滋生了系列問題和矛盾。被提名為國家級地質公園后的規劃建設中應結合自身優勢和當地實際,充分借鑒省內外地質公園成功的管理經驗,深入論證;團結一切力量,多方爭取政策支持,培養專業的管理人才,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園區的管理。
(三)加大旅游宣傳力度
在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舉辦的全國鳥人飛行大賽、達瓦孜極限挑戰賽、明星真人秀等大型活動迎來央視、湖南衛視、經視、湖南都市等電視媒體,瀟湘晨報、岳陽晚報、網絡傳媒的競相采訪報道,有一定的宣傳推廣成效,但遠不及預期效應;另外,園區門戶網站信息更新慢,內容不充實,尤其是地質科普知識匱乏。因此,園區規劃建設在充分利用傳統傳媒的同時,應更好地利用新傳媒(如移動網絡、微平臺等),不斷更新門戶網站信息,優化網絡平臺的服務。
(四)著力開發并推廣當地旅游產品
筆者發現:園區的旅游產品特色不鮮明,亦未成規模。到目前為止,有地方特色的石牛寨山泉水已注冊并投入規模化生產,其推廣還需一定的時間;其他土特產基本上以農戶為單位,小規模兜售;而園區地質科普、動植物科普及本土文化歷史類圖書、畫冊、明信片、玩具類的產品仍舊空白。故而園區的規劃建設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鼓勵開發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并將旅游產品的產和銷納入規范化的管理之中。
四、結語
通過SWOT分析法對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總結,發現:加大地質公園科普宣傳和教育,調動并團結一切力量,完善管理體制,加大旅游宣傳力度,著力開發并推廣當地旅游產品,是園區規劃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有利于實現石牛寨國家地質公園健康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