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妮+成福偉+王強+王平
本文采用文獻分析法、深入訪談法、在線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以承德市高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對高校系統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的開展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大學生單次參與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時間較短,但興趣較高;高校開設少數民族體育教學內容較少且不夠深入。為促進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傳承,本文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高校系統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對策。
一、研究背景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學術研究已逐步成為民族學科研究的重要領域。國內學者也從多學科角度對少數民族體育進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內容為:(1)吳志平,鐘寧,劉雪松等人認為競技性和民族性是傳統民族體育的鮮明特征;(2)陳青認為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是時代的要求,是民族文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趨勢;(3)崔鳳祥等分析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及實施方案,劉媛認為高校開展民族傳統體育課程對民族體育的繼續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趙蘇喆認為民族傳統是現代體育發展的有機構成。(4)陳振勇認為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傳承和保護。
國外體育項目的發展主要以學校體育為平臺。泰國的泰拳、韓國的跆拳道與韓國傳統民族舞蹈均列入相應國家高校必修課程,日本的柔道也是日本學校體育的重點項目。俄羅斯的高校教學大綱中,民族舞蹈、摔跤和滑雪占較大比重。日本將繼承與發揚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強國、強民、振奮民族精神、培養學生人格的重要手段。由此可以看出,這些國家對本民族傳統體育的重視程度。
綜上所述,國內外對于傳統民族體育的研究,有很明顯的與教育系統結合的趨勢,而高校作為我國教育系統這個金字塔的頂端,承擔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大責任以及科學研究的任務,因此,研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教育系統中的傳承,可以豐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理論體系,為高校體育發展體系的構建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同時也為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以及對河北省少數民族事業,特別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均具有戰略意義。
二、實證研究
研究教育系統中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而言,具有重大意義,而體育文化正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研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和教育意義?!度珖胀ǜ叩葘W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關于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工作的意見》這兩大文件的政策文件的頒布,為高校系統更好的開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契機和平臺。
本研究選取河北承德的高校系統為調研對象,通過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深度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高校系統中的傳承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研究,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以達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教育平臺進行更好傳承的目的。調查時間為2016年5月1日6月1日,共收回有效問卷275份。本研究可以豐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理論體系,為高校體育發展體系的構建提供理論支持。同時,也對河北省少數民族事業,特別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一)樣本分析
樣本中,男生比重為27.27%,女生比重為72.73%;漢族學生占樣本總數的79.09%;一年級學生比重為61.82%,二年級學生比重為21.82%,樣本以低年級學生居多;為受調查者中12.73%的學生入學前的居住地屬于少數民族聚居區或少數民族自治區/縣;56.36%的受訪者參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頻次為1-3次/年;63.64%的受訪者每次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時間為30 分鐘以下;43.64%受訪者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時段是課外活動,32.73%是體育課,高校體育課有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但是力度比較?。猾@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知識的主要途徑以書本雜志(56.36%)、傳播媒體為主(49.09%)(圖1);受訪者關于“今后對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打算”一題,50.91%的人打算“增加時間和次數”,40%的人打算保持現狀,1.82%的人打算“減少次數與時間或者停止活動”。受訪者關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知識最感興趣的是“主要競賽規則與競賽方法”,其次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再次是“了解和認識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及民俗風情”;受訪者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動機是增強體質、弘揚民族精神、增進交往、消遣娛樂、豐富生活。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消費內容主要是購買運動服裝、觀看比賽或表演的門票(圖2)。
(二)影響因素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多種功能,休閑娛樂性、強身健體、知識傳播等,是當代體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大多數學生表示喜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感興趣(圖3),承德的高校中,部分高校已經開設了少數民族體育課程,但因為各種因素限制,開設的面不夠廣,層次不夠深。下面分析限制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中開展的影響因素。
問卷中關于影響參加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主要因素共列出了12個選項,發現影響學生參與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無人指導(56.36%)”,其次是缺乏練習伙伴(36.36%)、學習任務重(36.36%)、缺乏民族體育知識(36.36%)(圖4)。由此可見,學校開展少數民族體育活動是非常有必要的。學校在體育課上引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既可以解決無人指導的問題,又可以解決缺乏練習伙伴、缺乏民族體育知識的問題,同時,一定的體育活動也可以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對策
為了達到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通過教育平臺進行更好傳承,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提出如下建議。
1.民族地區高等院校擔負起應該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加強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論研究,發揚民族傳統體育的職責,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成熟的特色民族體育項目加入日常教學,如濃郁蒙古族特色的體育項目-打布魯,即了起到了民族文化的傳承作用的同時又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的發展。
2.建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庫,促進少數民族體育運動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讓學生可以真正了解到這些傳統體育項目的由來及意義;同時在學校組織開展相關比賽和表演項目,調動學生參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積極性,也可以通過大學生這個高素質的群團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向更多的群體傳播和發揚。
3.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班容量的控制,盡量采取小班實踐教學。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一般具有很強的參與性與互動性,教師示范后學生們要多加練習才能掌握動作要領,小班教學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熱情和練習頻率,也有利于降低教學難度和學生的畏難心理,增加教學的實踐性。
4.建立高校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社團。體育社團是大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組織部門成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社團,可以使更多的沒有選這類體育課程的同學有一個了解和參與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機會。體育職能部門可以派有這方面專長的教師到社團去指導和輔導學生,水平高一點的項目還可以組織運動隊,參加不同層次的比賽,也可以組織具有民族特色的學校級別的一些大型活動,為校園的特色文化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單位:1.河北民族師范學院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
2.韓國圓光大學經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