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銘++張猛
[摘要]城市交通擁堵已經成為困擾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大問題,主要解決方案是擴大城市道路,控制車輛數量,優化城市規劃等,但這些措施受制于空間、成本和工期等,限制了人們出行。從制度經濟學和行為經濟學的視角提升制度質量的方式來緩解城市擁堵具有較大潛力。從國際比較的現實看,城市擁堵未必都是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造成的,如果交通體系的制度質量不高,也可能造成遵守交規造成擁堵。文章以制度經濟學的視角梳理了造成國內典型十字交叉路口效率低下的原因,提出改善的建議。
[關鍵詞]交通擁堵;社會成本;交通規劃;道路交叉口;制度經濟學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054
堵車已經成為長期困擾大城市的頑疾,并快速向中小型城市蔓延。一份報告顯示北京通勤者因交通擁堵每月時間損失折合1000元,所監控的45個城市中40個交通狀況在惡化,北京、杭州、廣州、濟南等成為中國最堵車的大城市。另有研究顯示因為行駛緩慢、尾氣污染、能耗、事故、健康和疲勞等堵車造成的社會成本和經濟損失高達GDP的18%。目前對交通擁堵成因的認識上主要集中于硬件問題:車輛的數量的快速增長、路網承載能力相對有限、城市結構不合理等,這樣的歸因具有合理性,但對這些歷史形成的難題進行改善成本高、難度大、工期長,且邊際效益在下降:拓寬道路后路口等候的時間反而會增加。對舊城區進行交通優化也受到產權、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限制。因此城市交通在大力投入建設的背景下,交通狀態依然堪憂。
交通設施的硬件與系統安排的軟件相互匹配可以復合產生高效率,單單重視硬件建設忽視軟件改善則會事倍功半,改善城市擁堵除方法還應致力于提高交通體系的質量。相同條件下的十字路口,日本的通行效率是北京的2倍。這說明,規則和文化的優化能夠為城市交通釋放巨大的潛力,而且相比硬件改造而言,規則優化成本更低,在提高通行效率的同時還能強化安全。交通擁堵中關鍵環節是道路交叉路口,本文從制度經濟學角度,針對中國路口的一般性問題,嘗試在微優化現有路口基礎上,建立一個高效率通行的制度框架。本文所探討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指有紅綠燈控制的標準的十字道路交叉路口。
1交通體系的制度質量
制度安排并不僅僅是國家主管機關公布執行的法律法規,也包括體系設定的邏輯,還有人們的特定文化和習慣。制度安排包括正式制度,也包括非正式制度,如文化習慣等;一般認為避免交通事故、預防堵車主要的辦法是遵守交通規則,但如果交通規則本身不合理或者體系設計有缺陷,要么可能讓遵守交通規則成本過高,要么可能造成更多的事故和更低的效率。例如印度、埃及等交通混亂的國家首要原因不是大家不遵守交通規則,而是交通規則不切合實際無法遵守,交通體系缺乏科學性即便遵守交通規則也會造成混亂,印度2013年有137000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居世界第一。
中國的交通體系從法律法規配置角度看是完備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于2003年即已制定,2007年進行了修改,之后的交通規則都是在此基礎上進行調整。如2013年新交通規則提高了違法成本,記分項也由38項增加至52項。2014年和2015年交規的調整也主要是加大了不遵守交規的懲罰力度,而不是提升質量。另外,中國道路體系的建設取得了成績,高標準的公路被鋪設,但交通控制方面依然沿用多年前的方式。文化方面,社會文化發展依然落后于生活方式的變化。中國交通體系存在大量可以優化的地方,必須通過堅持改革的思想,讓規則不斷適應新環境和新問題。
2道路交叉路的效率障礙
對照中國大城市和發達國家的路口交通情況,中國的路口通行效率相對較低,其原因可以分為道路設計不合理、規則缺陷和駕駛習慣落后等。
21低效率的分時信號控制體系(計時紅綠燈)
采用僵化的分時通過的方式不能調節流量,對路權分配不均衡。對交通峰谷隨時段變化的路口反而造成擁堵。低效率的紅綠燈路口連續出現,多次分割一條道路,即便具備暢行的潛力的道路也無法快速通行。發達國家早已廣泛地采用了觸發式信號控制機制。連續路口可以通過簡單的電路控制即可實現協作,觸發式信號控制可以有效提高車速。對于單獨十字路口,觸發式信號控制比分時信號系統的效率高20%~30%,而在連續紅綠燈路口,觸發式協作路口可以提升效率30%~60%。如果能采用智能技術,潛在效率會更高。提高道路效率的同時提升駕駛感受。
另一種替代方案是把十字路口紅綠燈改為環島。十字路口是最容易發生車禍的地方,在四車道的十字路口潛在的事故點有56處之多,其中車輛之間相撞的潛在事故點有32處,車輛傷害行人的潛在事故點有24處,環島可以把潛在沖突地點的數量降至16個,并能避免快速直行車輛與左轉車輛產生嚴重車禍的潛在事故點。
22紅燈右轉和綠燈左轉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38條規定紅燈亮時,右轉彎的車輛在不妨礙被放行的車輛、行人通行的情況下,可以通行。但在實際觀察中,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因為實際讓路規則和習慣的缺失,右轉車輛慢速進入經過路口后加速的車流,降低了直行車的速度。
在十字形交叉路口左轉的車輛應該以四分之一圓的路線通過路口,否則會切過別的車道或者被護欄阻擋。國內左轉車輛因駕駛習慣不科學,車速顯著地低于發達國家。當左轉車道有兩條或者以上的時候,目標路線分配不清晰也造成車速下降。根據新西蘭交通規則最左側車道行駛的汽車在左轉后應進入最左側車道,左側第二條車道上的汽車應相應進入左側第二條車道。中國的交通規則無明確規定,故容易造成擁堵和事故。
23駕駛習慣和文化
駕駛習慣和文化也能影響路口的通過效率。綠燈亮起的時候,獲得路權的車輛應該更快地加速。在條件許可的時候,中國駕駛員的提速遠低于國外駕駛員水平。正確的做法是綠燈亮起時,排隊的車輛應該整體同時蠕行,獲得一定的初速度;在前面的車輛應該在安全的范圍內盡量加速行駛。中國的文化低信任度,缺乏必要的合作機制,需要政府在某種程度上的強制性引導才能建立合作關系。如不要占據自己過不去的路口阻擋另一方向的交通,出現車道合并的情況下要拉鏈行進,而不是逼停彼此。文化的引導是政府可以影響的領域。
3建立高效道路交叉口的展望
在過去的交通體系管理中,主要是從行政管理者的視角來看待交通問題,并通過提高違規成本的方式,如扣分、罰款等方式來防范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這對交通規則的權威性樹立,以及駕駛員遵規守法意識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輕視了交通規則的科學性和發展性,建立高效交通體系是一個永續的過程,規則應隨著環境和文化的變化而變化,管理機關首先需要打破僵化的思維模式,才能引導社會建立高效率的交通系統。過度行政中心化造成交通規則復雜卻不適用,增加社會成本,給駕駛員帶來壓力,最終無法緩解擁堵。
31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來分析道路交叉口
中國的道路交叉口目前是按照國家標準來設立紅綠燈,但如果能夠對路口事先進行評估,施工后進行復檢,并使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比如,用攝像機記錄一段時間的交通情況,然后找到改善的地方,肯定對道路交叉口的通行效率有顯著的提升作用。至少對重點路口(比如出現較多堵車、事故的路口)進行錄像排查,實踐表明能夠解決很多交通問題。
32借鑒外國成熟的經驗
作為經濟后發國家,中國從自行車社會邁向汽車社會的速度要比發達國家所經歷得快很多。很多發達國家的成熟經驗應該予以移植,這些成熟的法律和規則是建立在大量的社會實踐基礎上得來的,并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33采用新技術,提高道路交叉口的管理水平
隨著信息產業和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基于智能技術的控制分配系統有望在國內大中城市廣泛采用,這將產生巨大的效率提升潛力。但也應看到,技術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單一途徑,沒有制度質量的提升和行車文化的優化,技術無法獨自推動城市高效交通體系的建立。
參考文獻:
[1]高德科技2015Q2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R].高德地圖 Amapcom
[2]吳奇兵,陳峰,黃垚,等北京市機動車擁堵成本測算與分析[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1,11(1):168-172
[3][美]湯姆·范德比爾特開車經濟學:我們為什么這樣開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美]阿蘭·斯密德制度與行為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5]Ruikar MNational Statistics of Road Traffic Accidents in India[J]. Orthop Traumatol Rehabil,2013(6):1-6
[6]新西蘭道路交通局[EB/OL].(2016-03-09)http://wwwnztagovtnz/resources/roadcode/road-code-index/
[7][美]弗朗西斯·福山信任——社會道德與繁榮的創造[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1998:84-99,346
[作者簡介]劉子銘(1980—),男,漢族,廣東茂名人,碩士。研究方向:世界經濟;張猛(1976—),男,漢族,吉林松原人,博士,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