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的實施要求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和傳統的教學方法。本文在新課標理念下,提出了高中語文教師轉型的一些對策。即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教學方法的創新者,教學理念的研究者,教學課程的開發者。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教師;轉型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無疑給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不可多得的機遇。在“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主導下,高中語文教師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陳舊的理念已無法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無法跟上時代的步伐,面對不斷變化、不斷更新、不斷發展的新形勢,我們要冷靜思考,積極探索,才不會“誤人子弟”,才不會被“淘汰出局”。下面就在新課標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師應作哪些應對策略談談我的看法,以求共同探索。
一、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新課標要求教師打破已經習慣了的灌輸式教學,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提倡自主探究、引導啟發的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更新理念,培養意識。教師要重新認識語文教學,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必須把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作為重點目標,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新課標倡導“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這些教學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
2.轉換角色,融洽關系。新課標明確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意味著教師的角色應由單純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的組織者和理智的引導者。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意識,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教師要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交流,互動學習,構建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營造氛圍,激發興趣。心理學家巴班斯基說:“教師是否善于在上課時創設良好的心理氛圍,有著重大的作用。”所以,教師要善于營造活躍、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師生之間、同學之間能夠自由地交流,全身心地投入,學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擁有自己獨特的體驗。教師要善于用甜美的微笑、親切的話語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還要善于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精心組織教學活動,充分調動課堂氣氛,給每個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4.科學評價,挖掘潛能。教師要恰當運用評價手段,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就語文教學而言,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僅停留在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上,更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技能、學習過程、學習方法以及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和行為等,并對此作出客觀的評價。關注學生在各方面取得的進步,抓住學生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良好品質,多肯定鼓勵學生,讓學生獲得自尊,建立自信,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建立一個激勵評價機制,準確、合理、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其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狀態,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二、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方式力求創新
我們知道語文課堂是生命相遇、心靈相約的地方,是質疑問難的場所,是通過對話探尋真理的天堂。因此,語文教師要重視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創新,要變灌輸式的教學為啟發式的教學,變重結果的教學為重過程的教學,變單一的信息傳遞的教學為綜合信息交流的教學,變單兵作戰的教學為與同學合作的教學,變模式化的教學為個性發展的教學。只有實現了教學方式的轉變,才能改變沉悶的課堂教學現狀,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三、教師要成為研究者
教師作為研究者的理念要求教師不僅要做好實踐教學,也要為理論發展作出貢獻,還要在實踐中體現自身的理論反思。在新課程的實施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更加關注具體的教學情境,把教學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實施新課改的效率。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這要求教師由憑經驗轉變為憑借科學,才能完成由“教書匠”“語文師傅”向“學者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轉變,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四、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者
1.利用教材,發揮功能。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在課堂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主動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2.補充資源,實現銜接。《語文課程標準》目標之一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語感積累,熏陶和培養情感,使學生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學生個性。而僅靠高中每冊語文教材中24篇文章達到這個目的,顯然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遵循“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思路。而《語文讀本》在文章風格、內容、體裁、主題方面與語文教材相輔相成。因此,通過閱讀《語文讀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補充課內教學資源的不足,實現從課內到課外的銜接。
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任重道遠。只有立足新課標,與時俱進,勇于嘗試,發揮優勢,挖掘潛能,整合教育資源,盤活教育資源,才能不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才能積極應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發展。
作者簡介:陳曉玲(1979—),女,江蘇省啟東中學一級教師 ,主研方向為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