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楓++楊慶豐
摘要:農業氣象災害指的是對農業生產和農業經濟造成危害和損失的災害。對農業氣象災害做出及時準確的評估可以加強對氣象災害的認識程度,提醒人們提高防范自然災害意識,為防災減災提供決策支持。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評估模型;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S42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2.027
統計顯示,我國每年因自然災害造成的農業經濟損失達2000多億元。由于農業氣象災害是一種自然災害,我們無法阻止其發生。但是可以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提前評估預測自然災害的等級及規律,來降低氣象災害對農業經濟的損失。
1 農業氣象災害評估研究現狀
農業氣象災害評估通常是以農業氣象災害評價指標體系為基礎的,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評價模型,利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綜合評估氣象災害所帶來的損失。近些年來,隨著對氣象研究的深入,評估模型的評估結果越來越準確,農業氣象災害評估的精細化程度在不斷提高。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評估模型主要分為以下幾類:綜合評估模型、作物評估模型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
1.1 綜合評估模型
綜合評估模型是基于災害評估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模糊數學方法、BP神經網絡等方法,建立農業氣象災害綜合評估模型,對農業氣象災害進行定性或定量評估分析。在建立農業氣象災害評估指標體系過程中,通常考慮到氣象災害的等級劃分、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程度、地區的抗災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
在實際研究中,許多學者在對農業自然災害的評估過程中使用了綜合評估模型。例如馬曉群等通過對災害損失率分析,得出災害損失率的影響因素包括災害強度、作物敏感度、氣候脆弱性等。除此之外,還考慮了不同氣象災害對作物影響程度。以上述因素為基礎,建立綜合評估模型,并用淮北地區的十個代表站的農作物數據對模型的效果進行檢驗,結果表明誤差率較小,模型具有實用性。王雨等以黑龍江省的水稻為例,建立綜合評估模型,將水稻氣象災害損失量從產量中分離,得到黑龍江省水稻氣象災害的損失評估。
1.2 作物評估模型
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對農作物受災機理的認識也在不斷加深。在對農業氣象災害進行評估時,使用作物的生長模型具有一定的優勢,主要包括能夠很好地反映出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以及產量與溫度、濕度的關系,最終能夠對氣候進行有效的應變管理。
作物評估模型應用最為廣泛的主要有以下幾類:荷蘭的系列模型、美國的DSSAT模型、澳大利亞的APSM模型和中國的CCSODS模型。不同的模型具有不用的特點和使用范圍。在對模型的選取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和特點選擇適合的模型或改進模型進行作物評估。
1.3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
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指的是對未來氣象災害發生的概率以及危害程度進行評估。一般來說,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是一項綜合分析工作,主要的評估內容有災害的危害程度、災害的風險等級、災害的預測、對災害的應對等。農業氣象災害風險管理指的是對災害進行有效的識別、評估和評價,最大程度地降低災害帶來的風險,實現安全保障。
我國對農業氣象災害的風險分析起步較晚,前期主要以風險分析技術為核心,包括對概念、方法、模型的探討。之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風險分析、風險跟蹤、災后評級及應變對策等技術體系。
2 農業氣象災害評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綜合模型評估具有局限性。綜合模型評估是建立在統計分析基礎上的經驗性模型,在統計分析過程中往往存在樣本不足或不具代表性等問題。除此之外,該模型評估適用性較差,只適用于特定的環境和區域,而對不同環境不同區域的評估不夠準確;二是作物機理模型應用有待加強。雖然利用作物機理模型進行農業氣象災害評估具有相對的優勢,但是由于其復雜性,目前評估方法還有待發展,未來還需更進一步地研究生理生態過程,同時加強對模型的應用研究;三是災害風險評價理論和方法有待完善。目前我國對災害風險的評價大多是基于已有的氣象資料和農作物資料計算風險性,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考慮模型中的不確定性對實際的影響,因此模型結果會存在一定的誤差;四是要加強對風險形成機理的研究和社會屬性風險評價的研究。
3農業氣象災害評估的發展趨勢
一是農作物模型的實際運用將會大大加強。農作物評估模型具有相對簡單的架構和較為精確的評估準確性,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從專業層面研究向基層實際應用研究轉變,與此同時,農作物模型與數學模型和專家模型相結合,有望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農業氣象災害專家評估系統,在可視化和專業化方面也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二是農業氣象災害評估技術更加多元化。現階段的氣象災害評估重點關注直接經濟損失,未來的評估系統將納入社會經濟損失和生態破壞損失方面的內容。此外,衛星遙感、GPS技術、3S技術和網絡技術將更多的參與到氣象災害的預報和評估系統中,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助力。
4 結語
我國農業氣象災害評估系統起步較晚,現階段應用還不是很完善。面對未來復雜多變的經濟社會形勢,亟需發展和完善,并不斷地投入到實際應用中,切實做好農業氣象災害服務,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陽軍.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 自然科學:文摘版,2016(01):238.
[2] 郭麗麗.農業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研究進展與展望[J]. 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11):52-53.
[3] 郭建平.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測技術研究進展[J].應用氣象學報,2016,27(05):620-630.
作者簡介:楊海楓,大專學歷,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綜合氣象業務;楊慶豐,大專學歷,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綜合氣象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