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添
【摘 要】運用信息技術助力初中化學課堂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本文就是針對如何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展開研究,探討出將信息技術有效應用于中學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方法。
【關鍵詞】化學課堂;信息技術;學生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成為學習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筆者嘗試將信息化技術與中學化學學科教學有機結合,使信息化技術與化學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運用信息化技術將靜態事物動態化;抽象問題形象化;跨越時空的、不易實現的實驗在屏幕上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學習的主人。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略談幾點體會。
一、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發現:僅僅在課堂中采用單一的教學授課模式會使學生感覺到知識的枯燥無味,并且很容易促使學生大腦疲勞,導致教師在講臺聲嘶力竭的講課,學生在下面呼呼大睡的現象,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極低,課堂效果不明顯,學習過程難以達標,同時更容易導致學生上課不是交頭接耳就是發呆。長此以往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喪失,學習成績快速下滑。新課堂改革目標是提升素質教育,提倡以學生主動學習為目標,教室從旁輔導,因此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最為關鍵的。信息技術由于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實時性、豐富性正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一個好手段,通過在教學中合理的引入信息技術才能化抽象為簡單。例如在學習分子和原子時,由于概念較為抽象,學生難以理解分子和原子多么小的概念,因此我們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GIF動畫模式,通過分子和原子的直徑與現實物體中的數據比對,在GIF動畫中顯示出來,同時我們可以采用ppt的形式,來讓學生看到從原子外部一直延伸到原子核內部的結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運用信息技術,優化實驗教學
調查表明,課堂教學中教師四十五分鐘理論說教的效率遠不及一個五分鐘實驗展示。但是,無論是教師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實驗都或多或少存在著一些問題:①危險性較大;②耗時較長;③反應裝置規模大小不適合;④反應現象不易控制其漸近過程。我們可以采用多媒體實驗課件,將其通過屏幕展示給學生。實驗課件的廣泛應用則可以有效地幫助教師克服教學中的諸多問題,提高實驗的效率。化學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只能靠老師講解錯誤原因,以及錯誤原因可能造成危害,而不能直接進行錯誤的操作進行演示,而信息技術進入課堂,這種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如在講解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實驗時,制好氧氣后,先將導管移出水面呢還是先熄滅酒精燈,順序不能顛倒,用flash演示先熄滅酒精燈的錯誤操作,由于熱脹冷縮水被倒吸入試管中,然后試管“嘭”的一聲破裂了,學生印象深刻,也加深了對錯誤原因的理解。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實驗教學,增強實驗的安全性
在化學實驗中,有些實驗的操作要要求準確,規范稍有差錯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課堂演示實驗畢竟是教師的當堂操作,很可能造成實驗的偏差和失敗,導致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制成課件就能克服這些不足之處,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有些實驗是不安全的,操作不好,很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例如,用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實驗,以及把水放進濃硫酸中的實驗等。這些實驗稍有不慎就會釀成不堪設想的后果,利用多媒體制成課件,就避免了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上直接接觸這樣的實驗,增強了實驗的安全感,也使學生達到良好的實驗效果。
四、運用信息技術,組織拓展訓練,增強化學素養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化學知識,掌握化學實踐技能,化學教師要經常組織初中生進行課外拓展訓練,一方面讓學生應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去解決現實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和綜合實力。初中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所以在組織拓展活動的時候要注重他們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化學教學的目標,讓化學學科更好地為初中生的生活提供幫助。比如我利用多媒體視聽技術給學生播放了某地化肥廠和造紙廠的污水處理情況,他們沒有按照環保的標準進行處理,而是隨意排放,對環境造成了非常大的污染。然后,我讓學生去上網查找資料,自制簡易過濾凈水器,掌握凈化水的原理。實驗需要準確空塑料瓶、剪刀、膠塞、紗布、棉花、膨松棉、玻璃管、沙子、小石子、污水等。學生都非常積極地參與到制作中。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正。制作完成后,讓學生比較過濾前后水的顏色、氣味、渾濁程度等,從而提出“綠色化學”和“保護環境”的理念。
信息技術與化學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學生創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養營造最佳理想的教育教學環境,也可增強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合作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也應避免在整合過程中出現的負面影響,使信息技術與教師、學生、教材融為一體,為學生健康的成長,快速的接受并掌握教學內容而努力,也為新課改背景下的化學教學提供并開創更多更好的教學模式與方法。
【參考文獻】
[1]胡建.中學化學信息化教學利弊談[J].考試周刊,2012(59)
[2]劉璐.中學化學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和不足[J].文理導航,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