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雄飛
【摘 要】該文結合筆者的化學課堂教學實踐,就在中學化學教學中進行美育教學略作探討。包括:展現化學內容之美,挖掘實驗之美,呈現教師教授之美。
【關鍵詞】高中化學;美育;化學美
美育,也稱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高中化學學科美育,就是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通過化學及其有關美的事物,把化學知識教育和審美教育融為一體,在促使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審美欣賞、審美表現和審美創造能力,促進他們良好的人格品質行為和身心等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隨著我國教育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轉變和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化學老師已經開始重視美育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并對學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育。
筆者認為為了有效的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進行美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發掘高中化學教學中各種因素的美,從而構建一個多維度的、飽滿的、切實可行的化學美育的操作系統。
一、波譎云詭,展現化學內容之美
化學是以認識物質為前提的,而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各種各樣的物質都在展示化學中的自然美和物質美。例如色彩多樣的各種礦物、神奇的溶洞中的鐘乳石、石柱,石筍、光彩奪目的金剛石、晶瑩剔透的水晶、珍珠般的水銀等,都以其絢麗的色彩,美麗的形態展現在人們面前,給人以無以倫比的感受。晶體結構的奇妙和對稱、金屬單質的迷人光澤、酸堿指示劑的姹紫嫣紅都給人以美的視覺沖擊。白色的NaCl晶體,給人一種純潔、明亮、淡雅的感覺,藍色的CuSO4溶液給人以廣闊、清秀、樸實之感,紫色的KMn04溶液給人高貴、華麗、珍貴之感。化學反應中經常伴隨著色、光、聲、態等變化,一種變化引起了另外一種變化,在千變萬化中展示出了令人陶醉的形象美。比如金屬鈉在水中會劇烈的反應、游動,加入酚酞指示劑以后,溶液逐漸由無色變成紅色,給人以莊嚴、熱情、興奮的動態美。酸堿指示劑顏色的變化,盛大節假日燃放焰火所展現出的一幅幅美麗圖案,實驗室點燃純凈氫氣產生的爆鳴聲等,都會使人感覺興奮刺激和美妙享受。
化學中的一般規律如阿伏加德羅定律、質量守恒定律、相似相溶原理、元素周期律等,這些規律的發現和應用,都體現出了簡明的科學美。愛因斯坦說過,評價一個理論美不美,標準就是原理上的簡潔性。門捷列夫發現了元素周期律,并繪制出的元素周期表就符合這種簡潔性。這張簡潔的元素周期表,演繹了化學世界的紛繁神奇、千變萬化的景象,成為了人類探索化學世界的一把金鑰匙,從而使得紛繁復雜的化學世界顯現出了和諧有序的本質。另外質量守恒定律也使紛繁復雜的化學世界顯示出和諧有序的本質,體現出和諧之美。科學家為了描述化學世界的變化本質而使用的化學方程式,也體現了簡潔之美。當今社會人們已經離不開化學產品,化學產品在各個領域美化、方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同時它們的出現也是人類認識、改造自然世界的必然結果,體現了人類的智慧和對自然世界的理解,表現了化學的社會之美。所有這些美,我們教師在化學課堂上都應該展示給我們的學生。
二、融會貫通,挖掘化學實驗之美
化學實驗是學生發現化學美的眼睛。在化學實驗中化學藥品的直觀美,化學實驗裝置的有序美,化學實驗的動態和諧美,都可以讓學生享受到化學美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學生在理解化學實驗反應原理,掌握基本實驗操作的基礎上,改進化學實驗裝置,或使用簡易裝置完成化學實驗,或選擇儀器組合裝置設計化學實驗方案,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充分顯示出化學實驗美的教育功能。此外,也可以采用開放性實驗的方法,由學生自己選擇實驗儀器、化學藥品,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獨立進行實驗操作,最后寫出實驗報告。使學生通過探索性的實驗來體驗前人發現科學規律或化學物質的過程或進行一些創造性的活動,以提高學生對化學美的審美力、感受力和創造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對學生進行美育。
(1)我們在化學實驗活動過程中常常用到色彩繽紛的實驗藥品,例如顏色各異的酸堿指示劑,結構對稱的晶體。還有形形色色的儀器裝置,比如憨態可掬的容量瓶,這些晶瑩剔透、平滑別致、形態各樣的玻璃器皿,會使人產生一種簡潔、明快、和諧的心理愉悅,化學實驗裝置是美的,清潔光亮的玻璃儀器、整整齊齊的排列方式、比例得當的一套裝置、錯落有致、疏密有致的體現著一種嚴謹的規范之美和悅目的造型之美。還有動人心魄的化學實驗現象讓學生擁有美的視覺盛宴。比如火星四濺的鋁熱反應,這些都讓人流連忘返,美不勝收。
(2)在進行化學實驗時可以多個實驗用同一個裝置,讓學生感受實驗裝置所表現出的實用美、科學美。例如實驗室制取02、NH3、CH4的發生裝置完全相同,其中O2和CH4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均相同。制取Cl2、HCl也可用同一套裝置,只是處理尾氣的裝置不同。
(3)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儀器或方案,讓學生在設計中體會化學美的創造力。例如:高一化學實驗萃取分液實驗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要將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分液的需要來設計實驗儀器,最后學生肯定會畫出各種各樣的分液裝置,有些裝置肯定也會讓教師眼前一亮。再比如高二電解質溶液實驗,老師可以讓學生設計實驗方案,利用紫甘藍自制指示劑,測不同濃度鹽溶液的酸堿性。通過實驗讓學生自己意識到,在科學實驗上只有最真的,才是最美的。
(4)羅丹說“世界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的廢棄物到處都是,如何在化學實驗中使用日常生活中廢棄物作為實驗儀器的代替品、替代裝置,讓學生在化學實驗中體會到變廢為寶之美,是筆者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比如在學習鈉與水反應的產物氫氣的檢驗時,教材采用的措施現象不是很明顯。若用廢棄的針筒代替反應發生裝置,將鈉用包裝食品用的廢棄的鋁箔包好后在上面扎幾個小孔,并將其放入針筒中。將針筒吸滿水,使鈉與水反應,等反應一段時間后,將水排出,立即將針頭向上并將氣體點燃,實驗現象相當明顯,學生馬上就可以判斷出反應產生的氣體是氫氣。這樣一來既能降低成本,變廢為寶,而且也使學生開闊了眼界,讓他們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再比如廢鐵制綠礬,從干電池中提取二氧化錳,氯化鋅,從廢定影液中回收銀都可以起到同樣的作用。
三、暮然回首,呈現教師教授之美
審美教育不是抽象的說教,一方面在化學教學中如果我們的化學老師都具有準確生動的語言、字跡工整的板書、美觀準確的圖表、熟練靈巧的操作、現象成功的演示、形象藝術的教具,何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會受到美的熏陶呢?在目前這個追求個性的年代,我認為我們老師也應該通過我們自己的衣著,在樸素大方之中表現出高雅的情趣,在整潔得體中流露出豐富的涵養,讓學生感受到質樸的美的熏陶。教師的行為舉止應該端莊、穩重大方,從容不迫,語言應該簡練、清晰、準確、有節奏。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化學史的小故事,來不斷滲透科學家們的真、善、美。化學家們甘于奉獻的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品格,無疑會對學生們的內心世界產生強烈的震撼,使學生產生追求真、善、美的沖動,通過引導學生保持化學實驗室的干凈、整齊,實驗記錄的真實,在實驗中遇到困難具有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等,也能使學生能夠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轉化為克服學習中各種困難的動力。
美育是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也是完善學生人格,培養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徑,高中化學教師在培養學生掌握化學知識和科學方法的同時,也要進行美育滲透,從實際出發,努力發掘方方面面的美的素材,捕捉每一個美的機會,來潛移默化地進行美的教育。讓美育滲透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曉妮.化學教學中美育的培養與實踐,遼寧師范大學,2004級(教育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