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玉

1.問題的提出
我們在復習《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一節(jié)時發(fā)現(xiàn)教材對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生長有如下描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在P46有關達爾文實驗中提到:在單側光照射下,去尖端的胚芽鞘不會發(fā)生彎曲(倒數(shù)第一段)。教材并未強調胚芽鞘不生長。而在P47有關溫特實驗中則提及:把沒有接觸過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側,胚芽鞘則既不生長也不彎曲(倒數(shù)第9行)。
那么,去尖端的胚芽鞘能不能生長呢?
2.問題探究的過程
2.1收集資料、交流討論
針對這一問題,我與同學們進行了相關資料的查閱、收集工作。我們查閱了三種版本的生物教材,并就相關實驗的描述作了比較:
從以上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三個版本中有兩種說法。蘇教版并未描述去尖端的胚芽鞘不能生長。
2.2作出假設
我們認為:去尖端的胚芽鞘也可以伸長生長,只是伸長的幅度較小而已。
2.3驗證假設
通過查閱大量的資料,我們找到了相關的佐證材料。潘瑞熾和董愚得編的《植物生理學》(第二版)下冊P2中提到:如果放置一塊未放過鞘尖的瓊膠小塊,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就很少伸長(圖6-2)。附原圖如下:
從圖中結果可以看出,C組去尖端的胚芽鞘長度也有少許增加。
另外在2010年北京理綜29題也找到相似的結果。附原題如下:
在驗證生長素類似物A對小麥胚芽鞘(幼苗)伸長影響的實驗中,將如圖1所示取得的切段浸入蒸餾水中1小時后,再分別轉入5種濃度的A溶液(實驗組)和含糖的磷酸鹽緩沖液(對照組)中。在23℃的條件下,避光振蕩培養(yǎng)24小時后,逐一測量切段長度(取每組平均值),實驗進行兩次,結果見圖2。
從題中結果可以看出,對照組(生長素類似物A的濃度為0mg/L時),切段平均長度增加了3mm(原長4mm)。也就是說,去尖端的胚芽鞘也有一定的程度的生長。
3.結論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去尖端的胚芽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生長。教材有關達爾文實驗和溫特實驗中對去尖端的胚芽鞘分別描述為“不彎向光源生長”和“不能彎曲生長”比較合理些,也減少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問。
4.體會
通過這次探究活動,我們學會了如何去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也體會到了同學之間互助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也在活動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劉植義,付尊英主編.《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教師教學用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8-59
[2]汪忠主編.《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42-43
[3]朱正威,趙占良主編.《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人民教育教育出版社,2004.46-47
[4]潘瑞熾,董愚得編.《植物生理學》(第二版)下冊,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