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美琴
新課程的內涵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精神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站在兒童立場考慮問題,所以當學生違反班規,違反課堂紀律的時候,有些老師怕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不知如何處理,甚至放任自流。其實,良好的學習常規并非壓制學生的個性發展,更不是抑制學生的思維,而是規范我們的教與學的秩序,保證良好的學習環境,形成積極向上的班級學習氛圍。
一、秩序美:有效課堂一定是有序的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阿莫納什維納的觀點:“兒童紀律的主要之點在于不是去壓制頑皮,而是去改造它。”我們可以利用晨會或班會課時間讓學生討論對“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一生活哲理的認識,讓學生明白身處一個集體之中,只有大家都遵守規則,秩序才會井然,相處才會和諧,環境才會安寧,學習和成長才會充實而快樂。有效的課堂必定是有序的課堂。
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有序,教師要做一個耐心、專心的傾聽者。在學生發言的時候,無論學生的發言正確與否,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教師絕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它的事,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學生發言結束后,教師及時地進行評價。教師的“傾聽”—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
在教學中,我也經常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歌謠形式表達老師對他們的期望,比如我愛把《低年級學生課堂常規》以兒歌的形式寫于墻報中,教學生背誦,并逐字逐句地給學生講解示范,指導學生練習,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中,輕松愉快地記住了常規的要求。對于《常規歌》的使用,一定要適時、適度。還要注意有節奏,最后一個字應該上揚,比如《讀書歌》:輕輕翻開書,左手按好書,右手指好字,請跟老師讀。如果平平淡淡,無精打采地背誦就沒意義了。
二、榜樣美: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身教
有老師常常抱怨:鈴聲響了,我們的孩子怎么一點都不會聽鈴聲呢?我們要好好反思:是什么削弱了鈴聲的功能?平時,你是不是在下課鈴聲響了,剩下一個知識點,怎么辦?你還在起勁地講課;眼保健操鈴聲響了,你是不是在讓學生訂正作業,盡管只有少數幾個孩子;放學的鈴身響了,您留了幾個孩子下來,說是為了孩子補補課。其實我們老師都在好心辦壞事,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作業、知識、老師最重要,鈴聲有時可以不聽。
上課鈴聲響了,教室里的多數人如果對你視而不見,依然我行我素,亂哄哄的,你不要發脾氣,要靜靜地觀察每個人,目光要犀利、靈活、有神。一般情況下,片刻之后,多數學生會安靜下來。此刻,你一定要及時給同學們一個滿意的表情,表揚好的人,表揚要具體,指出哪一排哪一組的同學安靜,哪些學生坐得端正。如果還有人在說話,甚至打鬧,則用一種期待或者嚴厲的目光“盯”住他。再無效,則迅速地走到他們眼前,請他們站起來,嚴肅但措辭文明地告訴他,之所以請他們站起來,是因為他們無視課堂紀律,影響了別人的學習。千萬不要不管班級里怎么樣亂七八糟,就走進教室,上起課來。這樣,你很難把課上下去。
還有班主任常常納悶:為什么在我面前,孩子們很乖巧,很認真,而別的老師上課時卻神氣十足,不聽指揮。我們也要好好反思:所有的學科課堂,都必須建立良好的學習常規,所以良好習慣和常規的養成需要我們所有任課教師齊抓共管。不是班主任老師或者是語數老師的事情,需要其他老師共同配合,甚至需要得到家長的共同努力。因此,每一個班主任老師要做好班級任課教師的協調、交流、溝通工作,任課教師之間需要經常聯系、交流和探討,關注常規養成情況,分析問題所在,共同解決刺頭問題。
三、激勵美:抓住孩子興趣的哄和獎
課堂上,老師微笑著給孩子們上課,可以消除孩子們的緊張情緒,深感老師的親切,正所謂“親其師近其道”。課余找些機會與孩子們做一些游戲,孩子們會慢慢地喜歡你,從而喜歡聽你所教授的課程。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向上的心,一些小獎品對于低年級孩子很有吸引力。比如花朵、幸運星、彩色亮片等,把這些小獎品獎勵給課堂上表現出色的孩子,幾乎每個孩子都想得到老師的“禮物”。辦公室里,我經常看到老師們用心做一些小獎品,我想孩子們會在課堂中有出色的表現。
小小的精神法激勵對于學生來說充滿了趣味。比如我在板報上設計的“比比,誰的花兒開得高”,哪個孩子表現出色,他的花兒就長高一些,并更美一些。還有的老師用簡筆畫畫出果子,踴躍回答的孩子得到“勇敢果”,答題最好的孩子得到“聰明果”等,每個小組的孩子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與同小組的孩子一道讓自己小組的蘋果樹果實累累。就是這樣簡單的獎勵在課堂組織教學中起到牽引的作用。
總之,良好的學習常規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保障。當你把風箏放到蔚藍的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時,那暢快的心情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相信,功夫不負有心人,孩子們會在我們的循循善誘中逐漸成長,飛向理想的高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