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充分發揮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尊重子女的健康情趣,加強與學校的合作,共同減輕學生課業負擔。成都市太平小學地處紅牌樓西部汽車城附近。這是一處城郊結合部,大量的隨遷人員及當地農轉非人口在這里聚集,形成了一個教育程度相對偏低的居住區。75%的學生是隨遷人口子女,25%的學生來自當地農轉非家庭。如何有效提升家庭教育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點。長期以來,在家長學校建設方面我們做些嘗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分層構建家長課程——家長必修課
我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定期、分層進行家長課程,如:一年級的“如何做一名好家長”課程,二年級的“好習慣養成”課程,三年級的“良好親子關系建立”課程,四年級的“情緒管理”課程,五年級的“青春期課程”、六年級的“畢業指導”課程。讓每個年級的家長在每一個階段都有所得。
二、分項目構建項目課程—家長選修課
每一學期,學校邀請根據家長的需要了兒童教育專家、生理衛生、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方面的專業人員授課,或聘請“太平好家長”現生說法等等。通過身邊真實、生動的案例總結出家庭教育的好辦法,讓家長會受益匪淺。學校將根據家長學習情況進行“太平好家長”評價。
三、入戶家訪——家長私人定制課程
家訪是了解學生情況,幫助學生成長,加強家校合作的有效手段,在教育改革不斷推進的今天,家訪仍有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我校開展“家訪周”活動已經將近10年時間,十年來組織全校教師到近5000名學生家中進行入戶家訪,通過家訪,老師們了解孩子的家庭環境,宣傳學校教育理念,傳播班級育人文化,對家長進行“一對一”的家庭教育指導。肖容平老師在家訪中成為了學生眼里的“媽媽”;謝雅芝老師帶領“小老師”、“好搭檔”走進學生家庭進行“集體家訪”;謝雅芝老師讓孩子走進她的家進行“逆向家訪”。家訪的形式多樣,受到太平家長的一致好評。
案例一:家訪讓他有了“媽媽”
2014年9月年肖容平老師接手了一個新的班級,班上一個叫洋洋的孩子引起了肖老師的注意,衣服總是臟兮兮的,作業常常不完成,最令肖老師擔心的每天孩子的家長要8、9點才能到學校接孩子,孩子每天得餓著肚子在學校里寫作業。當得知孩子的情況以后,肖老師立即跟孩子的父親聯系,到洋洋家進行家訪,在與父親的談話中得知原來洋洋是單親家庭,跟著爸爸生活,父親在外打工,每天工作到很晚,自己也對此無能為力。肖老師馬上意識到:孩子缺乏母愛,父親沒文化不會管教孩子。在了解了情況以后,肖老師便開始像媽媽一樣關心洋洋,教孩子洗澡,洗頭,給孩子買書、買文具。下午總是帶孩子去辦公室輔導作業,遇到洋洋不懂的地方總是耐心地給洋洋講解。每到過節,洋洋也總會得到一份肖老師特意為他準備的禮物,比如:書包、新衣服等。在肖老師的關愛下,洋洋身上悄悄地發生了變化:作業越來越整潔了,衣服也越來越干凈了,以前愛發怒的他也能和同學們快樂相處了。在大家的眼里,洋洋真的變了!
案例二:發現
走進東拐西拐的小巷,來到一間充滿灰塵的廠房里,和波波媽媽的交流中得知:波波姐姐是大學生、聰明。波波懷在肚子的時候為了躲避計劃生育,家人東躲西藏,提心吊膽過日子,波波受到驚嚇,膽子特別小。于是,我找到了:波波——目光呆滯、考試成績不合格的原因。
積水很深的小路,亂搭建的農家小院,堆滿破爛的房子,昏暗的白熾燈掛著。一個胖胖的女孩,坐在簡陋窄小的灶臺邊,蜷縮著身子,歪歪斜斜地寫著,她就是我的學生——銳銳。
案例三:“ 逆向”家訪
謝雅芝老師在家訪實踐過程中創新出一種全新的家訪模式— “逆向家訪”,她每次去家訪之前都會先確定家訪名單,然后在班級 “招募”家訪小伙伴,暨招募家訪對象的好朋友、好搭檔、小老師一起去家訪,并每人準備一份講話內容作為家訪時的交流。這樣的輕松愉悅的家訪形式消除了老師與家長見面時的生疏與尷尬,同時也能讓家長全方位地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情況。不僅如此,她還邀請班級進步大的孩子到她的家里進行家訪,這樣的活動不僅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增進了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感情。
案例四:你是上帝的禮物
我們班上有一個特別的孩子,她叫李XX,她天生沒有右手,是個殘疾人。
記得一年級剛進入學校的她,臉上帶著甜甜的笑容,那時,我并沒有發現,這個瘦弱的女孩,竟然是一個殘疾人。直到我讓孩子們收拾東西,準備離開的時候,我驚訝地看到,她的左胳膊以下,沒有手掌。開始我認為像她這樣的孩子會學習很差、性格古怪,生活方面需要大家特別是老師的照顧,我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于是一年級家訪的時候,她出現在我第一批要去家訪的學生名單中。
記得是一個下午,我和副班來到她家。一進屋,一股霉味撲面而來,昏暗的小屋子里,她的父母顯得很拘束。他們熱情地招待我們,但找了很久都沒有找到一個我們可以坐的地方,我趕緊轉移話題,問孩子讀書的地方在哪里,媽媽指著房間里一塊小陽臺說在那里。通過了解,這個孩子天生沒有右手,父母為了她竟然不再要孩子,他們全心全意地愛著這個女兒,他們滿懷希冀的眼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在家訪過程中,老師會給家長推薦一些有關家庭教育方法的優秀經驗的書籍、文章,或者直接告訴家長一些典型的故事、案例等,通過這樣的方式,糾正家長的錯誤觀念,糾正家長簡單粗暴的錯誤教育,使家長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加大對老師的配合力度。
四、親子活動——家庭教育的活動課程
我校以籃球教育為特色,學校以此為契機,每學期進行班級家長籃球聯賽,家長們在賽場上的拼搏向上、不怕困難的的精神,影響著每一個孩子,以身示范的作用遠遠強于說教。
太平小學定期地組織班級親子活動,如:走進校園開展親子運動會;走進武侯大劇場觀看三國文化演出;走進崇州開展親子社會實踐活動;走進溫江開展“一起過六一”活動等等。在活動中,家長與家長之間共同探討家庭教育,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家長和孩子之間在活動中親切互動,增進了感情。
總之,我校家庭教育工作的開展,拉進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距離,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與學校教育形成育人合力,達到使家校雙方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目的,有效地促進家庭、學校、社會三者教育的和諧統一。學校先后被評為“成都市家長示范學校”、“武侯區優秀家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