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管理層權力、盈余管理與股市流動性

2017-02-16 19:08:15羅珊梅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7年1期
關鍵詞:管理企業

羅珊梅

摘要:本文以我國滬深兩市A股數據,檢驗了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管理層權力對應計盈余管理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的影響。研究結果發現,企業生命周期會影響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管理層權力較高的上市公司在做出盈余管理策略時,會選擇在企業成長期進行應計盈余管理,而選擇在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進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進一步研究發現,權力高管在實施應計盈余管理后提高了股票交易活躍度,而在實施真實盈余管理活動后降低了股票交易活躍度。這一研究結果對盈余管理的制約和監督效果提供了深層次的思考和啟示,為相關監管部門和投資者保護提供了新的借鑒。

關鍵字:管理層權力;企業生命周期;盈余管理方式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 shares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two city data, This paper test the influence of managerial power between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This study found thatthe enterprise life cycle will affect will affect the relationship of managerial power and earnings management.In the lifecycle of enterprise growth and decline,the managerial power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ccru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lifecycle of enterprise growth and maturation, the managerial power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We 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after power manager taking the accru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enhance the stock trading activity; but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al earnings activities, the stock trading activity reduced greatly.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the deep thinking and enlightenment about the restraint on and supervision over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provided referencesto the relevant regulatory authorities and investors protection.

Key words:Managerial power;The enterprise life cycle;Earnings management

一、引言:

隨著我國20世紀90年代的國有企業“放權讓利”改革舉措的實施,給予了管理者充分的自主權,調動了管理層工作的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整個改革歷程實際使得管理層權力不斷積聚逐步擴大[1]。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企業為國有企業,產權屬于國家所有,實際控制人大多數由政府直接任命,造成了嚴重的內部控制現象,管理者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者。當前,我國的經理人市場發展還不成熟,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這就導致了管理層濫用權力攫取私利的行為。管理層這種攫取私利的行為體現在多個方面,如弱化薪酬激勵機制,自定薪酬[2];利用權力增加在職消費[3];獲取更多控制資源的帝國構建等行為[4]。高管的上述利己行為最終會損害公司價值,引發外部投資者憤怒和抱怨。在謀求私利的同時,管理層擔心自己的聲譽受到損害,害怕自利行為被發現,有利用自身職位權力來掩蓋和偽裝自己“敗德行為”的動機。由于權力較大的管理者掌握著公司大量資源和信息,為了隱瞞其自利行為,降低憤怒成本,有動機通過操縱公司盈余的方式來粉飾公司真實財務業績,選擇對其有利的會計政策來掩蓋其侵占行為,誤導利益相關者。因此深入研究高管控制權問題而引發的操縱公司財務信息行為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有研究發現管理層權力的大小會影響公司應計盈余管理行為,管理層為滿足薪酬激勵可能操縱會計盈余,通過應計盈余管理手段實現股票期權收益(傅欣等,2013)[5]。按照盈余管理手段可以劃分如兩種: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活動不會產生直接的現金流量,而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會改變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Roychowdury,2006)[6]。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從企業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管理權力與兩種盈余管理方式的相關研究較少。根據生命周期理論,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具有不同特征,隨著生命周期的演變,公司治理機制具有不同的治理效果(李云鶴等,2012)[7]。同時,企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階段,組織特征和經營狀況是存在顯著差異的,不同生命階段的代理成本、治理狀態和治理力度也是存在差異的(王旭,2013)[8],這些差異會產生管理層在不同生命周期存在不同的監督和約束程度,監督程度的差異勢必會影響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從而影響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因此在研究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的關系時,有必要考慮企業生命周期的影響?;诖?,本文以我國2007-2014年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檢驗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管理層權力對兩種盈余管理的影響,分析處于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權力高管對兩種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偏好,并進一步從股市流動性角度研究權力高管在不同階段實施盈余管理后所產生的經濟后果。本文的研究以期為理論界正確識別和看待管理層權力引致的經濟后果提供了針對性的參考意見,更好的為實務界監管和制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提供經驗證據和啟示。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本文對盈余管理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拓展性研究,引入企業生命周期理論,從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視角,動態分析了不同的生命周期對權力高管在盈余管理方式的選擇和實施幅度的影響,豐富了管理層權力和盈余管理的相關研究。本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為文獻回顧與研究假設,第三部分為研究設計與數據來源,第四部分為描述性統計與實證研究,第五部分為穩健性檢驗,最后對全文的總結與啟示。

二、文獻回顧和研究假說

生命周期最初的研究源于國外學者,對企業生命周期階段的劃分也有諸多不同。Grenier(1972)把企業生命周期劃分五個階段,即創業階段、指導階段、授權階段、協調階段和合作階段[9]。陳佳貴(1995)的研究將我國上市公司生命周期劃分為孕育期、求生存期、高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和蛻變期六個階段[10]。目前生命周期階段最通用的形式是按照現金流量組合的方法劃分,分為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陳旭東,2007)[11]。根據企業生命周期理論,企業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生命體的形態,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企業生產特征與投資者和管理層存在不同的關系(Miller,1984)[12]。同時,不同生命周期企業具有不同的發展特點,所面臨的代理問題存在差異,受到的監督程度也存在差異,導致管理層在企業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盈余管理動機。因此,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的影響并不是孤立的,也會受到企業生命周期的影響。

我國企業上市需要經過一定的審核,并且有一定的門檻限制,因此當公司成功上市說明已經度過初創期,因此本文只關注發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企業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演進和變化的過程,通常處于發展期的企業剛剛步入正軌,銷售渠道逐漸拓寬,產品生產規模開始擴大,生產效率不斷提高,產品知名度開始提高,并在目標市場建立了品牌信譽,(Mitchell等,1984)[13]。于此同時,公司治理機制還處于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內部權力制衡機制無法完全牽制管理層,管理者會凌駕于公司治理層之上,導致董事會無法發揮監督作用。那么權力較高的管理層基于職位的升遷和地位的鞏固,獲得投資者資金支持,或者更高的激勵薪酬等目的有動機進行盈余操控行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通常包括兩種: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應計盈余管理具有不涉及真實交易活動,實施成本低且操作簡單、收益大的優點,便成為企業發展期權力管理者掩蓋逐利行為的手段之一。另一方面,我國會計準則正處在不斷完善中,外部監管不斷加強,實施應計盈余管理被發現的可能性也越來也大,真實盈余管理活動成為管理層青睞的另一種選擇方式( Zang,2012)[14]。相比較而言,真實盈余管理是通過構造真實交易活動,或改變交易活動時間來調控企業盈余(Healy and Wahlen,1999)[15],真實盈余管理的形式和手段也更多,隱蔽性更強,不太容易被監管者發現。由于真實經營活動和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很難區分,監管者也無法進行處罰。因此,當企業處于生命周期的成長階段,管理層權力越大的公司,在應計盈余管理空間縮小的情況下也可能選擇真實活動盈余管理來達到盈余操控的目的,從而實現個人利益最大化。

成熟期的企業,資金較充足,并獲得了相對穩定的市場份額,生產技術趨于成熟,生產成本較低,日常經營活動處于穩定發展的狀態,財務風險較低(陳佳貴,1995)[10]。成熟期的公司治理機制逐漸趨于成熟,管理層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內部制衡機制的牽制。于此同時,企業管理層組織結構出現嚴重的管理層級現象,權力地位在成熟期得到穩固,對自身薪酬設計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度。因此當企業處于成熟期,管理層控制權較高時有動機實施盈余管理行為,由于實施應計盈余管理被發現的可能性較高,在趨于成熟的內部治理機制下實施應計盈余管理被處罰的私人成本較高。通過權衡利弊,權力高管便傾向實施隱蔽性更高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相比較成熟期,處于衰退期的企業市場份額逐漸降低,投資開始減少,甚至出現利潤下降或虧損,面臨著財務危機或生存危機。此時,企業面臨破產風險,投資者對公司的干預力度也會相應提高,同時由于企業未實現既定經營業績,公眾媒體也開始關注,媒體關注給管理者帶來了一定的市場壓力,管理層為了降低市場壓力,存在盈余管理的動機[16]。由于處于衰退期的企業容易引起外部監管者的注意,權力高管實施真實盈余管理活動更容易被發現。另一方面,和企業其他生命周期階段相比,處于衰退期的高管控制權更高,更有能力控制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因此傾向于實施對公司隱蔽性較強的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權力越大,這種行為越明顯。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說1:

假說1: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企業處于發展期階段,管理層權力分別與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均存在正相關的關系。當企業處于成熟期階段,管理層權力與真實盈余管理正相關,實施應計盈余管理動機不明顯。當企業處于衰退期,管理層權力與真實盈余管理正相關,實施應計盈余管理動機不明顯。

盈余管理行為是一種改變財務報告質量來誤導相關利益者對公司收益的理解(Healy and Wahlen,1999)[15],因此盈余管理行為會降低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上市公司所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是一種正向外部性商品,根據信息傳遞理論,當上市公司披露的會計信息質量較高時,是向市場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能獲得投資者認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投資者交易成本,增強股票市場流動性,反之會降低股市流動性[17]。也就說,投資者會根據會計信息質量來判斷公司的市場價值,做出理性交易決策,因此管理層的盈余管理層策略會改變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而影響股市流動性。股票市場流動性可以理解為交易完成的快慢,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投資者對該股票的關注程度(Kyle,1985)[18]。由于應計盈余管理對公司未來價值損害較低,并且公司一定的應計盈余管理行為并非就是消極的,也存在一定的積極效應。張國清、夏立軍(2006)以2000-2003年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了會計盈余的價值相關性,研究發現應計利潤比現金制更具有信息含量,由于操控性應計部分已經被市場定價,非操控部分反而沒有被定價,更好的反應了企業價值,因此這部分利潤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價值相關性[19]。另外,從盈余管理的政治成本動機來看,股票市場對規避稅收監管動機的盈余管理給出了正面積極的回應(王躍堂、王亮亮和貢彩萍,2009)[20]。相比較應計盈余管理活動,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改變了公司的正常經營活動,是一種短視行為,并不能為企業帶來價值增值,相反僅僅在短期內增加了公司的會計利潤,卻降低了公司的長遠價值(Cohen等, 2010)[21]。尤其是在企業處于初創導入期,企業通過應計盈余管理能獲得大量的投資者資金支持,有利于企業更好的擴大生產規模。因此,當權力高管實施應計盈余管理后,股票投資者對公司的市場前景依然看好,增加了股票市場活躍度。當企業采用真實活動盈余管理活動提高了權益資本成本(王亮亮,2013)[22],損害了企業價值,帶來了更大的公司未來風險,投資者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持懷疑態度,從而降低了股票市場活躍度。因此,從一定程度說,當權力高管采用真實盈余管理活動后降低了股票市場活躍度,尤其是在公司處于經營業績下滑財務風險較高的衰退期,投資者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不再關注。根據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說2。

假說2: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權力高管實施應計盈余管理行為后提高了股票交易活躍度,這種表現在公司處于發展階段更明顯;而實施真實盈余管理卻降低了股票交易活躍度,這種表現在公司處于衰退期更明顯。

三、研究設計和數據來源

(一)管理層權力的計量方法

管理層權力的定義較為抽象復雜,涉及面較廣,反應了管理層對公司治理結構的影響力。關于管理層權力的衡量指標國外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計量管理層權力的方法也較多。Finkelstein(1992)從權力組織結構權力、所有權權力、專家權力和聲譽權力來衡量管理層權力[23]。Lambert等(1993)的研究首次構建了管理層權力模型,從組織地位、個人財富、信息控制、對董事會的任命四個方面對權力進行了細致的劃分[24]。Hu和Kumar (2004)用以下指標衡量管理層權力:總經理是否兼任董事長、總經理的任職年數、外部董事比例、是否存在大股東等指標[25]。本文綜合參考權小峰等(2010)、趙息等(2013)和盧銳(2008)的權力模型[1,2,26],從七個維度來度量管理層權力。①總經理與董事長是否兩職兼任。②董事會規模。取董事人數的對數。③獨立董事比例。取獨立董事占董事人數的比例。④管理層持股比例。⑤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工作地點的一致性。⑥高管薪酬份額。用排名前三的高管薪酬總額與董事、監事、高管薪酬排名前三的總額比例表示。⑦股權分散度:表示為第一股東持股比例與第二大到第十大股東持股比例之和。對以上七個指標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選擇特征根大于1的前三個主成分計算管理層權力指標的綜合得分,來構造第一個管理者權力變量 Power1;其次,對八個指標求平均值,作為本章第二個管理者權力變量 Power2。

(二)企業生命周期的計量方法

本文對企業生命周期的計量方法借鑒Dickinson( 2011) 做法[27],采用基于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現金凈流量和融資活動現金凈流量符號組合劃分企業生命周期的方法,將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劃分為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個階段。

(三)股票交易活躍程度的計量

股票市場交易的活躍程度代表著證券市場的流動性,通常解釋為股票交易者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快速買進或賣出大量股票,并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小。Kyle(1985)提出從市場寬度、市場深度、價格彈性和市場及時性來看待市場流動性特征,從交易價格、交易量和交易時間等角度來反應市場流動性[18]。目前廣為接受的度量方法為采用換手率和乏流動性來度量證券市場流動性(王春峰,2003;韓國文等,2012)[28,29]。所謂換手率是市場中股票在某一段時間轉受買賣的頻率,通常以百分比衡量(張崢和劉力,2006)[30]。本文采用換手率來刻畫股票交易活動程度,表示為股票年成交價格除以股票年平均流通市值。D表示股票i在t年的交易天數,trading表示股票在t年的成交股數,tradable表示股票在t年的流通股本數。

(四)研究模型和變量定義

本文為了驗證以上假說,本文采用了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模型,并借鑒以前學者研究模型進行了拓展。

本文主要關注power變量系數。該變量表示管理層權力的綜合指標,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將七個指標合成計算得出,綜合指標越大,表示管理層權力越大。如果回歸結果中該變量系數越大,表示管理層權力越大,實施盈余管理的可能性越大。

(四)數據來源和樣本選擇

由于我國上市公司從2007年開始全面實施現行會計準則。因此,本文選取2007-2014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數據進行研究,本文相關數據均來自CCER、國泰安數據庫。具體,我們對樣本進行如下篩選得到所需樣本:(1)剔除金融類上市公司樣本。由于金融類公司與一般上市公司財務指標和會計制度存在很大差別,因此剔除金融類公司;(2)剔除控制變量缺失數據。為了排除異常值影響,我們對回歸模型中使用的所有連續變量在5%和95%的水平上進行了縮尾處理,最終得到18595個樣本。本文的數據處理和分析采用STATA12.0軟件。

四、描述性統計和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根據本文的描述性統計分析,我們發現應計盈余管理變量的均值小于真實盈余管理變量均值,并且兩個變量均值均為正數,說明了真實盈余管理更受管理者歡迎,并且大部分選擇向上的操縱手段。管理層權力變量均值在37%以上,說明了存在37%的上市公司管理層權力過大,相關監管部門應該引起重視。同時,進一步將管理層權力較大和較小樣本均值進行了T檢驗,發現在管理層權力較高的樣本中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活動都要相對較高,支持權力越大盈余管理動機越強的論證。T檢驗結果發現兩個子樣本中可操控應計和真實盈余管理均值差異分別在1%水平顯著,說明了管理層在權力較大和較小的情況下選擇盈余管理方式存在顯著差異。另外,我們分別計算了各變量之間的Person和Spearman相關系數,我們發現各變量的相關系數都小于50%,說明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根據相關性分析,發現管理層權力與可操控應計、真實盈余管理分別存在相關關系,說明了管理層權力大小影響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活動。

(二)多元回歸結果分析

表2和表3報告了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管理層權力與盈余管理的回歸結果。表2報告了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管理層權力對應計盈余管理的影響,表3報告了企業不同生命周期管理層權力與真實盈余管理的回歸結果。從表2和表3的描述可以看出企業在成長期的power系數分應計盈余管理者1%水平顯著,與真實盈余管理活動在1%水平顯著。當企業處于成熟期管理層權力系數與應計盈余管理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與真實盈余管理在1%水平顯著。當企業處于衰退期,管理層權力系數與應計盈余管理在10%水平顯著,與真實盈余管理活動中1%水平顯著。說明了在企業的發展階段,公司治理機制剛剛建立,存在較大的缺陷,權力會同時兩種盈余管理手段操控公司盈余。在企業的成熟階段,公司治理機制正在不斷完善,縮小了管理層應計盈余管理的空間,權力高管更傾向于選擇真實盈余管理手段。在企業的衰退期,公司業績下滑,生產萎縮,公司處于生死攸關的關鍵環節,管理層為了避免行政機構介入,采用了較少的應計盈余管理,而采用了更多真實盈余管理手段,支持了文中的假說1。

表4報告了企業生命發展的不同階段,股票交易的活躍程度對管理層權力的盈余管理影響關系的多元回歸結果。從表中可以看出,在控制了應計盈余管理和真實盈余管理后,當企業處于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個階段管理層權力變量與應計盈余管理變量的交乘項系數均顯著,并且存在正相關的關系。說明了權力較大的上市公司在實施了應計盈余管理后增加了股票交易活躍度。而股票換手率在企業處于成長期與衰退期階段,管理層權力變量與真實盈余管理變量交乘項系數顯著,并且存在負相關的關系。說明了權力高管在實施真實盈余管理行為后降低了股票交易活躍度。這可能是由于真實盈余管理相比較應計盈余管理,會給企業帶來更大的風險,投資者為了降低投資風險,不再關注,導致了換手率的下降。支持文中假說2。

五、穩健性檢驗

為了檢驗實證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將采用管理層權力變量和生命周期變量的替代變量再次檢驗。管理層權力變量采用七個變量取平均值,生命周期變量參考DeAngelo等人在2006的研究中計量企業生命周期的方法,用企業投入資本中留存收益所占的比重來衡量生命周期變量,具體用留存收益除以總資產,再按照留存收益除以總資產的比重來劃分所有公司不同發展階段。本文將留存收益股權比小于0.1 的公司定義為成長性公司,留存收益股權比大于等于0.1且小于0.3的公司定義為成熟型公司,比值大于0.3的公司定義為衰退型公司。實證檢驗結果均與前述結果相近,由于篇幅限制,未做報告。

六、結論與啟示

本文結合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從七個維度構建了管理層權力變量,包括總經理與董事長是否兩職兼任、董事會規模、獨立董事比例、管理層持股比例、獨立董事與上市公司工作地點的一致性、高管薪酬份額、股權分散度,動態的考察了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動態選擇的影響。具體得到以下研究結論:(1)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發展階段影響了管理層權力對盈余管理的選擇行為。當企業處于成長期和衰退期,權力較大的高管傾向于選擇應計盈余管理方式來調控公司收益;在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選擇真實活動的盈余管理來操控公司盈余。(2)權力高管在實施應計盈余管理后提高了股票交易活躍度,而在實施真實盈余管理活動后降低了股票交易活躍度。研究結果表明,給予了管理層過多的權力,會影響董事會監督作用的發揮,從而誘發管理層從事有損公司價值的自利行為。因此,上市公司應加強對管理層權力的監督和制衡,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不同的內部牽制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機制,有效實施高管激勵措施,使高管激勵與股東目標相容,降低高管的短視行為,提高公司經營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我國相關監管部門,特別是審計師應該加大對真實盈余管理的審查力度,進一步完善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提高公司財務報告質量和信息披露質量,促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的研究還存在的局限性,(1)管理層權力的計量方法較多,也較為復雜。由于影響管理層權力的影響因素較多,本文僅僅從七個方面并不能完全刻畫管理層權力變量,其他權力因素可能影響實證結果。(2)企業生命周期的劃分方法較多,至今還未同一。本文雖采用較為普遍的劃分方法,計量方法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1]權小鋒, 吳世農與文芳.管理層權力、私有收益與薪酬操縱. 經濟研究, 2010(11): 73-87.

[2]盧銳.管理層權力、薪酬與業績敏感性分析——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 當代財經, 2008(07): 107-112.

[3]Helyar, B.A., Barbarians at the gate the fall of RJR Nabisco. 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20(5):191-192, 1990.

[4]JENSEN, M.C., AGENCY COSTS OF FREE CASH FLOW, CORPORATE-FINANCE, AND TAKEOV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76(2): 323-329.

[5]傅頎,鄧川.高管控制權、薪酬與盈余管理. 財經論叢, 2013(04): 66-72.

[6]Roychowdhury, S., 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 42(3): 335-370.

[7]李云鶴,李湛.管理者代理行為、公司過度投資與公司治理——基于企業生命周期視角的實證研究. 管理評論, 2012(07): 117-131.

[8]王旭.企業生命周期與債券人治理的“阻尼效應”.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13(01): 129-13

[9]Grenier L.,Evolution and revolution as organizations grow[J].Harvard BusinessReview,1972,50(4):37-49.

[10] 陳佳貴.關于企業生命周期與企業蛻變的探討.中國工業經濟, 1995(11): 5-13.

[11]王旭.企業生命周期與債權人治理的“阻尼效應”.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 1) : 129-136

[12]Miller,D.,Friesen,p.a,A Longitudinal Study of Corporate Life Cycle.Management Science,1984,30(10):1161-1183

[13]Smith, K. G., Mitchell, T. R., Summer, C.. Top Level ManagementPrioriti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Organization Lifecyc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85, 28(4): 799-820.

[14] Zang A.Y.,Evidence on the Trade-off between Real Manipulation and Accrual Manipulation. The Accounting Review,2012,87(2):675-703

[15]Wahlen, P.M.H.A.,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13(4): 365-383.

[16] 于忠泊,田高良,齊保壘,張皓.媒體關注的公司治理機制——基于盈余管理視角的考察.管理世界,2011 (9):127-140

[17]王春風,孫金帥,房振明,梅世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證券市場導報,2012(12):56-60

[18] Kyle,Albert S.Continuous Auction and Insider Trading.Econometrica,1985,53(6):1315-1336

[19] 張國清,夏立軍,方秩強.會計盈余及其組成部分的價值相關性——來自滬深股市的經驗證據.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2006(3):74-120

[20]王躍堂,王亮亮,貢彩萍.所得稅改革、盈余管理及其經濟后果.經濟研究,2009(3):86-98

[21]Cohen D. A and P. Zarowin, Accrual-based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Activities Around 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50(1):2-19

[22]王亮亮.真實盈余管理活動與權益資本成本.管理科學,2013(26):87-99

[23] Finkelstein S, B.B., How much does the CEO matter?The role of managerial discretion in the setting of CEO compens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2(41): 179-199.

[24] Richard A. Lambert, D.F.L.A. and K. Weigelt,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ational Incentiv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3. 3(38): 438-461.

[25]Kumar, A.H.A.P., Managerial Entrenchment and Payout Policy. Th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2004. 4(39): 759-790.

[26] 趙息與許寧寧, 管理層權力、機會主義動機與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 審計研究, 2013(04): 101-109

[27] Dickinson, V., Cash Flow Patterns as a Proxy for Firm Life Cycle.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11. 86(6): 1969-1994.

[28]王春峰,韓東,蔣祥林,吳曉天.交易活躍程度與股票回報——基于上海股市的研究.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03(3):194-201

[29]韓國文,謝帆,陸菊春.盈余管理和市場流動性的關系.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2(5):19-31

[30] 張崢,劉力.換手率與股票收益:流動性溢價還是投機性泡沫.經濟學,2006(3):871-892

[31] Jones, 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2(29): 193-228.

猜你喜歡
管理企業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今日農業(2022年15期)2022-09-20 06:56:2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如何加強土木工程造價的控制與管理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雜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10:35: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免费一级大毛片a一观看不卡|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久草中文网| 五月婷婷导航|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91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vr|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频|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无码久看视频|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永久无码观看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一级不卡毛片| 免费毛片a|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性色一区|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国产毛片基地|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色偷偷综合网| 人妻夜夜爽天天爽| 国产激爽爽爽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视频| 中文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91伊人国产| 国产91在线|日本| 91免费观看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视频只有无码精品|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美女啪啪无遮挡|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日韩视频免费| 国产屁屁影院|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久久黄色影院|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久久福利网| 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 成人在线综合|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视频香蕉| 国产精品亚洲天堂| 蜜芽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看|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a|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女熟高潮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免费看美女毛片|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AⅤ|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理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