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明

紅寶麗試圖收入囊中的雄林新材,所采取的銷售政策和結款政策都令回款存在很大的風險,其財務數據也受到業內人士的質疑
2016年12月23日晚間,南京紅寶麗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寶麗”,002165.SZ)發布公告稱,擬用6.4億元收購東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雄林新材”)88%股權。 但是公告一出,投資者對收購標的雄林新材的資質狀況產生了一些疑問,如其長年采取的寬松賒賬銷售政策引發了很多官司,以及財務報表數據不一致等,《投資者報》記者近日聯系公司相關負責人詢問以上問題,但截至發稿日并未收到合理解釋。
寬松賒銷暗藏風險
資料顯示,雄林新材與紅寶麗同屬化工新材料領域,主營產品為TPU膜和TPU熱熔膠膜。雄林新材2014至2016年前三季度營收分別為2.84億元、2.92億元、2.0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450萬元、5357萬元、2505萬元,業績逐年下滑。
對于收購雄林新材的原因,紅寶麗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紅寶麗將豐富聚氨酯產業門類,邁出由細分領域龍頭企業轉型為多元化綜合性化工新材料企業的重要一步?!?/p>
然而,雄林新材寬松的賒賬銷售政策一直被業界所詬病。在并購草案中,紅寶麗表示雄林新材產品的銷售以賒銷為主,現款銷售的比例較低。
雖然賒銷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雄林新材的業績,但卻令自己的應收賬款規模越來越龐大。2014至2016年前三季度,應收賬款余額分別為9073萬元、1.12億元和1.25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高達32%、39%和62%。也導致應收賬款周轉率越來越低,與其并購草案中選取的七家同業公司相比,其應收賬款周轉率不僅排名最低,還遠遠低于其他7家公司的平均值。
營收增長還趕不上應收賬款的增長,這未免顯得賒銷政策有些得不償失。雄林新材為何要堅持采用這種遠遠比同業公司風險大的銷售政策,是否因為其產品競爭力低,答案不得而知。
此外,據并購草案,雄林新材對于合作關系穩定的客戶一般給予1至3個月的信用期,對部分信用良好的客戶給予3至6個月的信用期。既然雄林新材給客戶的信用期最長為6個月,按說超過一年賬齡的應收賬款應該不多,但實際狀況卻并非如此。
雄林新材前五大客戶中的晉江昂斯和汕頭昂斯屬同一控制人,是雄林新材的第一大客戶。而截至2016年前三季度,雄林新材對晉江昂斯實現的銷售額為1322萬元,應收賬款金額卻高達1436萬元。對汕頭昂斯也存在類似的情況。同一時間段,雄林新材對汕頭昂斯實現的銷售金額為561萬元,應收賬款金額卻高達946萬元,超過銷售金額480多萬元。
雖然公司并未披露以上兩個客戶的應收賬款賬齡,但應收賬款超過銷售額都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這兩個客戶并未在信用期內歸還賬款。雄林新材的結款制度看上去并未那么嚴格。
這樣的銷售政策和結款政策都令雄林新材的回款存在很大的風險。若繼續采用這一政策,雄林新材的資金鏈存在很大的隱患。
財務數據不一致
除了賒銷政策,有部分業內人士發現,雄林新材的財務數據有些不一致。
按財務數據計算方法來看,營收應該等于所收現金與應收賬款和票據之和。而2014年,雄林新材的稅前營業總收入為3.31億元。收到的現金為2.59億元,應收賬款新增金額僅為1842萬元,二者之和對不上營業收入的數據,少了5300多萬元,幾乎接近雄林新材全年營業收入的五分之一。
雄林新材2015和2016年前三季度也發生了同樣的狀況。2015年稅前營收為3.41億元,收到現金2.83億元,應收賬款和票據之和僅為2300多萬元,較理論金額少了3500萬元。2016年前三季度收回的現金和形成的債權金額也比營收少了2300多萬元。
這不免令投資者對雄林新材披露的營業收入、所收現金、應收賬款這三項數據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應收賬款與應收票據之和比理論金額少,結合雄林新材賒銷政策,是否是為掩飾過高的應收額。若應收賬款數據真實,那么若披露的營業收入數據則存在過高計算的可能性不夠真實,那么本次估值也存在被高估的嫌疑。
除了對財務數據的疑問,投資者還對雄林新材近期的估值產生了一些不解。2016年11月20日,雄林新材剛剛進行了三次股權轉讓。其中有兩次是回收股份。2016年11月20日,雄林新材控股人何建雄以6040萬元價格回購新開發所持雄林新材8.3%的股份;以6032萬元回購武漢成業聯所持雄林新材6.85%的股份。然后,于11月30日,將所持12%的股份轉讓給了紅寶麗子公司,轉讓價格為8724萬元。
這樣算來,雄林新材在與新開發和紅寶麗子公司的股權轉讓中,雄林新材100%股權對應的價格為7.3億元;而在與成業聯的交易中,雄林新材100%股權對應的價格卻成了8.81億元。幾乎在同一時期的股權轉讓交易,雄林新材股權價格卻忽高忽低,估值為何不能得到統一,這也令投資者擔憂其中是否隱藏著利益輸送的行為。
紅寶麗近幾年的營收和凈利潤一直處于增長乏力的狀況,2014至2016 年前三季凈利潤分別為1億、1.09億、8155萬,營收分別為21.3億、18.3億和13.1億,處于下滑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收購雄林新材花費的6.4億元并不是一個小數目。而雄林新材本身又存在著種種問題,似乎并不能達到優質資產的標準,這也令紅寶麗收購其之后的發展前景布滿疑云。自12月23日發布收購公告后,紅寶麗的股價也一直處于下跌狀態,看來投資者對本次收購也并不持看好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