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娜
【摘 要】高效駕馭課堂是歷史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前提,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在教學中保持良好狀態,準確定位教師角色,精準運用信息手段,開展教學模式創新,以及搜集教學反饋信息推動教學工作開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駕馭;能力分析
高中歷史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做到了解學生,認真研究和分析教學內容,掌握適當的教學方法,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難點,有效地提升對每節課的掌控能力,注意加強教學能力的培養。據此,筆者認為,為了提升歷史課堂的駕馭水平,應當從以下幾個角度著手。
一、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始終保持良好狀態
教師工作雖然也屬于服務行業,但是又不同于其他的生產活動,它注重的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教學活動,教師解析知識、解決問題,并注重培養學生掌握、理解和分析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因此教師的狀態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影響非常明顯。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狀態,首先,歷史教師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情,只要走上講臺,自己內心就應當是毫無雜念的,不管上課前發生了什么,走進課堂之后整個教學的狀態都應當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之中。其次,教師要高度重視自己在課堂上的言行舉止,說規范話,和學生之間保持溫和的態度,不要諷刺挖苦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習的快樂。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啟發引導學生,使整個課堂洋溢著濃厚的趣味性,以這種良好的狀態推動教學工作開展。
二、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準確定位師生角色
歷史教師和學生之間屬于什么樣的關系,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按照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對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進行進一步的明確。首先,教師應努力營造氛圍, 啟發引導學生。教師不能寄希望于直接的傳授知識,就能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完成教學目標。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分析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參與其中。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引領學生,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探索問題,找到問題的真相。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學會放手,提高學生自主把握學習方法的能力。其次,教師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一些較難的知識點。學生雖然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大部分基礎的知識點,但是對于一些歷史人物、發展規律和歷史事件的定性,學生還遠未能達到這樣的高標準。所以這時候,就需要老師根據實際教學情況,診斷故障,講解知識。在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探究活動中,一定要深入其中,了解每個小組的進展情況,分析每個小組的不同,依據他們各自的特色,進行幫助。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不要做旁聽者,要積極參與到互動中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精準運用信息手段
信息手段已經走進了歷史課堂,教師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應當將這一手段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首先,要學會將信息手段融合進教學設計中來,對于內容的選擇,多媒體設備的運用,演示的步驟,資料的匯編,這些都應當在教師的教學設計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其次,教師最好能夠自己設計制作教學課件。凡是教學中需要用到的歷史課件,自行設計會更加貼近教學方案,對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另外,教師在歷史課堂上運用多媒體手段一定要掌握好頻率,不能過多過濫,應當體現其教學輔助功能,但是絕不能喧賓奪主。要通過信息手段為歷史課堂增加大量的補充信息,使課堂學習氛圍更加熱烈,學生在學習理解教材的過程中也更加直觀。
四、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注重模式創新優化
教學模式的選擇對課堂教學效率影響非常大,作為一名稱職的高中歷史教師,要定時的審視自己的教學設計,對教學模式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同時要廣泛吸收充分借鑒其他歷史教師先進的經驗,融會貫通到自身教學活動之中,從而以先進經驗本土化改造的新模式推動教學工作開展。教師特別要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以及思考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學得更加輕松快樂和高效。教師可以采取課前充分預習、課堂合作探究的模式,這也是許多教師運用較為成功的模式。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要求明確的提出來,讓學生對照歷史思考題進行小組內的討論交流。他們針對課前預習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認真的回顧,對照思考題相互探討,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要鼓勵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按照獨立思維、相互協作的模式,進一步尋找問題的答案,并使學習成果更加豐富全面。
五、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及時搜集反饋信息
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師生之間的互動,同時也需要教師不斷改進和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教師要密切關注,積極搜集各類反饋信息。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認真觀察每個學生的表現,分析學生的課堂投入程度。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即時反饋檢測,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每一節課都可以通過回顧知識的方式,來分析學生的認知情況,或口頭提問或書面檢測,對學生掌握的效果具有直觀的印象,從而對教學活動的持續開展提供參考依據。筆者每一節課都要進行教學方面的反思,主要依據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當堂檢測作業的質量,以及課后訓練鞏固的效果等方面,對教學成效進行客觀的評估,并將其中存在的問題、一些薄弱環節提煉出來,融入到下一步的教學活動之中,以信息反饋的搜集,輔助教師進行教學方面的調整與完善。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師在課堂上有效地駕馭教學活動是多種能力和實力的體現,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教學元素的研究,更加有力有效的掌握課堂教學,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迎.高中歷史課程的功能分析及多元教學模式探析[J].新課程(下),2013(11)
[2]王濤,胡娜.高中歷史課程“高效課堂”構建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
[3]陳有芳.立足課堂,提高歷史教學效率[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4]江紅梅.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