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宇星
摘 要: 本文以廣州市W社會工作機構為例,該機構在當地有較多政府購買項目,且在組織規模、人員配置與服務開展方面都優于其他機構,有較強的競爭力與社會知名度,選取W社會工作機構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能夠“以小見大”,從它身上看到現在社會工作機構存在的問題,分析社會工作機構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從而為更好地促進社會工作行業的發展、提升社會工作服務質量提供建設性建議。
關鍵詞: 社會工作機構 服務開展
一、就社會工作機構從業者而言
(一)活動文書拖沓,影響評估效果。書寫活動文書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用是及時、準確地記錄活動中組員的表現情況,為后期進一步跟進服務對象的服務提供支持。社會工作站存在兩個較明顯的問題:(1)文書堆砌,書寫拖沓,多在檢查前匆忙填寫。(2)“借鑒”之風盛行,助長社會工作的惰性,挫傷社會工作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使每次活動的意義大打折扣。這兩個方面的問題使社會工作活動的開展、評估都大打折扣。
(二)機構管理松懈,自身約束意識差。在社會工作站而言,社會工作者并不會馬上投入工作,就算是有著大量的文書要寫也不會寫,總部催要文書時才會熬夜趕工。另一個奇怪的現象是他們永遠不會準時下班,拖延一兩小時下班是常態。
(三)社會工作間凝聚力弱、認同感差。社會普遍認為社會工作間認同感、凝聚力都應強,但事實上社會工作間存在很多惡意行為。那些不必要的競爭和只會損壞社會工作之間的關系和社會工作機構的名聲,影響社會工作專業性的發展,影響社會工作名聲的傳播,遏制社會工作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四)社會工作對本行業的歸屬感差,流動性強。通過與W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的談話總結出,社會工作流動性強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工資待遇低,社會工作的工資在廣州市屬于中下等水平,社會工作每月的工資只能維持廣州的基本生活,家人并不支持他們長期從事社會工作;其二,社會工作行業的晉升體制不完善,晉升空間小,發展前途不大。一般來說,一個社會工作項目只有督導、項目主管、主任、副主任、一線社會工作等職位設置,對于一線社會工作來說,晉升可能性非常小,長期做著基層實務,難免會產生倦怠、厭煩心理,從而希望找尋更好的工作機遇。
(五)機構更關注社會工作的學歷而不是能力。社會工作是一項注重實踐能力的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應更關注社會工作開展服務的能力,而不是局限于社會工作的學歷上。但是對于W社會工作機構來說,在給社會工作升職時(這指的升職主要是從活動或服務干事上升為社會工作或社會工作助理)更注重社會工作的學歷,對于同一年進W社會工作機構的兩個社會工作,學歷高的社會工作的晉升速度明顯高于學歷較低的社會工作,雖然兩人的實務能力不相上下。W社會工作機構的H社會工作曾說,自己為機構爭取30萬的贊助,本以為自己會升職,沒想到人力部的人對她說:“你是一名中專生,學歷低,不能夠升職。”筆者認為對于社會工作這樣一個注重實務能力的行業來說,這樣不合理的晉升機制只會挫傷學歷較低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埋沒社會工作人才,埋沒那些真正熱愛社會工作行業,但是學歷較低的社會工作,不利于社會工作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就社會工作機構開展服務方面而言
(一)活動數量多,服務質量差。W社會工作站規定,每個社會工作每月必須新開兩個個案,一個小組活動,一個社區活動,每次開展平均接觸人次三四人,還要定期開展家訪,負責日常工作的開展如周末電影的播放等,從數量上看社會工作的服務人數很大,但是服務的質量有待提高。以一次本人親眼所見的“XX村定向尋寶活動”社區活動為例,活動當天,社會工作的任務包括:培訓志愿者、輔助開展活動、召開志愿者總結會。在整個活動中并沒有能體現社會工作專業性的工作,也沒有體現出社會工作對特殊情況專業化的處理能力,更沒有區分志愿者和社會工作在職能上的差異。
(二)服務對象固定化,歧視現象嚴重。在具體活動中,社會工作并沒有很好地遵守“接納”原則,對于某些情況特殊的社會工作站會員而言,往往被漠視和忽略。有些社會工作者選擇直接忽略花費最少的精力、最便捷的方案迅速完成活動指標。但對于社會工作而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幫助“有問題”的服務對象更好地發展,以達到“助人自助”的目的??桃饣乇堋坝袉栴}、有麻煩”的服務對象,無疑與社會工作的服務理念與宗旨相背離。在社會工作的職責中,最能體現專業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的一項就是幫助服務對象更好地發展,優化共有的生存環境,為社會創造更多和諧的資源。如果只固定服務那些參與度高、積極性強的會員,而漠視甚至歧視部分人群,將他們排除在服務對象之外的話,社會工作的專業性就會更難以在人們心中扎根。
(三)指標至上,草草結案。總體而言,社會工作站的服務指標較高,為順利通過審核,保持與政府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較科學的辦法按時按量地完成指標。
W社會工作機構在召開片區會議時,主任會提醒各位社會工作的指標完成情況。如C社會工作為了增加個案服務人數,其處理辦法是快速結束新開的個案,開辟新個案。這樣做很有可能使某個正處于最佳介入時機或者最需要社會工作陪伴時期的個案被草率地結束。究其原因,社會工作者為了完成指標,不得不停止服務,造成前期投入的時間、精力、資源的巨大浪費,長遠看極其不利于社會工作行業的發展。
筆者以親身實踐為例,從社會工作和服務機構兩方面總結目前社會工作機構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希望本文為推進社會工作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聞英.社會建設背景下社會工作機構的功能分析及發展路徑[J].社會工作上半月,2009(8).
[2]唐斌.社會工作機構與政府在組織的相互嵌入及其影響[J].社會工作,2010(7).
[3]易松國.民辦社會工作機構的問題與發展路向[J].社會工作,2013(5).
[4]孫華.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的發展與反思——基于對南京發展現狀的調查.[J].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4).
[5]彭善民.上海社會工作機構的生成軌跡與發展困境[J].社會科學,2013(3).
[6]皮志維.民辦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青年政治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