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張永振
[摘 要]為研究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及影響力的大小,本文以TAM模型和TOE模型為理論基礎,整合并構建了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模型。在對226位商家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了處理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組織層面因素和個人層面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對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有直接影響,組織層面因素通過個人層面因素間接影響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態度,且影響力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感知有用性、環境因素、組織因素、技術因素與感知易用性。
[關鍵詞]TAM模型;TOE模型;商家;外賣O2O平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84
[中圖分類號]F724.6;F7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2
0 引 言
本文將TOE模型與TAM模型進行了整合,并構建了TOE-TAM模型,即以組織層面的角度分析,以信息技術采納的TOE模型的影響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環境因素)作為自變量,以個人層面分析信息技術采納的TAM模型的影響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為中介變量,構建了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模型。通過問卷調查,進行實證分析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
1 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理論基礎
技術接受模型(TAM)模型由Davis于1989年在其博士論文《Perceived Usefulness,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中提出,在該模型中,Davis認為人的行為動機由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及對技術的態度三個變量決定,但對技術的態度受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這兩個變量影響,且感知易用性對感知有用性有直接影響,最后這兩個變量受外部環境的影響。
技術-組織-環境(TOE)模型由Tornatzky和Fleishcer于1990年提出,該模型認為影響企業技術采納和實施過程的三種因素包括技術因素、組織因素和環境因素。TOE模型不僅強調了信息技術本身對采用的影響,還強調了組織和外部環境的影響。
2 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研究假設
2.1 組織層面的因素
Kwon&Zumd(1987)指出,中小企業在采用信息技術時技術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技術因素包括技術的復雜性、技術的兼容性、技術的相對優勢等。通過對技術因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1:技術因素與感知有用性正相關;
假設H2:技術因素與感知易用性正相關;
假設H3:技術因素與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Ramamurthy & Premumar認為組織因素對企業采納信息技術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組織因素包括組織資源、組織知識存量、組織正規化等。通過對組織因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4:組織因素與感知有用性正相關;
假設H5:組織因素與感知易用性正相關;
假設H6:組織因素與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環境因素包括企業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TOE模型中的環境因素主要是指環境的競爭壓力。通過對環境因素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7:環境因素與感知有用性正相關;
假設H8:環境因素與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2.2 個人層面的因素
感知有用性(perceived usefulness),反映一個人認為使用一個具體的信息技術對業績提高的程度。根據Davis的理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9:感知有用性與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感知易用性(perceived ease of use),反映一個人認為容易使用一個具體的系統的程度。根據Davis的理論,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10:感知易用性與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假設H11: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正相關。
2.3 模型設計
本文基于TAM模型和TOE模型,并綜合了其他學者的理論,將組織決策因素(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環境因素)作為自變量,個人決策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作為中介變量,采用外賣O2O平臺的態度作為因變量,通過整合TOE-TAM模型構建了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模型
3 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研究設計
3.1 問卷變量的測量
對調查問卷中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環境因素、感知有用性與感知易用性5個因素設計了24個調研問題,采用的態度涉及3個問題,采用Likert 5級評分量表(5- point Likert scale)來測量研究對象對每個研究變量的態度,測量問項表述意見是“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對應分值1-5分。
3.2 數據收集
本次調研選擇商家為調研對象,通過實地發放問卷和網絡填寫問卷兩種形式收集數據。實地發放120份問卷,回收111份,通過網絡發放問卷230卷份,回收120份,共計收回問卷231份,其中有效問卷226份,有效回收率64.57%。
4 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實證研究
4.1 信度和效度分析
Cronbach's α系數是檢驗內部一致性的方法,本文釆用SPSS軟件對收集的數據進行Cronbach's α信度檢驗。每個分量表的α系數都大于0.7,說明量表信度較高。
對問卷的結構效度分析時,先進行了Bartlett球形檢驗和KMO樣本測量,以檢驗問項之間的相關性。對問卷所有變量進行了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整體變量的KMO值大于0.7,球形檢驗顯著性符合標準。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進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Kaiser標準化正交旋轉法進行正交旋轉,在5次迭代后,收斂得到6個因子,分別是技術因素、組織因素、環境因素、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與采用的態度。
4.2 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本文采用結構方程Amos軟件對研究模型進行驗證,驗證性因子分析和結構方程分析采用的模型擬合優度的指標包括:χ2/df(可接受范圍<3)、GFI、AGFI、NFI,、CFI、IFI以及近似誤差的平方根RMSEA(臨界值設定為0.8)。由表1可知,本文提出的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度。
通過分析模型路徑的顯著性來驗證模型的有效性,由表2可知,基本上變量之間的P值都小于0.05,這說明了變量之間的關系顯著,并可以認為驗證假設有效。其具體分析如下。
技術因素。假設H1、H2、H3通過了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即技術因素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組織因素。假設H4、H5、H6通過了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即組織因素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環境因素。假設H7、H8通過了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即環境因素與感知有用性、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感知有用性。假設H9通過了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即感知有用性與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感知易用性。假設H10、H11通過了結構方程模型的驗證,即感知易用性與感知有用性、采用的態度正相關。
4.3 路徑分析
路徑分析主要是對各個變量之間相互影響的效應分析,即因果效應分析,包括直接效應和間接效應。
通過表2可知變量之間的路徑系數值,總效應=直接效應+間接效應,間接效應為每條路徑上路徑系數的乘積。下面計算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對因變量的總效應。
技術因素對態度的總效應:
0.121+0.248*0.585+0.425*0.375+0.425*0.375*0.585=0.516
組織因素對態度的總效應:
0.108+0.392*0.585+0.363*0.375+0.363*0.375*0.202*0.585=0.552
環境因素對態度的總效應:0.362+0.363*0.585=0.574
感知易用性對態度的總效應:0.375+0.202*0.585=0.493
感知有用性對態度的總效應:0.585
以上路徑分析的結果可知,按影響力由大到小的順序為感知有用性0.585、環境因素0.574、組織因素0.552、技術因素0.516、感知易用性0.493,即感知有用性對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最大,這符合中小企業的決策特征,中小企業的決策一般由個人憑借專業知識和經驗所決定;其次是環境因素,競爭環境越激烈則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態度越積極,感知易用性的影響力最小,主要是因外賣O2O平臺雖是一項新技術,但技術含量較低,對決策者采用的態度的影響較弱。
5 結 語
本文通過整合TAM和TOE模型構建了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因素模型,通過數據收集,數據分析等過程,得出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及影響力的大小。通過路徑分析得出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的影響力大小依次為感知有用性、環境因素、組織因素、技術因素與感知易用性,由此可知商家采用外賣O2O平臺時應注重的因素,以期為外賣平臺服務商吸引商家采用平臺提供指導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F D Davi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MIS Quarterly,1989(3).
[2]R Drazin, G Tornatzky,M Fleischer.The Processe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Jouranl of Technology Transfer,1991,16(1).
[3]TH Kwon,RW Zumd,.Unifying the Fragmented Models of 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M].New York:John Wiley,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