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士宏 唐春光
[摘要]4G等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大學圖書館應抓住機會,建設屬于自己的服務平臺,建立新型服務模式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圖書館;移動服務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01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2
0 引言
4G等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和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移動終端除了具有傳統的通話、短信功能外,更多地被人們用來閱讀、看視頻、發微信和上網等。豐富的網絡資源不再局限于通過計算機來訪問,而是通過iPad、PSP、智能手機、Kindle等移動終端設備(手持設備)來訪問,進行閱讀和業務查詢。由于信息資源的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也從實體圖書館發展到虛擬圖書館,虛擬圖書館發展到移動圖書館。移動圖書館的產生,可以使讀者在獲取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上沒有任何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能充分利用時間間隙來檢索與利用信息,提高信息資源的使用率,增加了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同時又便于利用大數據實現統計,提升個性服務質量,實現泛在服務。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大學圖書館基本具備了技術基礎,技術不再是實施的難題。大學圖書館要充分利用各種移動通信和物聯網技術,將圖書館的資源送到讀者的身邊,使其真正地融入讀者學習、工作和生活中,讓用戶感覺圖書館無處不在。
大學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將實現圖書館信息資源獲取的“6A”理想,即任何讀者(Any user)以任何方式(Any way)在任何時間(Any time)和任何空間(Any where)獲得任何圖書館/信息機構(Any library/information institutions)擁有的任何信息資源(Any information resource)。
1 大學圖書館用戶群體的特點分析
大學圖書館的用戶群體主要是由所在學校的一線教師、管理人員、教學輔助人員、在校大學生、研究生與留學生等所組成,整體的信息素養和技術素養是偏高的,但在使用和接入移動互網絡的設備方面還是有差異的,大致形成了兩種用戶群體。
第一種是使用性能較高的智能手機的群體。這部分用戶大部分是學生和部分教職員工,他們對移動互聯網有興趣并有較強烈的信息需求,習慣通過WAP服務模式利用圖書館信息資源。
第二種是擁有iPad、iPhone等高端移動設備的群體。這部分用戶大部分是研究生、教師、管理者,他們物質基礎雄厚,入網時間較長,對移動通訊技術掌握較好,比較喜歡通過客戶端應用模式利用圖書館資源。
2 大學圖書館的移動服務支撐平臺
大學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必將依托互聯網平臺、移動平臺和實體圖書館,把信息資源、用戶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館員與信息用戶作為五大建設要素,以用戶為核心,進行個性化操作,提供基于Web和移動終端的一站式檢索、移動OPAC、短信提醒、虛擬咨詢以及以手機和郵件等私人定制的“365*7*24”信息服務。
移動服務支撐平臺主要由圖書館館員、數字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三者構成。在錦州醫科大學,圖書館館員要具有與生物醫學相關學科專業知識背景,還要有較高的數據整理、分析、處理及開發的能力,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各種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技術,并能通過系統的信息交互平臺針對讀者提出的各類資源需求有針對性地給予回復,為用戶提供更具專業性和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數字信息資源早已不再局限于圖書館收藏的信息資源,它還包括網絡動態信息及共建共享信息資源等,是信息服務的基礎。信息技術主要包括移動短信息技術、無線上網技術、移動閱讀技術、WAP和APP技術及4G技術(包括寬帶上網服務、手機閱讀服務、移動定位服務、移動Web 2.0服務與流媒體服務等)。
3 大學圖書館的移動信息服務模式創新
移動信息服務平臺是以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移動電話行動通信標準為基礎,整合了移動終端信息通報服務、WiFi定位服務、移動參考咨詢和二維條碼的服務等功能,是一個面向讀者的信息服務平臺,其平臺主要是通過以下服務模式來實現。
3.1 移動終端信息通報服務
移動終端信息通報服務是指圖書館館員與用戶通過移動終端互發短信和電子郵件等形式實現信息資源的傳遞與交流,包括圖書館資源通告(圖書館通過館際互借獲得的校外資源情況報告等)、提醒用戶圖書到期等信息;用戶也可以利用手機短信或電子郵件的形式詢問自己所需資源是否到館。移動終端短信服務增強了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時效性。
3.2 移動參考咨詢服務
移動參考咨詢服務是指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與讀者利用手機、iPad、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通過參考咨詢平臺實施交流,使用戶不受時間、空間地限制獲取所需信息及服務的過程。主要服務模式有移動參考咨詢短信服務、iPad巡回參考咨詢服務模式、移動參考咨詢微服務模式等。移動參考咨詢服務對用戶和圖書館館員來說是一種既方便又快捷的服務模式。
3.3 WiFi定位服務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對個性化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同時,人們對信息傳遞、目標發現等室內位置的服務需求與日俱增,新的室內WiFi定位技術可以滿足用戶在復雜室內環境下的需求。具體應用是指將室內WiFi定位技術應用到圖書館的書目檢索、講座信息查詢及書刊推薦等服務中,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新服務。
3.4 移動終端閱讀服務
移動終端閱讀服務是指用戶可以通過手機、iPad等移動終端設備對圖書館提供的數字資源(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等)進行瀏覽與下載。針對用戶的信息需求,圖書館館員以文獻信息服務系統和基于元數據的信息資源整合為基礎,在經過收集、整理、加工與處理等工作后,使其成為可供用戶閱讀的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讀者可以利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進行資源的瀏覽、查詢、獲取和閱讀。
3.5 手機上網服務平臺
以WAP和APP模式為核心來建立手機上網服務平臺,同時整合SMS服務。WAP(即無線應用協議)是一項全球性的網絡通信協議,它是移動設備與互聯網鏈接的一個可通用平臺。可以利用它覆蓋圖書館服務的所有功能,主要包括類似網頁版來搜索圖書館資源、一站式檢索平臺檢索資源、管理自己的個人賬戶、通過手機APP查找滿足用戶要求和可使用的計算機、查詢圖書館各部門的聯系方式、查詢圖書館開放時間、預約自習座位等服務。
3.6 使用二維條碼的服務
使用二維條碼開展讀者服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新服務模式。在美國、日本和韓國已被應用在圖書館的讀者證上,用于讀者的身份識別、圖書信息查詢、借閱情況查詢等。高校圖書館將讀者證發放、書目信息推送、讀者手冊獲取、館舍和館藏布局等服務信息作為二維條碼的應用對象。讀者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掃描二維條碼,進入圖書館移動信息服務平臺,通過實名認證系統認證后,登錄圖書館主頁,不管何時、何地都能實現圖書的館藏查詢、續借、預約與掛失等。
3.7 微信公共服務平臺的使用
2011年,騰訊公司推出了一款手機聊天軟件——微信,主要是以APP的方式提供服務。微信可以實現文字、圖片、語音、視頻、視頻通話、實時對講等功能。如此多的功能,使圖書館也關注和參與微信服務,如,某圖書館的匯文文獻信息服務系統,于2016年就推出了基于騰訊微信公眾平臺的服務,該平臺的功能主要有發布通知、查詢讀者證信息、查詢借閱信息、續借、查詢圖書、推薦圖書、通知講座、預約委托、熱門借閱、預約委托信息、投票統計、讀者薦購與提醒類信息主動推送(借書成功提醒、還書成功提醒、書刊到期提醒、預約到書提醒及委托到書提醒點對點信息推送)等。
主要參考文獻
[1]史敏.移動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聯盟服務模式創新[J].圖書館學刊,2013(9).
[2]江濤.基于移動網絡的圖書館知識協同服務模式構建[J].圖書館,2012(6).
[3]江濤.面向移動終端的圖書館微博個性化知識推送服務模式[J].圖書館學刊,2015(3).
[4]龍泉,謝春枝,申艷.國外高校移動圖書館應用現狀調查及啟示[J].圖書館論壇,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