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永根
[摘要]近幾年來,微博的發展,給網民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其也成為了人們獲取信息、交流信息最快捷的方式,給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由于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微博現今已不再局限于信息交流,而是成為了社會公共事件的助推者,引導了網絡輿論,對社會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微博時代,政府應當如何正確地引導網絡輿論,加強對網絡輿論的管理,這也成為了政府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關鍵詞]微博時代;政府;網絡輿論;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24
[中圖分類號]D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02-0-01
1 微博時代網絡輿論的特點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2016年7月發布的《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6月底,微博用戶規模為2.42億人,使用率為34%,與2015年底相比略有上升。微博龐大的用戶群體給社會網絡輿論的生成造成了的影響,并給政府的輿論管理工作帶來了困難。政府要加強網絡輿論的管理首先要了解網絡輿論的特點。
1.1 網絡輿論生成具有迅速性
微博具有及時轉發、實時評論的功能,這些功能在加快信息傳播速度的同時,也因其能夠在短時間匯集來自多方面的信息,而極易形成社會公共事件,引導社會輿論的方向。
1.2 強大的規模效應
微博網絡輿論能夠形成強大的規模效應,在社會上掀起一輪又一輪的輿論高潮,一方面是因為微博擁有龐大的用戶群體,另一方面是因為“大V”等意見領袖在輿論的形成過程中的引導和影響,并形成了強大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此外,微博核裂變式的傳播方式,使信息的傳播通過裂變式的傳播,傳播到更多的群眾手中。
1.3 輿論主體具有多樣性
輿論主體是指發表意見的個人和團體,當今微博注冊用戶已超過2億人次,在這2億人次中,既包括各行各業的精英人士,也包括社會的普通民眾;既包括具有社會影響力的知名人士,也包括在校學生。只要你注冊,就能成為微博用戶,就能在網絡上發聲,這就造成了微博時代輿論主題的多樣性。
1.4 網絡輿論具有非理性
只要人們注冊就能成為微博用戶,只要愿意發表就能在微博上發聲。這種微博注冊門檻的零限制,導致了當今微博用戶的魚龍混雜,素質參差不齊。素質的高低決定了大多數用戶在對待熱點事件時,是否會慣性的從自身的角度思考問題,對不符合自身價值觀的觀點針鋒相對。
2 微博時代政府網絡輿論管理的難題
2.1 政府發布信息的“壟斷權”被打破
傳統時代,政府是社會信息發布的主要源泉。微博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政府信息發布的權力逐漸被弱化。一方面微博所帶來的“信息爆炸”加重了政府輿論管理的難度,另一方面微博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媒介,它的即時性與迅速性導致了政府以往的管理模式還無法適應其發展的需要,從而無法對微博領域的輿論進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2.2 大眾言論主觀色彩濃厚,缺乏理性判斷
大眾通過微博發布信息主要依據的是以往的經驗以及價值觀,主觀性和隨意性較強,對于某些熱點事件的關注以及評論,容易受到從眾心理的影響,對事件缺乏冷靜思考,傾向于做出與大多數人相同但并非正確的判斷,從而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影響了某些社會事件以及公共事件的發展,給政府工作的有序開展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2.3 微博裂變式的傳播方式導致謠言泛濫
在微博上,人人都是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準入門檻低下以及審核制度的不完善促使微博成為了滋生謠言的“溫床”。而微博的粉絲效應和轉發功能導致通過微博滋生的謠言能夠瞬間在社會中彌漫,產生無法預計的負面效應,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3 微博時代加強政府網絡輿論管理的對策
3.1 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作用,引導輿論正確的走向
在微博時代,主流媒體要積極承擔起信息傳播的責任,發揮主流媒體在引導輿論走向方面的作用。首先政府應簡政放權,賦予主流媒體更多的新聞自主權以及自由權,切忌將主流媒體管控過嚴,導致其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其次主流媒體也應從自身入手,提高其在新時代的競爭力,保持對社會熱點事件的敏感度,提升對社會公共事件的反應力,滿足大眾的新聞需求,獲得大眾的信任。
3.2 各級政府主動參與到微博中來,發揮其影響力
政府有關部門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微博中來,傳播消息、解決大眾的問題,增強政府官微的影響力和傳播力。具體可以借鑒“共青團中央”官微的做法,“共青團中央”官微在開設之初,在微博上并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但是在近幾年里,“共青團中央”秉承著傳播事實真相的原則,發布信息、傳播信息,在微博上已經擁有了上百萬粉絲,形成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力,并在社會熱點事件的評論中正確引導大多數網民對熱點事件的看法,傳播了社會的正能量。
3.3 加強網絡輿論管理的制度建設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享有自由言論的權利。微博給予了公民更大的輿論空間。但是言論自由并不代表著可以隨心所欲地傷害和詆毀他人,這就需要政府在保障公民自由言論的權利的同時,還要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但是,我國網絡言論的立法還比較滯后,尤其是在微博興起之后,網絡謠言滋生、不文明言語泛濫、侵權詐騙甚囂塵上。基于此,政府必須加強網絡輿論方面的立法,根據微博的特性,制定相關法律條文,使公民的言論自由與社會的和諧穩定合二為一。
主要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http://www.cnnic.net.cn/research/bgxz/tjbg/201607/t20160719_22120.html.
[2]姜巍. 微博時代政府輿論管理創新研究[J].今傳媒,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