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摘 要:廣播電視工程作為廣大群眾觀看文娛節目的基礎工程,在信息時代逐步與現代化的技術相融合,從而為群眾提供了更加豐富多彩、優質的電視節目。信息時代,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各項技術在各個領域的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廣播電視工程應用計算機技術是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的重要體現。本文立足于此,針對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廣播電視工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 TN94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2-161-2
0 引言
當下,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信息時代正在影響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各個領域的發展開始與計算機技術相融合,其衍生出了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對于廣播電視工程而言,計算機技術推動了新興媒體的發展,使其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局面。快速發展的新興媒體占據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廣播電視媒體應深刻認識到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性,把握時代的脈搏,實現自身的長遠發展,這也是當下廣播電視工程亟須深思和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
1 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計算機技術的重要意義
我們說廣播電視工程是傳輸視頻與音頻信號,為廣大群眾提動服務的,所以在傳輸過程中確保視頻與音頻信號的保真度及傳輸效率是整個工程的關鍵所在。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廣播電視信號的質量、信號傳播的效率及頻段的數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須融合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來有效解決傳輸過程中的問題,促進廣播電視工程的良好發展。具體來說,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提高了廣播電視傳播信號的質量和效率,并且滿足了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拓寬了廣播電視的覆蓋范圍,也進一步促進了各項廣播電視技術的進步,因此,廣播電視工程與計算機技術的有機融合是廣播電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1]。
2 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具體應用分析
2.1 在媒體內容中的應用
以往的廣播電視信號傳播是以模擬信號為主要形式,在此傳播形式下,傳播信號極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從而影響聽眾與觀眾收到的視頻與音頻內容,降低了信號傳播的質量,限制了廣播電視節目的傳播范圍,例如出現信號轉換時的畫面模糊、畫面靜止和畫面與聲音出現不同步等問題[2]。而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將模擬信號轉化為數字信號,豐富了媒體傳播的內容,提高了信號傳播和內容更新的速率,便捷了后期的信號處理,同時也滿足了大眾的多元化需求,極大地促進了廣播電視工程的發展。
2.2 在媒體網絡中的應用
電路交換是以往電信網絡的基礎理論,廣播電視網絡的建立是基于模擬頻分單向分配理論,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寬帶數字平臺的誕生,以交換組理論為基礎的計算機網絡會在很大程度上轉變帶有局限性的網絡環境。目前,有線電視已和互聯網實現了融合,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帶來了良好的效益。
首先,新型寬帶數字平臺的有效應用,加快了傳播數據的交換速度,實現了大量數據的自由交換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且簡化了操作流程,數據的交換和多媒體的應用轉換等只需簡單的操作步驟就可以快速實現,進而增加廣播電視的用戶[3]。
其次,廣播電視工程中應用計算機技術還產生了中間理論,拓寬了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范圍,實現了廣播電視工程的縱向發展。計算機技術具有一定的關聯性,將廣播電視工程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形成新型的數字媒體網絡,為廣播電視工程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平臺。
2.3 在節目后期制作中的應用
目前,計算機技術已逐步滲透到各個行業的發展中,廣播電視節目的后期制作利用的計算機技術主要包括遮罩技術與Premiere模板技術,其中遮罩技術主要應用在片頭、片尾制作、影視編輯中,其有效的應用能夠創設出豐富多彩的畫面。動態遮罩技術能夠采用各種創意改變遮罩運動的路徑與大小,進而將逼真的畫中畫效果展示出來,為畫面創設出具有創意的特效;Premiere模板技術也可以說是一種視頻編輯工具,是廣大廣播電視專業工作者常用的制作工具,其具有創造精彩節目的高超、強大功能。在利用Premiere模板技術之前要熟練掌握模板的基本操作程序,并制定多個模板,確保后期制作的順利進行。例如,電視劇片頭一般具有時間短、畫面豐富等特點,在運用Premiere模板技術進行創作時要先定位模板,之后將相應的片段或文件替換到模板內。另外,我們需要注意廣播電視節目是基于聲音敘事與畫面的一種表現形式,其本質在于人文精神與情感的交流,計算機技術的合理應用是提升節目表現力的手段,但不能磨滅節目中的思想情感,所以必須合理利用計算機技術,為廣播電視后期制作提供服務[4]。
2.4 在廣播電視發射監控中的應用
2.4.1 計算機監控系統的技術特性
廣播設備微機監控系統的技術特性有:利用值班軟件直觀形象地展示監控系統中的遙控、遙測及遙信功能;利用先進的組態軟件及WEB服務,鏈接遠程管理局域網,共享實時數據。另外,監控系統的結構模式主要是由現場控制機運用控制網、PLC、現場網等多級計算機網絡互聯,來確保整個系統的可靠性與穩定性,同時采用TCP/IP網絡協議標準,利用分層結構,實現了系統的高效運行。廣播設備微機監控系統的分層式結構包括數據采集層、前置處理層、應用層及集成通信層,其主要功能有:
一是故障診斷,一旦檢測參數值超出了上下限值就會自動報警,并判斷故障發生的位置,準確記錄故障發生的時間及參數值;
二是實時監測發射機的工作狀態,記錄并報警量值超限以及非正常狀況,以及各種設備的運行、開關機時間;
三是遠程監控,監控系統的遠程監控功能主要是利用數據通信技術來實現遙信、遙測以及遙控廣播設備的訪問;
四是自動處理,一旦發射機發生故障,計算機監控系統可及時發出警報,并根據故障程度,實施倒換備機或停機操作,降低發生故障的發射機帶來的損失。
針對以上廣播設備微機監控系統的功能,我們可以看出監控系統依靠局域網及PLC的分布式微機監控系統,采用現代化的測試技術、數據庫技術、多媒體技術,實現對微波、調頻及電視設備的遙控、遙測及遙信[5]。
2.4.2 微機監控系統的抗干擾技術
廣播電視信號傳播時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高頻干擾就是其中一種形式,該頻率干擾是通過以下3種途徑:
一是外界電磁波輻射干擾前端機與主控機;
二是部分干擾信號通過接地線影響信號的正常傳輸;
三是通過取樣信號的傳輸線干擾信號傳輸。
為了保證廣播電視信號的高效傳輸,我們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針對第一種干擾方式要對主控機建設出合理的專業計算機屏蔽室;
二是利用平衡方式保護傳輸信號。鋪設雙絞線來傳送前端機的輸入和傳感器的輸出,其前端機輸入電路把平衡信號轉化為計算機識別的不平衡信號,保障傳輸信號時,處于平衡傳輸線之上的干擾信號具有最低的差模值,對于平衡雙絞線,其針對干擾信號發揮出同相位抵消這一作用;
三是堅持正確的接地原則,以避免接地高頻干擾。廣播電視工程中低頻電路,元件與布線之間存在的寄生電感,其對信號的正常傳輸影響不大,所以應采用一點接地,減少或避免地線導致的地環路。但在高頻電路,元件與布線之間存在的分布電容、寄生電感會導致各個接地線間產生禍合,影響力頗大,所以應采用多點入地的接線方式,以降低干擾信號的影響,提高傳輸信號的保真度,為廣播電視節目提供完整、豐富的音頻與視頻。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新興媒體和各種科學技術不斷涌現的今天,機遇與挑戰并存,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有效應用主要體現在內容、網絡、后期制作及監控等方面。廣播電視工程在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形勢下要想取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緊隨時代的發展步伐,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和創新的計算機技術應用,為人們提供更多優質、高效的電視服務。
參 考 文 獻
[1] 徐麗萍.淺析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01:181.
[2] 李祥華.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6,07:101-102.
[3] 李鵬.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6,09:87-88.
[4] 陳思俊.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4:227-228.
[5] 龐振海.計算機技術在廣播電視工程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1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