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紅
從高考病句辨析看“語法知識”
■田小紅
語文中的語法知識,雖然高考不直接考查,但不等于我們就可以放棄對它的教學,語法知識對高考中的病句辨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應該重視語法知識。
如果能從語法成分的角度分析,任何病句的辨析都不成問題,會迎刃而解。下面筆者將以2015年的江蘇高考卷中的病句辨析為例進行分析。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
A.英國政府計劃從2016年9月開始,推行4到5歲幼童將接受語文和算術能力的“基準測驗”,此政策遭到了教師工會的強烈反對。
這個選項由三個小句子構成,前兩個句子從內容上看,第二句承接第一句而來。“英國政府”是主語,“計劃”是謂語動詞,“從今年……測驗”都是賓語。這是第一層面的語法結構。細忖下來,這個句子就是賓語有點復雜,這個賓語是由一個主謂句充當的。這個賓語我們還可以再來進行成分的劃分。“從今年9月”這是時間狀語,“開始”也屬于時間狀語,“學校”是個潛在的主語,“推行”是謂語動詞,“4到……測驗”是賓語。這是第二層面的語法結構。“4到5歲幼童將接受語文和算術能力的”是定語,“基準測驗”是中心詞。如此看來,這個賓語是個偏正結構的短語。“此政策”是主語,“遭到了”是“謂語”,“反對”是賓語,這些構成句子的主干;而“教師工會的”“強烈”則是“反對”的定語。我們在每一層語法結構內,都要考慮主謂、主賓、動賓、狀語與中心詞、定語與中心詞之間,是否搭配得當。那么這個句子的問題在什么地方呢?“推行”與“基準測驗”搭配不當,缺少“推行”的賓語中心詞,可在“‘基準測驗’”后加“的政策”。
B.一種觀念只有被人們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整個社會的群體意識,才能成為人們自覺遵守和奉行的準則。
這個大句子當中,“觀念”是兩個小句子的共同主語,這是個條件關系的復句。“一種”是“觀念”的定語,“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意識”是謂語,“被人們”“普遍”是狀語;“整個社會的”“群體”與“意識”之間是偏正結構。第二句中,“觀念成為準則”是主干。“人們自覺遵守和奉行的”是“準則”的定語,構成偏正結構。借助語法知識,可以準確地把握句意。那么這個病句的癥結在哪里呢?我們要去考慮語法結構,當一個主語,與幾個并列謂語動詞搭配時,不僅要考慮主謂之間能否搭配得當,還要考慮這幾個并列動詞之間的邏輯順序,“人們面對一個新的觀念,一般是先理解,然后才能接受,掌握,最后轉化為意識”。所以應將“接受、理解和掌握”改為“理解、接受和掌握”。這個病例的問題屬于語序不當。
C.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沒有違犯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我們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
這個句子屬于復句。“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偏激,”這是第一層。“但只要出于善意,沒有違犯法律法規,沒有損害公序良俗,”這是第二層,“我們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待。”這是第三層。第一二層都是個簡單的主謂句,第三層這個句子也不難理解。“我們”“對待”是主謂,構成句子的主干。“應該”是副詞做狀語,“以包容的心態”是個介賓短語做狀語。沒有任何語法錯誤,所以正確。
D.2016年5月9日是俄羅斯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有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參加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前半句的主干為“5月9日是周年”。屬于主賓搭配不當,應在“70周年”后加“紀念日”。后面句子的主干為“領導人參加閱兵式”。“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屬于定語,也沒有任何問題。而“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表意不明,有歧義。“近30個”作為定語修飾的對象即中心詞有兩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領導人,所以指代不明確。
綜上所述,高考病句辨析并不是很難。對于病句,高考命題者喜歡把主、謂、賓、定、狀語任何一個語法成分“做大做強”,設置陷阱;另外病句類型也是有規律可循。那么,倘若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語法知識——詞性、短語類型、單句、復句、句群等語法分析的系統知識,學生何愁不能把病句辨析的三分輕易地收入囊中呢?■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