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蕾蕾
信息化平臺催生“健康”之花
——安徽省安慶市健康路小學運用網絡平臺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評價初探
夏蕾蕾
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學校通過整合資源、綜合考慮,于2013年10月,在區教育局的支持下,我們在學校網站上搭建了心理健康教育評價專題網絡平臺。
平臺提供了四條通道,管理員、學生、教師、家長能夠進入后臺。每種身份都有不同的權限。管理員的權限最大,可以發布測試任務、進行數據分析與管理、出具測試報告、更新網站內容、可以進行測試工具的開發等。
該平臺主要通過專業的心理測試量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評,動態監測學生在心理、情緒、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環境適應等方面的情況。教師和家長可以依據測評結果,及時地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對他們進行輔導。學生可以通過對自身情況的了解,發揚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
2013年10月,平臺建立后,學校首先進行了數據采集,這是心理健康評價的基礎。主要采集師生的基本信息,目前全校師生的基本信息都已錄入完畢,建立了完整的學生心理健康數據庫。
建立了信息庫,接下來就開始采集師生的健康信息,也就是我們說的心理測試。
首先,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測試量表。平臺提供了25套量表,每套量表都有不同數量的題目,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測試,進而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篩選、診斷。
其次,發布測試任務。至今,針對3~6年級的學生,我們已經進行了3次心理普測,分別選用了《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價量表》《兒童孤獨量表》《中國小學生心理健康評定量表》,參與的學生達到1037人次。
測試結束后,平臺自動對信息進行統計與分析,并提供檢測結果。檢測結果以個人檢測報告和團體檢測報告的形式出具,指向性非常明確,大大提高了心理教師的工作效率。在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了一段時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后,我們還要進行對比性心理測試,主要目的是檢測教育的成效。例如,2014年的五年級學生在2015年升入了六年級,今年4月我們通過心理健康網對他們進行了一次對比性心理普測,測試的內容是與去年相同的量表,并與去年的測試的結果進行了對比。從對比的結果來看,一些學生的心理障礙已經消失,目前一切正常。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在咨詢室對孩子進行面對面的心理輔導,這存在一定的限制。一是受時間空間的約束,二是面對面的交流,有些孩子不愿意敞開心扉,給心理指導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而在這個平臺上,可以開設虛擬咨詢室,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在線心理咨詢。學生可以自由預約,自己定時間、選擇自己喜歡的咨詢教師尋求幫助,隨時和心理教師溝通,這種方式能更好地保護孩子的隱私,孩子也愿意暢所欲言。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教師和家長認為,該平臺能讓自己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特別是班主任教師感到,在教育的過程中,根據評價結果,更能及時地發現孩子的問題,并及時給孩子提供幫助。參與普測的學生認為,通過測試,自己可以通過表象感知內心,加深了對自我的了解,解決了不少成長過程中的煩惱。這個平臺在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中越來越顯現其優勢所在:
平臺中錄入了全校師生和家長的基礎信息,并且每次心理測試的信息均記錄在案,積累了不少原始數據,既可以進行個體與個體、班級與班級之間橫向對比,也能進行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縱向對比,體現出大數據評價的優勢。
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評價平臺的運用,改變了以往憑借經驗、現象評價的方式,以數據說話,評價結果更準確。
2015年元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網絡評價平臺進行了第一次升級,伴隨著學校不斷進行的心理普測活動,以及虛擬咨詢室的開通,該平臺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學校教育中,該平臺不僅提升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化水平,還拓展了學校教育評價的空間。
安徽安慶市健康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