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昌瓊
建設富有學校特點的課程
漆昌瓊
長陽實驗小學秉承“全面關注、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辦有思想、有特色、有活力的學校,推出了一系列適合孩子個性化發展的課程,使學校擁有了一派生機蓬勃的教育生態。
嚴格按照課程計劃編制課表,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同時,加強對課表執行情況的檢查,杜絕擠課、占課的情況,非經學校安排或教務處允許,不得私自挪課。始終堅持按標準課時開課,不隨意增減課時;按課程設置開課,不隨意增減科目;按課程標準安排教學內容,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難度;按教學計劃組織教學,不提前結束新課或搞突擊教學;按規定的要求考試,不隨意增加考試科目和考試次數。
承擔語數外課程教學的教師,不得在所任教的班級兼任其他課程的教學,有效避免了教師私自占課情況的發生。雖然部分小學科沒有專職的教師,但我們會努力提升任課教師的專業度,一部分主科教師每年都要承擔一些非主要學科的教學,在長期的教學與研修實踐中,他們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成為這些小學科課程教學的行家里手。如今,我校各學科的教學成績都得到了穩步的提升,僅2016年春季學期,我校教師就分別獲得了宜昌市小學語文、心理健康優質課競賽的一等獎,宜昌市小學品德、科學、書法、信息技術優質課競賽的二等獎。同時,學校對鼓勵教師把小學科的教學與研究作為自己專業發展的抓手,這從我校骨干教師的分布情況中就可以看出來:我校現有20名縣級以上骨干教師,其中語文學科5名、數學學科4名、英語學科2名、品德學科2名、科學學科1名、體育學科2名、藝術學科2名、校本課程1名、綜合實踐活動1名。
學校根據課程設置建立了相應的校本研修組織,即設有語文(分低、中、高段)、數學(分低、中、高段)、英語、品德、科學、校本、地方(生命安全與心理健康)、綜實(信息技術)、體育、音樂、美術等校本研修組,每個研修組都有相對固定的研修成員。各研修組可以根據課程特點和本組實際,安排校本研修工作,推動了各門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有效地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與研究能力。如在宜昌市語文優質課競賽及“課內比教學”活動中,我校教師連續四年代表我縣參賽,全部獲得了一等獎,此外,我校教師代表全市參加省級語文教學競賽,三次獲得省級一等獎。學校會定期召開研修組長工作會,學年結束時,對所有研修組的工作進行考評,并進行“優秀校本研修組”的評選。我校的語文、品德、校本等7個研修組被評為了縣級“優秀教研組”,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4個研修組被評為了市級“優秀教研組”。
在校本、地方、綜實這三門新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過程中,我們尤其重視課程體系的完善以及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為后續課程的實施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學校構建了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兩線并行”的校本課程體系,其中,必修課程以“土家文化教育”為主題;選修課程包括“生活萬花筒”“兒童漫畫”等八門課程。2012年第7期《中小學校長》雜志“特別報道”欄目特別介紹了我校“兩線并行”的校本課程建設與實施經驗。在宜昌市“三新課程研討會”“小學創建高效課堂研究共同體”研討會和“課程建設實驗學校”年會上,我校先后三次進行了課程建設經驗分享。
我校的校園面積比較小,活動場地有限,功能教室的配備還不夠完善,但是,為了開好體育藝術、信息技術、生命安全與心理健康課程,保證這些課程的教學質量,學校做了許多努力。如對體育課進行了分散編排:一、二年級每周的四節體育課大多安排在上午一、二節課,確保每天的每節課都有體育課,同一節體育課,運動場上的班級數不超過6個;為了保證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學校為每位音樂教師都配備了電子琴、錄音機、配套磁帶等資源,除了完成教材規定的教學內容之外,還要求音樂教師教唱“三歌”(國歌、校歌、隊歌),教學生跳巴山舞,教導處還把唱“三歌”、跳巴山舞納入了學生的期末考核范圍;為了保證信息技術課學生都能有機會上機操作,學校對微機室的使用進行了統一安排,從周一的第一節到周五的最后一節課,每一節課剛好都有一個班級上信息技術課;學校先后選派多名教師參加了各級機構組織的心理健康培訓,并安排參加過培訓的人員承擔心理健康與生命安全課程的教學,使這兩門新興的課程教學能夠開展得風生水起。全縣的首屆生命安全研討會上,我校教師上了示范課,在縣、市兩級的心理健康優質課教學競賽活動中,我校教師先后以最高分榮獲一等獎。
兒童的成長需要“三動”:活動、運動、勞動。學校認真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通過系列德育活動課程的實施,豐富了學生的生命體驗,促進學生的精神成長。
針對低年級學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現狀,每學年學校都要組織一次低年級學生生活技能比賽,通過擰毛巾、系鞋帶、穿衣服、戴紅領巾、疊衣服、釘紐扣等項目的比賽,提升了學生的自理能力,讓學生都能成為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校園吉尼斯”活動本著“為學生快樂健康成長搭建平臺,促進每個學生主動活潑地發展”這一理念,以“讓每個孩子都能體驗成功”為宗旨,以“我自信,我展示,我快樂,我成長”為口號。校園吉尼斯項目由學生自主申報,學校根據申報情況最終選定魔方、魔尺、街舞、魔術、呼啦圈、短跑、成語默寫、古詩背誦、夾珠子、吹蠟燭、乒乓球對攻、籃球投籃等一系列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項目,讓學生開展訓練和挑戰。此項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讓每位學生都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特長,體驗成功,感受快樂。
為了培養學生的感恩情懷,給學生的成長留下值得珍藏的回憶,也為了展示學校的辦學成果,提升學校的辦學形象,學校把“畢業典禮”作為了學校的德育品牌之一。畢業典禮活動分“幸福回憶”“感恩成長”“放飛夢想”三個篇章,所有畢業生都是活動的主角,每個畢業生都有在舞臺上亮相的機會,或是成長分享,或是特長展示,或是節目表演,每個畢業生都能從大型背景電子屏中看到自己的成長軌跡。同時,通過師生互動、親子互動、畢業宣誓等活動,使每個畢業生都能有所收獲,或是感恩,或是惜別,或是追夢,或是祝福。
學校每年都會定期開展校外德育實踐活動,帶領高年級的學生到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心連心活動,到消防中隊觀摩演練,到“流動科技館”看展覽,有效的德育實踐活動能幫助學生樹德正身,立品致行。
學校每年都要組織一次大范圍的家長培訓,由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做專題講座。充分利用假期開展“家庭勞動技能”“尋找最美家風家訓”“熱心公益慈善”等主題德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收獲感動,得到鍛煉。
為積極踐行“全面關注、多元發展”的辦學理念,打造“經典文化潤育心靈、個性特長成就人生”的辦學特色,學校根據學生需求,利用教師特長,成立了“清江石文學社”“智力七巧板”“朵朵花合唱團”“陽光下腰鼓隊”“春之聲管樂隊”“快而樂田徑隊”“小旋風乒乓球隊”“淡墨痕書法社”“南極光電子制作團”“超越車模團”“東峰四驅車團”等十多個學生社團,同時,各年級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了一些選修課程。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社團,經指導教師同意,就可以參加相應的社團活動。社團成員周三下午統一進行訓練。
學校社團的指導教師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社團辦得有聲有色。如“南極光電子制作團”的孩子們,通過認識電子元件和組裝簡易的電子產品,學會了修理簡易的電器及電子產品;“智力七巧板”社團的孩子們通過反復記憶和拼擺七巧板,學到了很多七巧板的拼擺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空間想象能力;“超越車模團”“東峰四驅車團”的成員都是“小車迷”,他們在反復的拼裝、控制、競速中,樂此不疲。這些社團是參加縣、市科技節的主力軍,在2015年的宜昌市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節中,七巧板競賽6人獲一等獎,9人獲二等獎,學校獲得團體賽三等獎;遙控車競速賽中,2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6人獲三等獎;四驅車拼裝競賽中,3人獲一等獎,4人獲二等獎,6人獲三等獎;學校也獲得了2015市科技節的“先進集體”稱號。“小旋風乒乓球隊”的成績更是突出,在2012年、2014年全縣中小學生球類運動會中,先后獲得了乒乓球比賽男女團體、男女單打、男女雙打等十個項目中的九項冠軍,在2013年宜昌市第四屆運動會上,凌銳、覃明喆分別奪得10歲組和11歲組男子單打金牌;“快而樂田徑隊”在縣運會中不斷刷新比賽記錄,多次取得男、女團體總分第一的好成績,屢次被評為“體育道德精神文明隊”;“朵朵花合唱團”在宜昌市“大家唱·大家跳”活動中,連續兩年獲得一等獎;“清江石文學社”社員們的作品經常在校園網站上展示,清江石報及各級報刊也多次刊登了他們的作品;“春之聲管樂團”更是我校的一大品牌,學校的升旗儀式、少先隊入隊儀式、元旦文藝匯演,都有該社團成員的身影,他們還應邀參加了縣運會開幕式等大型活動。
學校社團是孩子們的幸福樂園,在它的懷抱里,即便文化課基礎差的孩子,也能如魚得水地成長。
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