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澤民 張迪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材體系轉化教學體系的多聯互動途徑*
■萬澤民 張迪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通過深化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研究,轉化教學研究成果;提煉與整合教學內容,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價值體系的轉化;創新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教學方式,形成獨具特色的“行走的課堂”“對話課堂”“創意課堂”“互聯網+在線指導”等實踐教學系統工程;構建了與校園文化建設對接的新途徑,評價和考核方式的科學化、多樣化,最終達到三個體系目標,即全新思政教學大綱課程體系;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相互支撐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體系;完整科學實用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考核體系。
思想政治教育;教材體系;教學體系;多聯互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立足于鞏固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格局。以德育教育為基礎的思政理論課“要努力做到“三接”——“接天氣”,把堅持立場、堅定信仰、堅守陣地作為精神追求;“接地氣”,把突出中國特色、突出實踐特征、突出高校特點作為重要方法;“接人氣”,把融入主流、注入情感、深入心靈作為價值取向。”[1]
一是把握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雙重屬性,進一步增強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知識體系,又是價值觀念;既是一門學科,又是意識形態。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不僅要考慮一般課程的共同性,更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更加重視價值觀教育,進行意識形態引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學生。我們在全面深化思想政治課綜合改革過程中,既要有自覺的學科意識,更要有敏銳的意識形態眼光,不斷“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陣地意識和底線意識”[2],自覺把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雙重屬性及其功能,從而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
二是正確處理理論性闡述與針對性批判的關系,在進行理論性闡述的同時,對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進行針對性批判。思想政治理論課又要加強針對性批判,沒有針對性批判,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就會泛濫;沒有理論性研究,針對性批判就缺乏深刻的批判力度。我們必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性闡述與針對性批判有機結合起來,并運用理論性研究的成果批判錯誤的價值觀念、社會思潮,從而讓學生終身受益。
三是崇尚實踐精神,轉識成智,化理論為德性。實踐是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一切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性活動,是主觀見于客觀的活動,實踐過程是主觀認識同客觀事物聯系的橋梁。參與實踐活動能將人的認識、意識轉變為智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馬克思主義教育、突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把化理論為德性作為德育的重要任務,把培養大學生的理想人格作為根本落腳點。教學實踐過程中,“突出知識層面的邏輯性、能力層面的梯度性、方法層面的集成性、過程層面的系統性、態度情感層面的接受性與認同性、價值層面的指導性、實踐層面的指向性。”[3]
以學定教依據學情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和策略。所謂學情包括學生的知識、能力基礎,學生的年段認知水準,學生課前的預習程度,學生對新知的情緒狀態等學習主體的基本情況。而定教,就是確定教學的起點不過低或過高,在恰當的起點上選擇最優的教學方法,運用高超的教學藝術,讓每一位學生達到最優化的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傳輸正能量,但要學生能夠接受,就要求教育者必須目中有人,尊重學生,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真正體現教學是為了學生主體的發展。
自主探究教學法就是導引學生的自主學習以促使學生進行主動的知識建構的教學模式。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合作探究就是指合作小組通過獨立地、自主地發現問題、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發展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
課堂教學設計要求盡可能做到精講多練。精講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材的考點和重點的點撥;多練是安排時間給學生獨立訓練或集體交流訓練。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就是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有效的組織教學,關注全體學生,及時合理的對學生進行評價,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就能優質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
成功的教學離不開質疑,在質疑中分享成功。“在課堂教學中必須遵循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要求學生在共同參與中體驗、感悟教學內容,達到知識轉化為智慧、理論轉化為實踐的能力的目標。”[4]通過設置展示釋疑學習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交流、表達、溝通能力;培養學生的自我展示意識、大膽質疑精神;讓學生體驗成功感、榮譽感,激發自尊自信。學生喜歡把自己當成探索者、研究者、發現者,并且在發現自己的觀點與其他人不一樣時才會產生要證實自己想法的愿望,從而徹底激發他們探究的潛能,向著目標努力探索,直到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來解決問題。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堂需要注重營造民主、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課堂環境,以大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思考的權利、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為學生搭建充分表達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維的過程,讓他們在質疑問難和討論交流中獲取知識,提升體驗成功的喜悅。
在此基礎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國家統編教材為主,配套地方性的德育輔助教材不斷充實德育教育鮮活內容。與時俱進,以教材體系、人才體系、教學體系建設為核心,以學科支撐體系、綜合評價體系、條件保障體系建設為關鍵,以推動綜合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問題為導向,以教育教學實效性為評價標準,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立德樹人工作中的戰略地位,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陣地,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干渠道,是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課程。[5]因此,積極推進專題教學,凝煉教學內容,強化問題意識,構建重點突出、貼近實際的教學體系。
推廣德育教育考核,注重平時表現,輕期末考試分數;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輕死背硬記;注重創新思維,輕照本宣科。評價和考核方式的科學化、多樣化。德育教育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知行統一的課程,在教學考核中,既要考核學生的“知”,也要考核學生的“行”。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總成績由課堂平時成績、理論考試成績以及實踐教學成績三部分組成。根據課程特點探索多種評價方式,把考試與考核相結合,客觀評價和主觀評價相結合,知識點考核與應用能力培養相結合。通過筆試、演講、調研報告、研究論文等形式,促進和檢驗學生的學習和接受程度,最終形成過程性評價和目標性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渠道,承擔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重要任務。[6]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以教材體系轉化教學體系為抓手,多聯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一舉多得,效果顯著。大學生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理論學習,一是能夠較好地運用科學理論思考和解決現實問題。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紛紛走出校門,進行社會調查,撰寫報告。三是在課堂上主動走上講壇進行交流和研討,並進行自我評價。受益學生能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思考和分析問題,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走出去能做。教學實踐檢驗:德育教育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明顯提升,普遍注重個人品德修養;創業創新素質明顯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得到較大增強。
[1]張勝.匯聚力量推進思政理論課綜合改革創新[N].光明日報,2015-10-22(16).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N].光明日報,2015-01-20(01).
[3]高國希.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要克服幾個難點[J].中國高等教育,2015(7).
[4]萬澤民,聶素民.思政課提升大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的路徑研究[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4).
[5]本報評論員.以高度的使命感辦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N].光明日報,2015-01-22(02).
[6]梁廣東,關江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共同體構建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6(1).
G642
A
1008-2549(2017)06-0085-02
浙江省2016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批準號:JG20160250);2016年紹興市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結合的途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