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丙娥
多元構建,提升留守兒童課外閱讀品質
鄭丙娥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其課外閱讀資源相對貧乏。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多渠道開發課外閱讀資源,給予科學閱讀方法引導,創設多種閱讀交流平臺,為留守兒童閱讀提供有利條件。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局限性大,為留守兒童提供更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源,已經成為我們必須要優先考量的問題。首先要建設好班級圖書角,通過學校圖書館租借圖書、發動學生自帶圖書等方式,及時更新班級圖書,給留守兒童帶來更為豐富的閱讀資源。
家庭、社區、街道等,也可以提供一些閱讀機會。雖然不在學校校園內,教師也要給予足夠關注。可以給留守兒童一些必要的建議:首先是讓留守兒童相互之間借閱圖書,使閱讀資源共享。其次是引導留守兒童到書店、圖書館去閱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引入,教師可以聯系留守兒童家長,借助網絡閱讀圖書,為孩子提供一定閱讀資源。
留守兒童閱讀方法普遍缺乏,教師要適時給出對應的指導。小學生閱讀興趣廣泛,特別是對直觀性圖書有一定敏感性,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直觀性思維比較發達,喜歡繪圖性圖書。高年級學生則喜歡故事性更強的圖書。教師要針對學生讀書習慣,給予一定方法指導。瀏覽、圈點、批注、精讀、品讀、摘抄、賞析、心得等,都屬于閱讀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閱讀實際給出具體推介,以提升留守兒童課外閱讀效率。
在課外閱讀方法引導時,教師要考慮多種制約因素。留守兒童年齡、心理、閱讀基礎等,都需要認真考量。教師可以給予多種課外閱讀方法,以便讓這些留守兒童有借鑒的余地。閱讀與講故事結合起來,發動留守兒童認真準備課外閱讀內容,并用講故事的形式展示出來,這樣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升留守兒童閱讀能力。課外閱讀與習作相結合,課外閱讀時,留守兒童自然會有感而發,讓留守兒童結合閱讀感知寫心得體驗,體現讀寫結合意識,這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課外閱讀與質疑活動相結合,留守兒童課外閱讀時,不僅會遇到許多疑惑,也可能對相關內容產生一定疑問,將這些疑問集合起來,自然生成難得教學資源。留守兒童生活感知、閱讀基礎具有個體差異,教師要正視這種差異設計閱讀方法,要讓留守兒童建立方法意識。只有科學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才能獲得更豐富的課外閱讀認知。
教師可以通過課外活動時間,組織多種形式的課外讀書活動,激發留守兒童課外閱讀興趣。主題閱讀交流會、閱讀心得交流會、閱讀競賽活動、閱讀習作活動等,都能為留守兒童提供相互交流的機會,教師要及時介入相關活動,給留守兒童以有效幫助,培養留守兒童課外閱讀學習良好習慣。
閱讀交流形式眾多,教師要根據具體條件進行科學設計。如留守兒童課文閱讀心得主題交流會,教師要先確定閱讀主題,并指出具體的閱讀要求,然后發動留守兒童展開閱讀實踐活動,將閱讀心得以習作形式記錄下來。在班級展示時,還需要對相關閱讀心得進行整合修改,以提升閱讀啟迪性。如“母愛”主題閱讀活動,教師可以向留守兒童推薦閱讀書目:高爾基的《母親》、胡適的《我的母親》等;并給出習作要求:簡單介紹圖書內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要注意圍繞一個中心展開。
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龐大,加強課外閱讀管理,為留守兒童創設適宜閱讀環境,已經成為農村教育需要直面的重要課題。
(作者單位:江蘇連云港市灌云縣同興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