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加存+黃麗娟
【摘 要】:近年來,工程質量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質量安全事故頻發,嚴重危害到廣大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而建筑市場混亂、各方責任主體行為不規范等是質量產生的主要原因,而要從根本上解決質量問題的產生,不僅需要加強對建筑市場的監管力度,規范建筑市場各方責任主體的行為,同時站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與質量監督機構的角度,也需從自身的監督管理制度入手,在建筑法律法規體系的框架范圍內,根據各地實際具體情況,細化和制定針對具體實際的監督模式與機制。
【關鍵詞】:建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模式;創新;改革研究
1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影響因素
1.1 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意識
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意識對相應的工程質量的控制和管理有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關系到相應建設工程的整體建設和實施。部分施工企業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視了長遠利益,在工程建設的過程中未形成相應的質量控制的責任意識,不僅使相應的建設工程質量難以保證同時也忽視了相應建設施工企業的服務意識和品牌意識的樹立,不利于建設企業的科學持續發展,同時也不利于建設行業的整體發展。
1.2 建設工程的管理機制
建設工程在施工中的質量意識影響到工程管理體制的建立和管理,從而影響了建設工程的質量和管理機制的建立,建設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未建立質量保證體系,那么相應的管理體制和管理規范也難以跟上工程建設的發展,難以從整體上著手對建設工程的質量進行管理和控制,管理體制和質量控制意識的缺乏致使相應的建設工程難以達到相應的建設要求,甚至相應的施工團隊未按工程圖紙進行施工,不按規程進行作業,造成了相應建設工程的質量難以保證。
1.3 建設工程的施工材料和相應的人員素質
建設工程的施工材料和人員的素質對相應的工程質量以及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機制的建立和工程的質量管理意識的樹立影響重大。管理體制的缺失以及相應建筑市場的監管缺失致使相應的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工程建設和管理的人員素質良莠不齊,相應的建設工程的施工和管理缺乏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不注重業務培訓致使企業相應職工的素質偏低,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產生了影響。
2 建設工程企業質量監督管理的改革和研究
2.1 建立建設市場管理模式,增強工程質量管理意識
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的建立應建立在運行良好的建設市場的運行和發展模式之下,以監督管理體系的建立促進相應的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意識,從整體上和系統上貫徹相應工程的質量意識,從而奠定建設工程在精神上和主觀上的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建設行業的新的管理體制,具體建立縱向管理和橫向管理的良好結合和重點突出的管理體制,靈活建立新型的管理體制,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為建設行業的管理和創新建立相應的典范和規范。在促進建設市場的管理過程中,還應從更廣的層面上建立建設行業管理的創新秩序,建立統一的市場和監管的管理體制,從而為整個建設行業的發展建立相應的規范。
2.2 建立人員素質的提升和管理發展模式
建設工程的質量和相應監督管理體系的建立實際上依靠管理和相應的人員素質,因此,人員是建設工程的質量和監督管理體系建立的核心要素。企業應在科學合理的工程管理體制的基礎上建立相應的人員素質的提升和管理的體系,管理體系的建設是基本的因素,相應的管理人員實際上是對管理條例和體制的執行和協調。但在一定程度上,管理人員的素質和能力對工程的管理有著很高程度的促進作用,人員素質的不斷提高不僅能提高企業的工程管理和創新,更能促進建設企業的發展,形成建設工程施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相應的企業應合理建立職工和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升和管理發展模式。
2.3 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法制化發展
通過對建設工程監管體系的資源整合實現統一的執法管理,實現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從建設工程的招標、投標、承包、施工以及驗收等建設工程的資格審查以及建設的全過程實現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通過法律建立相應的規范機制,從而實現了相應過程建設的透明度和施工建設的明朗化,使相對較為復雜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調整為規范而有序的規章和體制的執行和控制過程。
2.4 建立多元化的監控防范體系
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督管理的創新和發展應建立在多元化的工程質量監控防范體系,將政府的監控和市場的監管調節以及工程施工過程中的控制良好結合起來形成多元化的監控防范體系。強調建立重點的監督管理體系,形成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監控和防范模式。在市場監督管理層面上應建立健全的協同管理機制,建立建設工程的質量評估機制,推進保險業務等新行業進入相應的建設工程的監督管理體系,形成建設行業監督管理的較全面層次的服務體系
2.5 深化拓展建設工程的監督管理
建立假設工程的監督管理體系還應實現建筑行業的整體監督管理水平,向深入的方向發展,通過相應的工程項目的建設,實現相應工程項目的示范作用,從而實現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的綜合化的執法發展,監督管理模式由單一的建設工程行業向與建設工程相關的各方面延升,從而實現全方位的監管和服務,因此形成綜合化的監督管理體系。同時監督管理體系由規范相應的經營和建設向提升參與建設的行業的社會責任的承擔延升,從而擴大了監督管理體系的主體范圍,將建設工程置于社會發展的整體范疇的監督管理體系之下,實現更為有效的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并且將建設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施工質量向工程的建設、檢測等各方面進行監督管理,從而實現了建設工程監督的全過程管理模式。
2.6 建立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防范管理
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應建立相應的防范管理機制,從而防止重大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應對相應的建設工程的結構和相應的基礎質量造成的安全隱患進行一一排除。包括相應的建設工程的地基建設、交通的通道旁等工程建設的難點和重點建設技術進行重點關注和檢測,明確各工程建設要點的掌握程度,從而對相應的施工企業進行監督和管理,給予其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充分發揮相應建設企業的建筑優勢,強化相應的技術手段,有效集合建設工程中的管理資源,對相應的建設工程的質量進行嚴格的監控和安全性能以及工程實施的可行性等方面的分析和控制,最大程度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
3 總結
建設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體系是系統而協調的過程,通過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管理體系的影響因素的分析和綜合整理實現對建設工程質量的有效監督管理,同時也能實現對建設行業和建筑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的規范和管理模式,建立創新的和發展的監督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張福生;對當前工程質量若干問題的思考[J];工程質量;200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