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春猶淺。
2017春節的爆竹聲剛過,早春的氣息便已撲面而來。趕早的人們載歌載舞迎接新歲,戀舊的人們也開始憧憬起新的美好時光。
縣域的春訊來得比大城市更早,田野里,新綠已發,而農業供給側的訊息,讓農村多了期盼,農家的新動能也早早地催發了。
2016年,我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初顯成效。尤其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和農村工作會議,讓農業供給側改革的路徑再清晰不過:著力優化產業產品結構,把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同脫貧攻堅結合起來,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相適應,更好引導農業生產、優化供給結構……
關于縣域農業,過去一年農村深入進行的改革,已為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提供了重要動力,諸如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約六成,三權分置辦法出臺,早秈稻最低收購價水平首次下調,玉米臨時收儲政策的放棄以及價補分離制度的建立等,農業向供給側轉變,真實地觸及每一個人的生活。
為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求新求變求發展,縣域理應挑起重擔,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自應貫穿始終。
以農業供給側改革為契機,培育縣域新的發展動能。
一要優化農業生產,按照中央的部署,因地制宜發揮縣域獨特的資源稟賦,堅定不移地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緊扣質量安全,大力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生產。
二要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優化土地資源配置,落實集體所有權,穩定農戶承包權,放活土地經營權,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三要補農村發展的短板,針對農業農村發展的瓶頸和限制因素,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提高農業附加值,協同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讓新生的農業經營主體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力量,讓普通農戶能夠分享改革發展紅利。
四要切實推進涉農投融資體制建設,整合涉農財政資金,吸引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投入“三農”領域,解決農民貸款難、貸款貴和農業農村發展投入不足難題,讓普惠金融惠及農家。
五要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增強農家自身造血能力,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推進精準扶貧各項政策措施在縣域落地生根,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讓農家共享農業供給側改革成果。
二月東風催柳信,縣域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春光已經潮涌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