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燕梅
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仍有新瓶裝舊酒之習,盡管課堂模式變幻無常,但仍未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只是變了樣的追捧著。”如何改變這種狀態?教師可從任務創設入手,重視學生的個體研讀、群體探知、活動展示等,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探知過程中掌握語篇表達主題,靈活運用詞匯及語法知識,讓精彩的英語躍然紙上,給學生無盡的驚喜。
關鍵詞:高中英語 任務驅動 閱讀教學
中小學英語教材的主編王守仁曾在一次公開研討課上直言不諱地指出:“英語課程教學仍有新瓶裝舊酒之習,盡管課堂模式變幻無常,但仍未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學生只是變了樣的追捧著。”透析這番話,讓人深思: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讓他們在真正不受拘束的自由天地中帶著真心和虔誠去探索語言運用規則,這不僅有利于識記,還能使他們在討論和爭辯中理性地回歸閱讀,在閱讀中找出自己想要學的知識,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實踐。
一、自主默讀,發現疑難
給學生留出自由探知的時間,讓他們在自我閱讀的基礎上發現問題,在發現疑難的基礎上找到破解問題的方法。學生的默讀過程其實就是他們的理解感知與閱讀體驗不斷深化的過程。利用自我默讀引導學生從相關素材中發現疑點,遠比依賴教師的發現更有現實意義。
讓學生在自我默讀的過程中找出問題和不足,使閱讀更具趣味性和開放性,從而獲得不一般的感知體驗。如在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七 Unit 4 Public transport的Reading B The first underground in the world教學中,可建議學生圍繞Reading A中的思考題目,引導他們就“Why was an underground system first developed in London?”和“What did Charles Yerkes do to improve the underground?”問題進行深入思考,鼓勵他們從文章素材中圈出自己的疑難。注重從疑問出發,依據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語篇表達主題,進行深入探知,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找到難題,暴露不足,使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和導向性。學生經過思考探索,并結合有關交通能源等方面的知識能夠大膽提出質疑,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淀認知與感悟。
自主默讀的運用,使學生走出了指令性閱讀引導的格局,獲得了更多認知體驗的機會,并在拓展延伸的過程中找到了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通過運用筆記的形式圈出疑難、跳出講解模式,留出更多的思考時間,使閱讀教學更具現實感與生動性。
二、同伴互讀,加強溝通
讓溝通成為課堂教學的橋梁,讓學生在探知的過程中找到更多的共同點,發現更多的精彩。同伴互讀,能讓學生在互通有無的同時找到更多的學習機會和方法,讓學生之間的溝通更順暢、更自然、更融合。同伴互讀,使學生在自由交流的過程中能更好地掌握課程知識,實現能動性學習。
借助同伴互讀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閱讀,使課堂充滿生機。如在模塊八Unit 1 The written world的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教學中,讓學生圍繞“The importance of literature”與“What do you learn from appreciating litera-
ture?”問題從文章中摘錄出相應的詞匯、短語,并通過一定的語句就“How much do you know Charles Dickens work?”找出相關內容,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認知感悟。學生根據提示,圍繞文章表達素材,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與觀點,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中找到更多有效信息。
同伴互讀,讓學生跳出個體理解的局限,給學生更多的自覺溝通時間。結合同伴的認知感悟,學生能夠主動交流,在相互提出意見和建議后,大家能有針對性地整合資源。同伴互讀已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發展需要,是學生探知閱讀素材的基礎。
三、小組共讀,釋疑解惑
任務是學生探究閱讀的前提和基礎,彰顯了群體合作對學生破解疑點難題的促進作用。嘗試運用小組合作共讀,使學生在暢所欲言的過程中找到問題探究的切入點,促進相互學習,獲得更多感悟。
小組共讀,讓學生的集體智慧和才能得以充分的發展和融合。如在模塊七 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
saving medicines教學中,教師可根據Reading A中的預習思考題目,讓學生圍繞“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Aspirin and Penicillin?”和“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wo life-
saving medicines?”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并建議他們運用文章中相關的詞匯、語句來表達自己的認知感悟,豐富自己的理解感知。根據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表現,圍繞“How do we have medicines correctly?”問題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讓他們在相互交流中掌握對策。教師可根據觀察的情況,就共性問題設計思考題目,讓學生主動提出對策和方法。
小組共讀模式給了學生更多的探索空間,他們能主動圍繞問題進行深入合作探究,從中獲得豐富感知,形成多元認知。尊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帶著不同的想法大聲說出自己的構思,幫助他們形成多元的探知方法。引導學生在討論爭辯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獲得更多的感悟體驗。
四、活動展讀,彰顯個性
活動能拓展學生的思維,把閱讀感知主動轉變為實踐運用,將個體的思想融入其中。通過活動展讀的形式幫助學生拓寬思維,讓他們帶著遐想和感悟發現其中的精彩,使任務教學與閱讀活動完美結合,產生“1+1>2”的教學效果。
借助活動,延伸閱讀,讓其成為學生主動求知和探索的一部分,這對指導課程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模塊八Unit 3 The world of colours and light的Reading Visiting the masters閱讀教學中,圍繞“What did Li Ming find in Paris?”問題引導學生以活動的形式,結合Reading A中的習題,形成自己的感知,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有的同學通過互聯網搜集了法國問候方式,并將此制作成“The wonderful greet in French”宣傳手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找出了相關內容,也使其他學生在主動閱讀的過程中找到了相應素材。有的學生通過扮演家庭成員的方式,以情景小品再現,圍繞“What do we should do in the master?”和“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the greet in other country?”等問題展開了互動交流,進一步深化了理解感悟。
活動展讀,使學生有了更多的自由探索和交流機會,讓他們跳出了閱讀感知的固定模式。創設的活動應緊貼閱讀素材,多給學生主動嘗試和模擬的機會,讓他們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靈活運用所積累的知識。給學生搭建活動展示的平臺,讓他們在主動展現的過程中開闊視野,實現靈活運用。
總之,我們應將學生看成是具有鮮活思想和鮮明個性的活力載體,讓他們主動帶著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使英語教學更具開放性和多樣化。
參考文獻:
[1]倪達聰.多樣方法深化感知[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1).
[2]馬廣禮.任務合作探究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4(97).
[3]徐興燕.提高英語多元化互動探究有效性探微[J].文理導航,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