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為全面推動學校體育美育教育改革,該省鼓勵各地積極創造條件,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課程,有條件的地區增加體育課時。
近年來,青海省抓住課程建設這一重點,以培養學生興趣、養成良好習慣為主線,鼓勵各地積極創造條件,增設舞蹈、戲劇、戲曲等課程,有條件的地區增加體育課時;將體育課外鍛煉和藝術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實施課程化管理,以趣味性競賽和活動為載體,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和動手實踐的積極性;依托高校建立體育和藝術教學研究中心、學生體質監測中心、競賽活動指導中心等,為深化體育美育教育改革提供積極的科研支撐。
青海要求,對不按課程標準和教材要求上課、擅自更改教學內容、上課不按要求著裝的體育教師,按教學事故進行嚴肅處理;對削減、擠占體育和藝術課時的學校校長,由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進行約談并責令整改。
王昕撰文指出:寧陽縣實驗小學在正確認識作業功能、調節學生作業心態、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合理安排作業內容、控制作業時間、豐富作業形式等方面進行了課題研究,達成共識,采取多項措施,讓學生做有價值的智慧型作業。著重從實踐性作業、表演性作業、觀察性作業、調查性作業四個層面進行了“智慧型作業”設計與研究,通過“確定作業設計文本、明確作業設計目標、設計作業、作業實施、作業評價、作業調整、系統整理作業”七大流程循序漸進地探索,整理編寫了各學科的《智慧型作業指導手冊》,內容主要包括實驗方案(學校、學科、教師)、各學科作業設計本(近1000個)、教師實驗感悟、學生做作業體會、實驗總結(教師、學科、學校)等,為教師布置“智慧型作業”提供參考。
一是課后作業“先周管理”。各年級學科組通過集體備課,結合教學進度,緊扣教學重難點,針對學生群體的知識掌握層次,提前一周將下一周的課后作業進行集體研究,然后填寫“作業審核單”,報教導處協調確定。經審核確定的作業,任課教師不得隨意改動,以達到“控時、限量、保質”的目的。
二是課后作業“家校一體化”。學校給學生提供的是經審核確定的“菜單式作業”,供家長與孩子一起商議選做。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酌情給孩子提供能夠有助于習慣培養、態度塑造、意志鍛煉、能力提升、興趣培養、個性發展等方面的個別化作業,但嚴禁通過買輔導書讓孩子做課外題的方式加量加碼。
去年初,河北在保定、張家口、承德3個市22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為做好此項工作,河北省教育廳充分發揮省內已全部建立縣級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的管理優勢,大力推進“校財局管”,將營養改善計劃專項資金全部納入縣教育局支付分中心集中管理,分賬核算,集中支付,專款專用,去年共下達中央專項資金4.3億元,且在省財力非常困難的情況下,省級財政在足額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公用經費定額基礎上,對22個集中連片特困縣營養改善計劃寄宿制學校公用經費標準提高100元。
各試點縣對牛奶、雞蛋、火腿腸等商品供餐企業或食品供貨商必須實行政府集中采購,實現“統招、統購、統配、統送”,減少中間環節,節約成本。同時,相關市縣從招標采購、配送管理、應急處置、監督檢查等環節,均制定了配套制度,并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做到層層把關,責任到人,防止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發生,確保學生健康安全。
湖南省長沙市教育局2016年12月16日發布《長沙市減輕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六項規定(試行)》,要求學校要以對學生、對家長、對社會、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不爭論、不觀望、不懈怠,克服一切困難和阻力,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切實規范辦學行為,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
小學上午上課時間不得早于8時30分,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個小時;開足、上好體育課,安排好大課間活動或課間操、眼保健操,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每天陽光體育鍛煉時間不少于1個小時;嚴格執行“零起點”教學,嚴禁學前教育“小學化”;小學階段嚴格按照課程標準開展教學,不得提前和加快教學進度,不得拔高教學要求。
小學一、二年級不留書面家庭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原則上控制在每天1個小時內,不得布置超越小學生能力的作業(如給低年級學生布置“電腦小報”和“手抄報”之類的作業,布置奧數類拓展作業),切實減少簡單記憶、機械重復的練習。教師對布置的作業做到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家長批改教師布置的作業,不得布置由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書面作業(如各種評比、評獎活動組織孩子通過微信投票點贊)。
各區縣(市)教育局不得組織小學階段的統一考試,每學期可由學校組織不多于兩次全校或全年級性的考試,考試內容不得超出課程標準。學校不得集體公布學生考試成績或按成績給學生排名次。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倡導采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
(以上部分信息選自《中國教育報》,并對原文有編輯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