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鋒
卷首
在乎
○孫建鋒
為什么月亮有時圓,有時彎
生:“老師,月亮為什么有時圓,有時彎?”
師:(老師好像覺得終于有機會可以給學生科普了,故意賣了個關子)“這個問題我一會兒告訴你。”
生:(不等老師整理完思路,學生就脫口而出)“因為她的圓衣服臟了,洗了還沒干,只能穿彎衣服了啊!”
為什么沒有進行投票表決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前幾天,他轉到別的學校上學了。
今天開班會,林老師讓大家選一名勞動委員。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寧站起來說:“我選我。”
大家都愣住了。林老師親切地說:“王寧,說說吧,你為什么選自己?”王寧說:(略)
王寧的話剛說完,教室里響起了一片掌聲。
“就這樣鼓掌通過了嗎?”執教老師范讀課文《我選我》完畢,一個學生立馬提問,“老師,為什么沒有進行投票表決?”
……
置身如許的課堂,諦聽到孩子們的“為什么”,心中總是充滿無限喜悅。喜悅,不是因為孩子們“將了老師的軍”,而是因為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還在乎:在乎能否好好理解孩子,在乎自己是否還有童心,在乎我們的課堂是否可以變得更好一點兒。許多人為了不受傷,寧愿不在乎。不在乎自己的教學信念,不在乎自己的精神家園,不在乎在乎學生,不在乎自己,這樣的教學生活,還能剩下什么呢?
在乎,意味著在乎課堂上直達目標的孩子——他們能注意到大人注意不到的細節,問出大人習以為常的問題。哪怕有時問得大人一時語塞,甚至瞠目結舌,那也是一種直達目標的“綠色天問”,因為他們幫助大人刷新了思維邊界以及固化幾十年的邏輯。當然,這需要在一個真正屬于孩子的課堂里。用孩子的視角去看世界,保持著好奇和熱愛,放下了所有的期待和設想,不再將孩子視為目標或實現目標的對象與工具,那樣,才有可能在一瞬間與全然的孩子相遇。孩子才有可能過上我們從未看見與理解的生活。
在乎,意味著在乎講臺上被工業化的自己——被工業化的自己,活在復雜的教育體系里,植入了復雜的概念,習慣了體系的重要性。孩子們直達出發點的思考模式,會在源頭上質疑傳統的合理性。或許有人會問,我們究竟哪里做錯?我們也許什么都沒做錯,只錯在我們老了。老了,一方面意味著自我修行更亟待——我們對自己的覺察體驗有多深,就會有多謙卑;另一方面意味著與自己建立良好關系的更必須——與自己建立了良好關系,才能與孩子建立良好關系。在乎自己,就是在乎孩子。
在乎,意味著在乎內心保留著永不言棄的希望——有時我們也許會覺得一天到晚嘰嘰喳喳的孩子太吵、太鬧、太煩;有時我們也許會覺得教室、辦公室兩點一線穿梭往返太過機械、單調、俗泛;有時我們也許會覺得教學有困頓,生活有挫折,心里有失落……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在內心保留著希望,誠實地聆聽自己的內心,踏實地做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并用自己的眼睛和心靈,體味生命賦予的一切,豐實地活出屬于自己的那一道風景。雖然不能保證夢一定能實現,但只要用心去做夢,用心讓自己的夢盡量飛得久一點遠一點,路雖遠,行則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