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孝珉 盧艷亭 曾業煒


[提要] 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下,傳統金融行業發生著巨大的轉變,網絡借貸也順勢而生。網絡借貸不僅是時代的產物,更是社會需求的產物。P2P網絡借貸作為新興事物,其制度還有待完善。本文主要介紹P2P概況。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互聯網金融;P2P現狀;利弊
本研究是中華女子學院2015年度北京市大學生創新課題“論述金融產品P2P的利弊分析”(課題編號:110004991140)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6年12月19日
一、P2P平臺簡介
P2P,即peer to peer或意思為person to person,即“個人對個人”。P2P網貸,又稱網絡借款,指互聯網金融點對點的借貸平臺,即投資方和貸款方通過P2P網貸平臺的中介功能,節約了例如商業銀行等金融中介機構的運作成本,在網上協商一致,從而完成借款金額、借款利息、借款期限、違約責任等條款的借貸合同,并運用網絡完成認證、交割和清算等步驟,從而實現信用借貸的一種方式。
盡管P2P有不同的運營模式,但都遵循以下的流程:首先,借款者和貸款者要注冊成為同一平臺的用戶;其次,借貸雙方各自提交各自的材料,在審核通過后,即可進行投標;再次,借貸雙方在金額等匹配成功后,平臺生成電子借貸憑證;最后,借款者定期定額向貸款者還本付息。圖1具體地描繪了P2P網絡借貸的基本流程。(圖1)
P2P借貸有以下特點:首先,P2P網絡借貸的貸款期限相對銀行貸款,一般比較短,金額較小,對借款者財務狀況要求較低,融資標準也相對較低;其次,P2P網絡借貸的交易方式簡潔、高效。運用互聯網進行借貸,打破了傳統借貸地域與時間的限制。除此之外,P2P網絡借貸的利息、還款方式、貸款期限等都是相對靈活的,只要借貸雙方達成共識即可。表1歸納了P2P網絡借貸與銀行貸款的不同點,從表1可以更直觀地看出P2P網絡借貸的特點。(表1)
二、P2P平臺現狀
(一)高息進場,低調跑路。P2P行業中有許多別有用心的參與者,許多P2P平臺的理財產品設計就存在漏洞,而平臺設計者正是利用這些漏洞制造陷阱,再利用20%~30%超高的投資回報引誘追求高息的投資人進入,最終結果是公司跑路,投資人被騙。
(二)行業不成熟。國內自2007年從國外引進P2P行業,2012年開始出現向好趨勢,行業發展尚未成熟。目前,投資者對P2P網貸也還未真正了解,接觸人數也不夠多,沒能很好的辨識網貸優劣。同時,融資人方面也不知道如何成熟高效利用所獲資金。總的來說,整個P2P行業的參與者都在探索中前進。
(三)“三無”狀況。“無準入門檻、無行業準則、無監管機構”,這“三無”導致行業內的P2P企業魚龍混雜,投資風險極高。在行業整個參與者都不成熟的前提下,投資者無能力辨別平臺優劣,往往會選擇投資回報更高的P2P平臺。然而,往往是這些高息平臺讓投資者“踩雷”的概率最大。所以,現在一些低穩收益、踏實運營的P2P網貸平臺積極呼吁行業自律,主動要求相關部門進行監管。
(四)巨頭介入。許多其他行業巨頭介入P2P網貸,說明這個行業的前景很好。現在很多國資背景的企業都介入到P2P當中來了,像阿里、騰訊等這樣的電商互聯網巨頭也期待它的未來前景。
三、利弊分析
(一)P2P帶來的積極效應
1、有助于發展普惠金融,彌補傳統金融服務的不足。互聯網金融的市場定位主要在“小微”層面,具有“海量交易筆數,小微單筆金額”的特征,這種小額、快捷、便利的特征,具有普惠金融的特點和促進包容性增長的功能,在小微金融領域具有突出的優勢,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傳統金融覆蓋面的空白。因此,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既有競爭又有合作,兩者都是我國多層次金融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2、有利于發揮民間資本作用,引導民間金融走向規范化。我國民間借貸資本數額龐大,長期以來缺乏高效、合理的投資方式和渠道,游離于正規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客觀上需要陽光化、規范化運作。通過規范發展P2P網貸、眾籌融資等,引導民間資本投資于國家鼓勵的領域和項目,遏制高利貸,盤活民間資金存量,使民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眾籌股權融資也體現了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客觀要求。
3、滿足電子商務需求,擴大社會消費。電子商務對支付方便、快捷、安全性的要求,推動了互聯網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的發展;電子商務所需的創業融資、周轉融資需求和客戶的消費融資需求,促進了網絡小貸、眾籌融資、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業態的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催生了金融服務方式的變革,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也推動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4、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資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務質量。互聯網金融利用電子商務、第三方支付、社交網絡形成的龐大的數據庫和數據挖掘技術,顯著降低了交易成本。互聯網金融企業不需要設立眾多分支機構、雇傭大量人員,大幅降低了經營成本。互聯網金融提供了有別于傳統銀行和證券市場的新融資渠道,以及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務,提升了資金配置效率和服務質量。
5、有助于促進金融產品創新,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和理念創新,不斷推動傳統金融機構改變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也密切了與傳統金融之間的合作。互聯網金融企業依靠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能夠動態了解客戶的多樣化需求,計量客戶的資信狀況,有助于改善傳統金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提升風險控制能力,推出個性化金融產品。
(二)P2P的不足之處。國內P2P平臺的高速發展,同時也把P2P固有的問題爆發了出來——提現困難、倒閉、跑路等一系列問題。
1、P2P平臺創業者能力不足。P2P平臺是金融在互聯網的創新,平臺的創業者必須對民間借貸、金融操作和互聯網的管理進行深度融合,才能保證平臺的根深蒂固。而P2P平臺的創業者有的是互聯網科技出身,卻不懂金融操作管理;有的具有多年的民間借貸經驗,卻不能有效地理解互聯網的實質,因此也造成了少量P2P平臺不懂行而慘淡經營,最終出現問題。
2、P2P平臺魚龍混雜。由于P2P平臺的門檻較低,造成借貸者素質參差不齊,借貸的目的各不相同,甚至部分P2P平臺成立的初衷就是融資自用,彌補原來的債務;更甚者,純屬借著平臺的口號進行非法集資,像上述兩類平臺在后期的運作肯定會產生問題。
3、監管制度的缺失。由于國家鼓勵金融創新,現階段對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是寬松的,而地方政府對網貸可以說是大力扶持,天津就出臺了《天津開發區推進互聯網金融產業三年行動方案》;廣州金融辦向互聯網金融機構公布了《廣州市支持互聯網金融創新發展試行辦法》等等,因此監管層次上較為松懈,因而造成了P2P平臺從成立源頭、運行操作沒有相關的法律進行規范和約束,這樣一方面使得P2P網貸企業線上交易受到較大的局限性,導致P2P在我國的發展舉步維艱;另一方面也經常使得P2P網貸企業出現惡意圈錢、跑路不斷、信用違約、或者無法及時收回投資資金、虛構注冊地址等現象。
4、技術風險及隱私風險。IT技術的發展是P2P網貸模式發展的基礎,在這個系統內,計算機硬件、軟件、網絡、數據和用戶等要素都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形成了統一的整體,后臺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對網貸業務的進行和風險控制顯得及其重要。技術風險可能導致個人賬戶被盜、個人隱私被泄露、資金被提。
四、對策建議
2014年12月11日lending club在美國成功上市,為P2P行業指明了一個方向,也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可以和銀行合作,共同發展。P2P不是在和銀行競爭,P2P借貸服務平臺要立足于為中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難題,為國家經濟穩定發展貢獻力量。
(二)加快行業立法,組建自律組織。盡早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合法身份,早日走出“模糊地帶”,消除法律風險。從法律上對業務種類和經營范圍等作出明確規定,完善準入門檻,建立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確保平臺資質,對現有平臺進行清理,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同時,成立行業自律組織,制定行業規則,強化自身建設,提高其抵御風險的能力和盈利能力,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協助監管部門進行自律管理。
(三)行業將納入統一監管范疇。將網絡借貸納入監管范圍,引導其朝更透明、更陽光的方向發展。建立監管合作機制,明確由央行負責對網絡借貸的監管協調,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對其從市場準入到業務運作、風險控制等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監管,杜絕非法集資、高利貸、惡意拖欠等問題,打擊網絡金融暴力、地下錢莊,推動網絡借貸規范和良性地發展。同時,進行實時監控,讓監管部門及時掌握資金流向。積極推廣引入第三方支付管理平臺,同時加強與銀行間的合作,嚴禁使用公司賬戶或高管個人賬戶進行資金的周轉。
(四)積極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和應用。促進網絡借貸的發展,離不開誠信的支撐,健全的信用評級制度可以降低借款人信用風險。應該繼續推進個人征信系統發展,逐步完善個人信用環境,最大限度地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減少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對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逃債及違約的行為一經發現即列入黑名單,將此信息與行業協會系統數據庫共享,并納入征信數據庫中,加大失信成本。逐步允許網絡借貸平臺接入央行征信系統,提高資信審核的準確性。同時,要依法加強對于個人信用信息的保護,明確信用信息的采集、使用、查詢條件限制,對于違法泄露、使用個人信用信息的行為要依法予以追究。
五、總結
P2P貸款業務作為一種傳統金融業務的有力補充,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一直以來,我國小額貸款的需求十分旺盛,而傳統的金融業務難以滿足小額貸款的需求,小額貸款大多解決的是小微企業、個體經營者的融資需求,這些主體都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微企業還解決了大部分人的就業問題,如果小微企業發展受困,國家的穩定發展也會受到影響。對P2P貸款行業進行研究,分析出行業的利弊和所面臨的問題并給出相關建議,不僅有利于解決行業目前所面臨的問題,豐富國內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而且還促進了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提高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十分具有社會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