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程
[摘要]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一個體的智力都具有差異性且是獨特的,多元智力理論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基于此,從多元智力理論分析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同時反思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及教學評價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多元智力理論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在新的教育改革環境下也有了新的發展,其較為突出的表現是:越來越注重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培養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具體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教學方式、教學理念、教學評價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對此,很多教育人士從不同視角作了一定的研究。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受到推崇,如“多元智力理論”。“多元智力理論”被作為指導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并且受到很多教育人士的青睞。而從某種程度上看,多元智力理論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存在一定的契合度的,如“多元智力理論”與學生思維的多元化發展。鑒于此,筆者基于多元智力理論探索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多元智力理論探析
多元智力理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又被稱為“多元智能理論”。與傳統的智力理論不同,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在某種社會或文化環境或文化環境的價值標準下,個體用以解決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難題或生產及創造出有效產品所需要的能力。”個體在解決現實問題的時候,運用的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智力,它強調學生智力的全面發展,著重塑造個體在相應環境中的實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創造了一個新穎實用的智能概念。此外,從它的內涵來看,智力結構是多維的、開放的,如言語/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等。因此,個體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也需要利用一定的方式激活和開發他們的智力。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來看,對學生有著多元化的教學要求,如信息倫理道德修養、信息技術實踐技能、信息技術知識等。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來創新課程教學。
二、多元智力理論視閾下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面向的學生是高中生,高中生已經具備良好的信息感知能力和信息捕捉能力。因此,高中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切實結合高中生的信息技術學習需求,科學設置高中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而多元智力理論下,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可以著眼于三個方面,即整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構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體系。從實質上來看,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層次性聯系。信息技術課程是學生賴以學習的基礎條件,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也是整合信息技術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
1.整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
就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而言,促進課程整合有利于彰顯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課程設置很大程度上是為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而促進課程整合是為了進一步保障這種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內容來源于生活,但同時又服務于生活,不過受到相關教學環境、教學課時等方面的影響,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標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實現。對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可以結合多元智力理論,切實以課程教學內容為依據,適當地對信息技術教學進行變通和調整,如變換教學形式,促進多種智力的交互應用,將其與數學、語文等學科結合,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眾多學科中,語文課程教學注重文字、圖畫、聲音的結合,與信息技術課程有一定的融合性。鑒于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可以促進兩種學科的綜合,最終實現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
例如,在《創建圖文并茂的網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再別康橋》《沁園春·長沙》等語文內容為素材,并在介紹本節課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導學生添加相關圖片,設置圖片屬性,整合文字信息。在這過程中,學生還可以隨意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學習需要添加動畫、音樂等,最終將設計好的圖片插入到網頁中進行再次修飾。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深化了自己語文方面的審美意識,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信息素養,掌握到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達到了整合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并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根據多元智力理論,學生的個性需要得到充分發揮,并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得以完善。在具體的高中信息技術教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切實注重學生各種智力的全面發展,并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學習空間,引導學生改變以往那種“我不擅長”“我學不好”的學習觀念,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信心。此外,信息技術教學融合的信息量比較大,課程教學體現出一定的靈活性。因此,教師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并在實踐學習中強化自己的弱項,豐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在高中信息教學中,教師可實施啟發式教學,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特點,從而設計出適當的教學案例和教學任務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完善自我,發展自我。
例如,針對《用計算機制板報——板塊合成》這個模塊的教學,教師可先用問題啟發學生:構成板報的要素有哪些?接著進一步深入提問:板報板塊的構成要素又有哪些?然后為學生引出主題:“文本框的格式設置”在板報制作中起到關鍵作用。為學生布置自主學習任務:文本框的格式應該怎樣設計,是填充顏色,還是調整大小?是否需要注意線條顏色和樣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實現自主探索,層層深入,引導他們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最終解決問題。
3.構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評價體系
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多元智力理論視閾下,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也需要著眼于不同的視角,既要考慮到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又要顧及到個體的應用能力與活動表現。首先是基礎知識與運用視角,如學習《信息獲取的一般過程》后,教師結合生活實例提出問題:“2015年全國兩會已經閉幕,你們是通過什么渠道來獲取相關信息的?這過程中利用到了哪些搜索技巧?怎么保存信息資料?”然后對學生的回答適時評價;其次是基于應用能力的視角,如針對《多媒體信息加工》,教師可設置一個主題,讓學生就此設計一期相關的電子報刊,然后以學校為重要范圍來宣傳。具體的實踐中,從學生運用Word文檔的綜合能力來對學生予以客觀評價;最后是活動表現視角,如《因特網信息查找》的教學,教師為學生指定相關信息,然后引領學生去查找信息資料。在這過程中,有些學生的自制力不強,會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教師可以就此制作一張軼事記錄卡,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具有實效性、技術性等特點,這些特點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運用有一定的要求,因為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調動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來配合自己的教學,并致力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而多元智力理論迎合了教師的這一教學趨向,并引導教師促進學生智力的全面發展,為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拓展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責任編輯 黃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