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奇
[摘要]高中教學不僅僅直接面臨著學生對考試的沖刺,而且也直接面臨著學生對人生的沖刺。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學習上獲取個性發展是教師必須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數學教學 個性發展 策略思考
每年的考試,對我們每個教師而言,有對學生嘖嘖稱贊的,也有對學生比較惋惜的。教師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艱辛是心知肚明的。惋惜學生高考沒有獲取理想的分值,更需要去反思我們自己,思考如何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發展個性。
一、讓學生主動探究。發展學生個性
平時的數學教學,我們都感覺到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探究性不夠。其中的原因比較復雜。提前結束新課,需要我們去做覓尋數學教學的捷徑,在課堂灌輸上加大力度。所以,一般說來,學生能夠探究的都不出現在課堂教學上,而多出現在課余數學解題的訓練上。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應當值得每個數學教師警醒的。學生數學學習的個性發展,其主陣地當在課堂。讓學生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其功也應當用在課堂。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思考如何讓學生對數學問題主動探究,不能以自己的講授去替代學生的探究。首先必須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必須讓學生有探究的時空,有探究的成功,有探究的喜悅。譬如一次應用題教學,我讓學生去求一個式子的值域。從式子看,所求值域的最大困難是學生沒有辦法找出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如果能夠為學生直接提供公因式,學生求其值域也就迎刃而解。但直接提供,學生失去了探究的機會。于是,引導學生去探究,學生便探究出所求值域式子隱藏著的關鍵詞和條件,找出其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讓學生進行解題的探究,從相關意義上說就是能夠觀察其中隱含的條件和關鍵的部分,進而找到相關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二、讓學生積極實踐。發展學生個性
實踐是出真知的理想途徑。高中數學教學很少讓學生去實踐,這似乎司空見慣。比較辯證地說,平時的數學教學,不讓學生進行實踐,學生也是可以去解決一些數學問題的。但如果根本就不給學生以實踐的機會,那就無法發展學生的個性?!敖^知此事要躬行”。為了高中學生個性的發展,教師要給學生進行充分實踐的機會。高中學生學習數學的壓力已經遠遠大于初中學生,這是我們所眾所周知的。我們不可能讓學生去做過多的實踐,也應當是對學生的一種理解。但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乃至復習中去尋找規律還是完全需要的。平時的訓練,我們要讓學生從題海深淵里解脫出來。我們通過實踐得出的經驗是,與其讓學生去機械重復訓練,還不如讓學生去做些尋找規律的實踐。讓學生去尋找規律,尤其不要放過學生對形成解題錯誤之規律的尋找上。學生如果能夠從相關的習題訓練上尋找到出錯的原因,也就從一定意義上可以總結出正確的解題方法。譬如,學生在判斷函數f(x)=x3,xE[-1,3]的奇偶性上經常出錯。出錯的原因在何?是學生沒有考慮該函數的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成中心對稱。學生找到其出錯之原因后,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也就會認真、全面地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了。
三、讓學生深入研究。發展學生個性
高中生學習數學還是能夠比較注重研究的,也比較容易獲取其研究的成果。但有一點我們不能小視,相當多的學生容易產生研究的滿足感,不去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相當多的學生,缺乏深入研究的智慧和能力,不能進行比較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的層面上制約著學生的個性發展。引領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必須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沒有具體的教學內容,空談也是談不出結果的。所以,平時的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深入研究為主。引領學生去深人研究,需要加強深人研究方法的指導。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都有一定意義上的模式化和靈活性的特性。這就告訴我們,讓學生進行深入研究,就應當讓學生對模式化的數學和靈活性的數學進行研究。每一種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都有它適用的基本理論,在不同類型的數學題解題訓練中,學生所運用的方法是否巧妙合理?學生又怎樣實現解決問題的巧妙合理?需要學生能夠進行深入的研究。但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認識數學解題思想和方法的引導。正如前面所說的學生作業訓練錯因分析,錯題回顧和再利用,學生可以通過此類問題的深入研究去獲取諸多課堂學習成果。學生經過深入研究其思維過程能夠服從于嚴格的邏輯規則,考察問題時會更加嚴格、準確,進行運算和推理時會更加精確。
四、讓學生智慧凝聚。發展學生個性
高中學生很少做到合作學習數學,他們往往顯得比較自私。不少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本看不到學有問題的學生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上也會出現閃光的地方,小瞧這些學生,不愿意與其進行合作學習。不少學有問題的學生,老感到自己不如他人。這是學生數學學習個性得不到理想發展的癥結。作為數學教師必須花氣力去予以鏟除。平時的數學課堂,我們要有意識地利用問題學生的潛力、閃光點,讓他們都愿意進行合作學習,并在相互的合作中,盡情投入,盡興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的個性都可以得到張揚。
(特約編輯 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