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哲
摘 要:本文分析資本制度改變可能帶來的問題,提出在相應機制未配套前充分利用公司法既有的債權人保護制度并加以完善,以保障公司債權人利益。
關鍵詞:公司法;資本制度;債權人
一、《公司法》修正概述
2013年12月28日,公司法實現了又一次修改。這次修改主要涉及三方面:第一,改變了公司資本制度。將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取消公司股東(發起人)應當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出資,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出資的規定;取消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出資的規定。公司股東(發起人)自主約定認繳出資額、出資方式、出資期限等,并記載于公司章程。第二,放寬了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取消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3萬元、一人有限責任公司最低注冊資本10萬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冊資本500萬元的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不再限制股東(發起人)的貨幣出資比例。第三,簡化了登記事項和登記文件。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認繳出資額、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公司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不需要提交驗資報告。
“這次修法進一步降低了公司設立門檻,減輕了投資者負擔,便利了公司準入,為推進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制保障。”然而,此次修法是否能實現便利公司準入、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在便利公司準入的同時,是否會動搖資本這一公司法人格的基礎,進而造成對公司債權人利益的更大威脅呢?面對認繳資本制這種靈活但可能存在責任能力隱憂的規定,現有公司法相關機制能否提供妥帖的配套機制以充分維護債權人利益呢。本文就此方面展開。
二、現有規定對債權人利益的法律保護
我國公司法第一條即明確了公司債權人保護屬于公司法的調整范圍,并規定了多項對公司債權人有利的制度。
1.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確定
《公司法》第二十條規定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對解決我國公司以往實踐中存在的濫用公司法人人格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問題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據,對于維護法人制度的健康發展和防止法人制度的價值目標被異化都具有重大的意義。
2.公司運營過程中對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1)規定了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義務和勤勉義務和損害賠償責任。《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條的規定,通過高管對公司的賠償保護公司的利益,也就間接保護了公司債權人的利益,而且我們還可以通過司法實踐的不斷豐富和發展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忠實勤勉義務,使他們在為公司和股東盡責的同時,承擔起對債權人的義務。
(2)對“實際控制人”和“利用關聯關系的行為”進行規制。《公司法》第十六條、二十一條、一百二十四條、二百一十六條的規定有利于防止公司實際控制人和利用關聯關系損害公司利益的行為,從而保護公司的利益,間接保護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3)重大事項公開制度,強制性規定公司公開某些重大事項重要信息及重要資料的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六十五條、第二百零三條的規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公司債權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使債權人能夠基于相對真實、完整和準確的信息做出理性的決策,使債權人的利益得到事前的保障。
(4)公積金和股東分配利潤的規定。《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六條、一百六十七條、一百六十八條、第二百零四條以保障公司資本的充足和真實,保障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3.公司清算階段對公司債權人利益的保護
在此階段公司法對債權人的保護主要體現為公司債權人對清算公司所享有的特權,主要有:
(1)公司合并、分立和減資時享有要求公司清償債務和提供相應擔保的權利,如《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一百七十七的規定,一百七十四條、一百七十五條公司還規定了合并、分立后債務的承繼。防止公司因為合并、分立、解散而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2)公司合并、分立、減資和清算時公司通知債權人和公告制度。《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三條、一百七十五條、一百七十七條、一百七十九條、一百八十五條詳細規定了在公司合并、分立、減資、清算時公司或清算組對公司債權人的通知義務和公告制度,以保障公司債權人的利益。
(3)擔保債權優先權制度。債權優先權主要指債權人的有擔保債權優先于股權受償,而且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第一百零九條的規定,對破產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其財產可優先于其他權利受償。
(4)要求清算組成員賠償損害的權利。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的規定,當清算組成員因故意和重大過失給公司或者債權人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防止清算組成員在清算過程中通過不當行為利用手中的權利非法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四、公司債權人保護制度的完善建議
1.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完善
《公司法》雖然在第二十條規定了人格否認制度的內容,但對其適用的標準及具體情形的實務操作上存在模糊地帶,目前我國司法實踐中多參考國外人格否認制度適用的情形。且對于人格否認僅能適用于母公司濫用子公司人格的方向,而對實踐中出現的母公司人員設立子公司掏空母公司現象無法適用。這些都說明我國公司法中的人格否認制度從內涵的理解、情形的列舉到操作的標準上都有較大完善空間。
2.可以規定董事對債權人的損害責任承擔
我國公司法可以借鑒國外公司法規定董事對公司債權人承擔義務的原則。公司董事在代表公司進行活動時,因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合法權益并使他人遭受損害的,不僅公司應該對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而且公司有關董事應對受害人承擔賠償責任;公司董事在執行公司職務時,未盡注意義務、忠實義務,導致公司資財不當損失,不僅公司、股東能夠提起訴訟,而且公司債權人也能夠提起訴訟。
3.基于董事對債權人損害賠償責任承擔的責任保險
如果公司法中加入董事對債權人的損害賠償責任,則有可能影響董事在公司管理中的積極性,因怕承擔責任而無所作為,因此購買責任保險對其是一種穩定性因素,并且可以同時保證董事對債權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時的清償能力,使債權人利益得到更全面的維護。
參考文獻:
[1]俞彩東.論子公司債權人利益保護[J].新西部旬刊,2012(7):87-88.
[2]王春苗.合并會計報表合并理論的比較[J].品牌,2015(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