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購買私家車作為代步工具。隨之而來的則是住宅小區車庫、車位權屬糾紛的不斷增多。《物權法》的出臺為該糾紛提供了法律依據,但第47條規定的過于原則,缺乏可操作性,無法有力地保障業主的權益。本文在探討住宅小區車庫、車位法律定性的基礎上,分析《物權法》第74條的缺陷,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以期妥善解決車庫、車位糾紛問題。
關鍵詞:住宅小區;車庫、車位;開發商;業主;物權法
一些建設時間比較早的小區在建設的過程中,往往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區業主未來的停車需求,車庫、車位的數量較少。在這種情況下,車庫、車位成為稀有資源,時常遭到業主的爭搶,有些業主甚至因此大打出手,影響十分惡劣。筆者認為,造成小區車庫、車位糾紛不斷的根本原因在于當前我國法律法規的缺位。缺少法律的明確規定,導致司法實踐中常常出現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
一、住宅小區車庫、車位的法律定性
車庫、車位屬于小區的基礎設施,這是毋庸置疑的。有的學者提出,建設車庫、車位的目的是為了方便住戶的生活,增加入住該小區的便利性。通常情況下,小區內的車庫、車位不能獨立于建筑物建設。因此,住宅小區內的車庫、車位應當為區分所有的建筑物的從物。
對此,筆者持否定觀點。根據法學理論界通行的物權理論,主物與從物必須同屬于一個主體。住宅小區內的車庫、車位雖然對住戶的居住、生活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根據《物權法》的規定,車庫、車位可以通過約定的方式確定權屬。現實中,經常出現有的業主沒有車,而有的業主擁有多輛車的情形,而且一部分業主并沒有將私家車停在小區內車庫、車位內的意愿。在這種情況下,若采取“一住戶一車位”的原則,機械地為每一位業主配備對應的車庫或者車位,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因此,車位、車庫和房屋單元的權屬并非同一業主的情形非常普遍,這不符合從物與主物必須同屬于一個主體的特性。綜上所述,住宅小區車庫、車位并不屬于區分所有的建筑物的從物。
二、《物權法》第74條的缺陷
1.缺乏可操作性
《物權法》第74條過于原則化,“首先滿足業主的需要”的規定在實際中往往無法操作。開發商在規劃小區的車庫、車位數量時,通常無法準確地估算出所有小區住戶的總需求量。另外,一些業主在剛入住的時候并沒有私家車,不需要購買車庫、車位,很多開發商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大多將閑置的車庫、車位出售給非業主。但是在居住一段時間后,這些業主中的一部分人開始購買私家車,此時,若嚴格按照《物權法》的規定,“首先滿足業務的需要”,強制與非業主解除合同,將車庫、車位讓與給業主,則開發商的行為違反了《合同法》的規定,構成違約。對此,《物權法》無法對該問題作出合理的解釋。
2.業主與開發商之間地位的不平等導致業主的權益容易受到侵犯
雖然在理論上,業主與開發商訂立合同,形成合同法律關系,二主體的地位應當是平等的。然而,實踐中房屋買賣合同通常為開發商提供的格式合同,導致業主處于弱勢地位。對于住宅小區車庫、車位的權屬,往往只由開發商一方決定。另外,在發生糾紛時,相比于開發商,業主的舉證能力較弱,業務的權益無法得到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住宅小區車庫、車位權屬爭議的對策與建議
1.對《物權法》予以完善
第一,增加開發商的法定義務,將車庫、車位區分為法定和約定兩類。《物權法》可以進一步規定住宅小區內車庫、車位的數量與業主戶數的最低比例。這些最基礎數量的車庫、車位屬于法定車庫、車位。另外,開發商可以規劃出額外的車庫和車位,這部分車庫和車位通過約定的方式出售、出租給業主。
第二,對“首先滿足業主需要”這一措辭進行進一步解釋。前文已經提到,在不同的時間段,小區業主對車庫、車位的需求量不同。而開發商在出售、出租車庫、車位的過程中,幾乎不會考慮業主的“潛在需求”,而是將空閑的車庫和車位出售、出租給非業主,導致業主的需求不能實現。對此,可以在《物權法》中明確規定,在增設車庫、車位后一段期限內,開發商不得將這些車庫和車位出售、出租給非業主。至于具體的期限,筆者認為,五年的期限比較合理。五年期滿后,若小區業主仍不購買、租賃車庫和車位,視為其對優先權的放棄,開發商即可以將其出售、出租給非業主。這樣既能保證小區業主的優先購買、租賃權,在一定程度上“首先滿足業主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保障開發商的利益,從而實現二主體“雙贏”的局面。
2.加強價格監管力度
隨著業主對車庫、車位需求量的不斷增大,一些開發商趁機哄抬車庫和車位的售價或者租價,這對于業主來說是非常不公平的。針對這種惡意抬價的行為,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予以打擊和遏制。具體而言,車庫、車位的售價和租價應當事先經過物價部門的審批,經過批準后,開發商才能以不超過批準的價格出售、出租。另外,物價部門可以根據各住宅小區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參考價格,供開發商參考。
3.增加住宅小區車位、車庫的預購登記制度
住宅小區車庫、車位的預購登記制度是指購買小區房屋的業主在短時間內無法買車,可以對該住宅小區的車庫、車位享有優先購買權,保證了住宅小區內有私家車和沒有私家車的所有業主的合法權利,避免了開發商將本應該屬于業主的車庫、車位出租和出售給其他的第三人,切實保障小區內業主的合法權益。增加住宅小區車位車庫的預告登記制度,業主和開發商之間要通過統一嚴格的預購登記制度,嚴格按照程序保障業主享有的小區車位車庫的使用權。
四、結語
《物權法》的出臺明確劃分了住宅小區車庫、車位的權屬問題,但是由于法律還不夠具體完善,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不具有完美的可操作性。住宅小區車庫、車位的歸屬問題與小區業主的權益息息相關,但是開發商、物業和業主之間由此產生的矛盾糾紛也很多,為了解決住宅小區車庫、車位引發的各類糾紛,我國應該及時的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的監管,并對車位、車庫的預購登記制度予以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永昌.住宅小區的車位及車庫歸屬問題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1年第31期
[2]陳廣華,芮志文,馬成.住宅小區車位、車庫權屬研究——以法經濟學為視角[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3]王榮珍.對《物權法》車位權屬規則的檢視與完善[J].當代法學,2012年第3期
作者簡介:
田煒(1984.7~),男,籍貫福建廈門,本科學歷,單位廈門市湖里區人民法院,助理審判員,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