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葳
摘 要:新常態下城市房屋征收中關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公共利益界定的復雜性和內涵多樣性,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從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概念、明確公共利益界定的主體、明確公共利益界定的標準和程序幾個方面進行論證。
關鍵詞:公共利益的概念;公共利益的形態;產權保護;房屋征收
在近幾年城市征收案例中,法院根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得相關規定對是否滿足公共利益需要做出了解釋和界定。但是,由于公共利益內涵和表現形式的多樣性和廣泛性,不可能通過列舉的方法窮盡公共利益的所有方面和內涵。另外,政府機關在房屋征收中是否按照規定執行,沒有全面的監督程序和爭議處理機制。所以,新常態下關于城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需要再次被重視。
一、城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概念和表現形態
1.城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概念
房屋征收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物權法中第41條,再次提出是在《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的第2條。條例中規定房屋征收的概念是對政府拆遷行為再次合理界定。
公共利益的內涵和形態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法律規范對公共利益的側重點不一樣,導致體現的形態也是多樣性的。
2.城市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表現形態
公共利益根據不同的公共內容和形式可以區分為公共目的、公共用途和公共福祉等幾種表現形態。例如,公共用途是指意思是指政府或公民整體必須實際地“使用”被征用的財產。
二、經濟新常態下公共利益的界定
在新常態的背景下,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依法行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和全民守法的治國理念。公共利益作為過去多年來爭議頗多的話題,在全面依法治國的背景下,更應該需要再一次的規范和界定。
1.經濟新常態下公共利益界定的重要性
在2011年頒布的《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中,政府首次以概括和列舉的方式對公共利益進行界定,此舉體現政府已經開始注意到公共利益在城市房屋拆遷中的重要性。但是,簡單的列舉并不能在實際運用中有效的限制政府通過濫用公權力,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的行為。在經濟新常態下,當務之急需要在物權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下再次對公共利益的邊界進行界定。
2.經濟新常態下公共利益界定的適時性
在“在物權法出臺10周年之際,公共利益的界定更需要與時俱進,需要符合當下的經濟發展理念和社會發展現狀。目前公共利益的相關法律規范為已經滯后于當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特點,對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已經勢在必行。如果能夠盡快在物權法中界定公共利益,不僅是物權法的又一次進步,而且會給廣大民眾帶來信心,人民群眾的信心是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石。
3.經濟新常態下公共利益界定的功能
加快對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僅對促進法治政府的建設,全面依法治國落實具有非常現實的實踐意義,而且,還對完善私人的產權保護的制度和法律具有積極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①有利于樹立人民代表大會的立法權威性。②有利于維護公民合法的財產權。③限制公權力的濫用和私權的無限擴張。
三、公共利益界定的制度規范
法律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法治國家的共識,是高位階的行為規范,公共利益的法律保留原則體現了對公權力行使合法性的界限以及對公民基本權利,尤其是私權的保護。所以,對于公共利益的界定,有必要上升到人民代表大會的層級來履行公共利益的界定、識別程序,監督程序,由法院執行處理解決爭議的機制。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1.明確公共利益界定的主體
借鑒西方關于公共利益的司法實踐的經驗,立法機關理所應當的應作為公共利益界定的主體。在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人民代表大會理所當然應該為公共利益界定的主體,而不是法院和行政機關來界定“公共利益”,使人民當家作主正當性與程序上的民主合法性得到保障。[2]
2.明確公共利益界定的標準
通過參照國外司法界已經成熟關于公共利益界定的標準,同時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吸收借鑒西方先進標準用于司法的實踐是有必要的。例如,參照美國對于在房屋征收中歸納和總結的公共利益界定標準:[3]
(1)私益程度標準,即當征收是由私人來推動或私人將會從中獲益時,如果公共利益僅僅是附帶的或者僅僅是一種借口,并非是為了社會公共利益或符合城市規劃建設,以合法目的掩蓋政府的私人利益,那么就應當予以禁止。
(2)公益效果標準,即如果征收直接服務于公共目的,人民的福祉是否得到了提高,公眾受益的范圍增加,例如,當地的就業機會增加,民眾的生活環境和生態環境的質量得到顯著改善,或直接滿足了公共利益的要求,財產是否轉移給私人就不那么重要了。
(3)明確補償標準,由于各個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每個地方政府的補償能力也不盡相同。可以考慮明確一個各個地方普遍適用的標準。
3.明確公共利益爭議的裁判機制
由立法機關在公共使用、公共利益界定上占主導地位,并非完全排除了司法審查的救濟空間。司法審查和救濟作為手段也可以有效的解決在房屋征收中關于公共利益糾紛的問題。在城鎮房屋征收中,每個個體的訴求和利益都是不同的,涉及諸多的私人主體的利益,因此,房屋所有權人不僅應當對建設項目直接具有的公共利益目有知情權,而且對以非公共利益為直接目的建設項目有拆遷異議權。
因此,房屋征收中公共利益的界定不僅是完善市場經濟產權制度的一個方面,而且也彰顯了國家對待不同所有權民事主體一視同仁的態度。有助于解決新常態下不斷暴露的社會問題,經濟問題。還有助于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個人利益的相互統一,進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理念在新常態下的不斷深入和實踐。
參考文獻:
[1]王本宏,高志宏2012公共利益界定主體研究公共利益界定主體研究.
[2]林來梵,陳丹.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公共利益界定—中美“釘子戶”案件的比較,2009.
[3]林來梵,陳丹.城市房屋拆遷中的公共利益界定—中美“釘子戶”案件的比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