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竊電行為是指秘密竊取電力的違法犯罪行為。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違法犯罪行為、工具、手段等也隨著科技進步,用電客戶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利用各種常規竊電方式進行竊電,但是近年來出現了利用頻率干擾的高科技竊電方式,本文主要針對如何防范高科技竊電進行探討。
關鍵詞:竊電;高科技 ;計量裝置
電力作為當今社會的主要能源,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現代電力系統是一個由發電、輸送、變配電和用電環節組成的大系統。大多數現有法規對于竊電行為的界定都采取了列舉式的表述。例如國務院在1996年頒布的《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第31條規定:禁止竊電行為,竊電行為包括:1.在供電企業的供電設施上,擅自接線用電;2.繞越供電企業的用電計量裝置用電;3.偽造或開啟法定的或者授權的計量檢定機構加封的用電計量裝置封印用電;4.故意損壞供電企業用電計量裝置;5.故意使供電企業的用電計量裝置計量不準或者失效;6.采用其他方法竊電。
隨著科技的發展,近年來出現了利用頻率干擾的高科技竊電,我們該如何進行防范和應對?
一、竊電方式發展與變化
電能計量的正確與否關系到供、用電雙方的利益,電能計量裝置的接線正確與否是保證電能計量準確的必要條件。分為單相有功功率和三相有功功率,功率表達式如下:
單相有功功率為:
P=UφIφCOSφ
式中:Uφ、Iφ――相電壓、相電流;
COSφ――功率因數。
三相三線二元件有功功率為:
P=UabIaCOS(30+φa)+UcbIcCOS(30-φc)
由此可見要使計量裝置正確計量,電壓、電流、電能表、互感器等至關重要。幾種常見竊電方式:無表竊電、有表竊電、改變電流的竊電、改變電壓的竊電、改變電能表的結構和接線方式、利用電能表編程器竊電、引接地線竊電等。但隨著竊電技術智能化、技術手段的不斷升級,竊電主體由原來的居民用戶向企業、生活向經營、由供電企業外部到內部相勾結的發展,現已出現了一批專門研究電能計量裝置的“能人”,使得竊電現象依然得不到有效遏制。近年來發展到了無需改動計量裝置中的電壓、電流互感器、電能表、二次回路等方式來進行竊電。比如,通過在二次回路增加電阻進行遙控、頻率干擾等高科技竊電。根據已經查獲的案例,主要針對頻率干擾竊電進行交流探討。
(1)竊電裝置。用戶通過非法手段購買地下廠商根據多功能電子式電能表的原理生產的一套頻率發生器,通過頻率發生器來對電子表芯片進行高頻干擾進行竊電。
(2)竊電方式。高頻率發生器接入天線,天線通過地埋、或其它隱藏方式敷設到計量裝置旁邊,頻率發生器發射出與電子表頻率相當或高頻率的頻率對電子表進行干擾。
(3)結果。在不變動計量裝置任何一樣設備、二次回路的情況下,通過高頻率干擾直接導致電能表出現死機、黑屏、電壓電流為零等等,計量誤差較大或不計量。同時出現周圍通訊信號被干擾,無法撥打電話、收聽收音機等現象。
二、應對措施探討
針對高科技竊電的方式及方法,竊電手段的隱蔽性,要現場抓個人贓并獲,以及證據收集非常困難等,結合現有的反竊電手段,及已經查獲的案例經驗,現對應對措施進行探討。
(1)加強日常管理。定期開展線損分析,對計量裝置和線損分析出的疑點和重點部位加強巡視、檢查;建立以線路、臺區為分析單元的臺賬,動態跟蹤線損異常,重點以降低管理線損為目標,依托計量自動化系統,從規范抄表管理、計量管理、用電檢查等方面入手,強化系統運用,建立和完善管理線損“監測和發布”、“異常處理閉環”、“技術降損需求聯動”等工作機制,形成以管理降損為抓手提升線損基礎管理的能力。
(2)加大計量自動化系統建設力度,特別是加大低壓集抄改造、電力負控終端安裝力度,實現所轄區域內客戶的全覆蓋,以便及時監測客戶實際用電情況和發現竊電行為。同時加強自動化終端的運維工作,提高采集成功率,減少人工抄表量,避免出現人為抄表、數據錄入錯誤增加線損分析難度的問題。
(3)根據日常管理中分析出來的疑點和重點線路,通過負控終端對加強對懷疑客戶監控力度,實時分析,逐一排除,針對不同用電環境、現場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措施,同時收集好過程資料作為今后的法律證據。
(4)對計量裝置進行改造。一是對原安裝在用電客戶廠區內的計量裝置進行搬遷改造,并使用交采回路和計量回路相互獨立的二次回路的互感器。二是采用防電磁、頻率干擾的計量箱,更換或技術改進多功能電子式電能表。使用具有防電磁、頻率干擾功能的多功能全電子式電能表,同時具有表底數據不能倒轉、不可更改常數、失壓、失流記錄及電流不平衡記錄、逆相序記錄等記錄防竊電的功能。
(5)設置編程器修改密碼,可以為電能表增加密碼保護功能,假如不輸入正確地密碼,任何編程器將無法對電能表進行操作,可解決通過編程器竊電最為簡單和有效的辦法。
(6)開展計量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電能計量裝置和檢驗裝置從購入、內部流轉、運行使用直到退出運行的全過程處于實時在線跟蹤監控,并嚴格按照計量規程有關規定,開展計量裝置的集中檢定、周期檢定和定期輪換工作的閉環管理,及時處理表計故障和異常,規范封印使用和管理,不斷提高線損管理精益化水平。
(7)加大竊電違法的宣傳力度及聯合執法力度,提升用電檢查(防竊電)管理水平。利用各種形式,加強對“電是商品,竊電違法”的宣傳、公民的法制觀念和道德觀念的宣傳,以及規范電力市場秩序、構建供用電之間和諧的宣傳力度;認真學習和研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查處竊電的方式、方法、程序等,加強與電力行政管理部門、公安部門的聯合執法力度,共同打擊和防范涉電犯罪。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發展,竊電手段也逐漸呈現多元化的特征,反竊電工作一直在路上,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內、外的團結協作。要徹底解決竊電問題,除供電企業不斷完善監督機制,加大檢查力度,加強技術更新改造外,還應結合現有法律、法規進行修編和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依法嚴厲打擊竊電違法犯罪,才能徹底杜絕竊電行為的發生,保護國家能源不再流失,確保電力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1996年頒布.
[2]穆習.常見竊電的基本手法[J].現場查處竊電實用技術,2006(4).
[3]陳洪波.供電企業反竊電管理措施淺探[J].農村電工,2001(06).
[4]《南方電網公司印發的防竊電案例100篇》.
作者簡介:
李坤,工程師,從事電力營銷專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