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紅
摘要:技能大賽是反映學校教學質量和訓練水平的一個重要平臺,是檢驗選手技能水平的舞臺。本文提出競賽項目的訓練方法得當不僅可以提高比賽成績,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師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對課程改革、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都有積極的推進作用。
關鍵詞:競賽訓 練訓練方法 通用機電
通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護競賽項目是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職組的項目之一,重在檢閱中職機電類學生在設備安裝、調試、故障診斷方面的能力,考查選手成本、環保及安全意識。參賽對筆者學校通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護,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革和優化,產業對接,培養實踐型和創新型人才等方面都有產生了積極作用。
一、團隊組建
1.建立三位一體的指導教師團隊
指導教師團隊是整個競賽項目訓練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僅靠1~2個指導老師是不夠的。筆者學校通用機電設備安裝與維護競賽項目組建由后勤保障、技術保障和專家指導三部分人員構成的競賽訓練指導教師團隊。
(1)后勤保障團隊。主要由班主任、任課教師、指導教師及少量骨干學生組成,負責學生動員、推薦以及點名、監督學習、環境改善等日常管理工作。
(2)技術保障團隊。主要由指導教師及骨干學長組成,負責制訂培訓計劃、教授學生專業知識、帶領學生實踐練習等。
(3)專家指導團隊。主要由企業專家、兄弟學校專家和在一線工作的歷屆骨干畢業學生組成。隨著該賽項難度的逐步增加,在訓練過程中會有不少難點,也會有指導教師沒考慮到的盲點。所以,專家對重點、難點和盲點的點撥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導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下一步研究探索,效率就會提高。
2.組建學習型學生團隊
學生團隊的組建是整個競賽項目訓練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基礎。為此筆者學校組建了工作室,主要是通過工作室招新、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推薦、學生自薦方式選拔進入工作室學習的學生。利用選修課和課外時間安排骨干學長和指導教師,對其進行基礎知識教授和任務驅動型的實踐學習,并安排一定的自學任務和擴展任務。
二、構建創新型訓練體系
訓練體系的建立關系到訓練的質量和效果,會直接影響競賽的最終結果,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學生是否可以通過技能競賽的訓練學到知識和技能。因此構建創新型訓練體系十分必要。
1.重視基礎,尊重個性
賽場經驗顯示,基礎知識的掌握非常重要,有時直接決定了比賽的成敗,同時也決定了學生可以走多遠。在此基礎上還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挖掘學生潛力。
2.高瞻遠矚,建立良好的師徒關系
指導教師團隊要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要吃透比賽的技術技能要求,掌握競賽的重點和難點。對需要講解的內容做到精心準備、精心講解、精選練習,多鼓勵學生,并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徒關系、朋友關系。
3.制訂訓練計劃,精心設計訓練任務
訓練計劃是整個競賽訓練的大綱,直接決定了培養什么樣的學生,讓學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指導教師團隊要仔細研讀賽項規程,根據規程要求確定訓練內容,合理分配訓練時間,明確知識和技能要點,精心設計學習和訓練任務。整個訓練計劃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階段。
訓練初期。這一階段的相關訓練時間較長,學生在知識儲備、思想認識、動手實踐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因此這期間要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求精而求全,打好基礎。同時指導教師要根據學習期間存在的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講解和練習。這個階段主要由骨干學長宣講、指導教師精講,配合大量的自主學習內容和訓練任務。訓練一段時間后,需要通過理論測試、操作演練、技能大比武和研討會等多種形式來考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定期組織指導教師團隊和學生召開小結會,總結前段時間訓練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階段的訓練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為賽前選拔學生做準備。
訓練中期。這一階段開始進行查漏補缺,對前一階段的薄弱環節進行強化,并對賽項規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點逐一進行單項訓練和綜合訓練。這個階段的訓練主要是專家點撥、教師指導、學長強化,定期舉行模擬賽,進行加壓練習,全真模擬賽場環境,進行封閉和模擬測試。經過一段時間的強化訓練和測試結果,根據這些學生平時訓練的情況以及心理素質、學習主動性、渴望度和吃苦耐勞等方面進行選拔,挑選2~3名學生作為選拔對象進入第三階段的訓練。
訓練后期。這一階段主要進行針對性訓練和拓展性訓練,要求學生在賽項規程要求下能進行適當的拓展,掌握的技術技能略高于競賽要求。為了讓學生能適應競賽氣氛,尋找薄弱點,教師應邀請或受邀參加兄弟學校的模擬拉練,使學生保持一定的競賽興奮度。這個階段指導教師要特別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比賽前夕要為學生減壓,讓學生保持一顆平常心,緩解賽前的緊張情緒。
臨近比賽,指導教師團隊需要幫參賽學生梳理知識點,進行最后一輪的查漏補缺,同時梳理得分點,確定優勢得分項目,并制定賽場內的應急預案,明確注意事項。
4.關注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引導
從選拔進入工作室學習開始到最終鳳凰涅槃,學生的心理狀態會三起三落,有高潮也有低谷(如圖1所示)。這時指導教師就特別重要,如果效果好,學生可以奔向下一個高潮點,反之學生可能就開始走下坡路。
學生被選拔進入工作室學習后,將是一種從無到有的學習,一般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比較高??墒墙涍^約3個月的學習,學生已經小有成就,這時就會逐漸出現學習惰性,尤其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的學生。再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惰性會越來越嚴重,同時隨著學習難度的加大,開始出現畏難情緒,有些學生就會選擇放棄。這時指導教師要進行積極引導,統一思想,并且要布置明確的學習任務和考核要求,避免出現學生在工作室無所事事的情況。同時要讓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和社會服務,在參與的過程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隨著技術難度的加深,學生會遇到學習瓶頸,一個問題困擾好幾天的情況經常會出現,這時就需要進行答疑,并邀請專家進行重點、難點的點撥。教師可以引入企業或行業的認證證書,邀請優秀就業學生回校做經驗分享,激勵學生刻苦訓練。
競賽強化訓練期間學生的學習目的較為明確,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都較好??墒菍W生在競賽結束后會進入疲勞期,這時也就是學生即將離開學校實習的重要時刻。指導教師一般會安排優質企業來宣講、面試,爭取把學生推薦到薪資和發展潛力都較好的工作單位。
三、總結與思考
筆者通過多年實踐發現,訓練過程中適當發揮骨干學長的作用,能給整個競賽訓練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任務驅動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訓練方式,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指導教師團隊要把培養學生成才放到第一位,競賽只是手段,只要沉下心來,注重基礎,加強訓練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績,最終反哺教學,也能為課程改革、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