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丹華 杜惠潔
摘要:互聯網為創新創業教育帶來了一種思維革命,它引發了人們對人才觀的深刻思考,更指引了實現“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務實途徑。本文試圖以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的創業創新教育為例,探討互聯網思維對中職創業創新教育的具體影響。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 迭代思維 聚合能力 眾包法則 創業創新
一、互聯網思維的概念
所謂互聯網思維就是在“互聯網+”、移動端、大數據、云計算等科技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對整個商業生態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簡單地說,互聯網技術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了人們在生產層面、商業層面的思維邏輯。
首先,互聯網是開放的,工業文明時代的經濟學是一種稀缺經濟學,而互聯網時代則是豐饒經濟學。在這種背景下,一種新技術、一個新產品、一個新創意都會很快被模仿,所以,必須不斷創新,并加快產品的更新換代。這就是所謂的迭代思維。
其次,一個網狀結構的互聯網,是沒有中心節點的,它不是一個層級結構,沒有一個點是絕對的權威。所以互聯網的技術結構決定了它內在的精神,是去中心化,是分布式,是平等。平等、開放意味著民主,意味著人性化。從這個意義上講,互聯網思維是真正的以人為本的思維。互聯網為大眾創業提供的不僅是平等的廣闊的平臺,更是一個資源人脈的聚合場。知識經濟時代,最核心的資源,一個是數據,一個就是知識工作者。在互聯網的這種社會化思維下,每個人都是創業者,每個人都是他人的資源。
再者,網絡是有強大聚合能力的。在網絡環境中,對個人的要求也不再高大全,我們過去的短板效應已不再被強調,因為網絡有強大的聚合能力,在群體之中,個人的弱點可以通過合作來彌補,如何發揮個人的長處,準確定位,合作完成才是要重點考慮的問題。所以,互聯網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聚合思維,資源聚合,優長聚合。
二、互聯網思維對創新創業工作的促進作用
迭代思維加快了創新速度,社會化思維改變了創業形態,聚合思維改變了奮斗方向,在這種思維體系下,創業和創新又互相激發,互相促進,不可分割。
理解了互聯網思維,學校的創業創新工作就有了良好的行為邏輯。
1.以人為本,以網為場,聚合資源
“以人為本、揚長合作”應成為學校辦學理念的重要內容。學校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掘學生的長處,鼓勵學生自我肯定,自我創造價值。才能形成人人能創新、人人敢創業的校園風氣。
在人的基礎上,還需要打造兩種平臺:一種是智力平臺,即以工作室的形式網聚校內外的人才資源;一種是硬件平臺,學校可以和互聯網運營商合作,營建一個強大的數字化校園,為創業創新教育打造良好的網絡基礎,鋪設積聚資源的途徑。
2.靈活運用眾包法則,提供大眾創新途徑
在具體的創業教育實踐中,從社會化思維出發,學校可靈活運用眾包法則,將大眾創業的口號逐漸落到實處。
眾包最早是指一個公司或機構把過去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大眾網絡的做法。隨著微商時代的到來,眾包的意義有了很大的延伸,眾包的任務變成由個人來承擔,通過層級利潤分成來建立生產銷售體系。其核心思想是個人能夠憑借自身的知識,智慧,經驗,技能成為互聯網上的一個節點,然后通過互聯網轉換成實際的收益。
眾包法則給學校創業教育帶來了三大靈感:一是把學校的一些具體工作流程,從教工的工作任務中分解出來,包給學生去運營,或者從社會外包工作任務,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校園創業機會,這就是校內創業;二是鼓勵學生主動創業,成為網絡眾包的一員;三是以社會網絡資源彌補學校創業創新教學資源上的不足,向企業、家長外包專業師傅。
以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為例,該校的“橘子創業園”就是典型的眾包產物。作為該校最早的創業項目,橘子創業園承擔的是校內超市的功能。通常,學校會和大型超市合作來實施這項工作,該校則將這項工作從后勤中分離出來,組織物流、商業、會計三個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學生的創業之旅。超市模式運行成功后,學校將思路進一步擴展,把文印工作、包裹管理等都從學校的后勤體系中分離出來,轉而眾包給學生來經營,這就是海螺文印社和銀鯊物流管理站的由來。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銀鯊物流管理站和各大物流公司以及溫嶺郵政局進行了廣泛的合作,分包了快遞入校的管理工作和學校向外快遞的中間業務,挖掘了物流運轉環節的價值。海螺文印社的工作有初級工作和中級工作之分,初級工作承擔者不限專業,能吃苦耐勞就行,主要完成各班學生的學習資料印制工作。中級工作則主要由數媒專業的學生完成,它包括了版面裝幀設計、書稿打印裝訂等專業性比較強的工作內容。未來,隨著數媒專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個項目可以向更全面的內容發展,比如廣告制作等等。
3.巧用迭代思維,務實創業創新
創業和創新是密不可分的,迭代思維告訴我們,沒有創新能力的創業,在互聯網時代是不能生存的。迭代的意思,就是通過頻繁的細小的革新,改變事物性狀,代替原有的東西。迭代思維對創新的指導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創新不一定是巨大的,只要有實用價值,即使細小的改變,也足以吸引到眼球;二是革新的速度要快,要頻繁,否則容易成為網絡的同質產品,失去獨特性。這就對創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種迭代思維其實非常適用于中職學校的創新教育和創新實踐,因為學生雖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但并不高尖,學生擅長從實務出發,根據實際效用的需要,通過改進、仿生,來做小發明、小創造。
在中職創新課程中,教師往往指導學生通過網絡調查來尋找研發的切入點,通過效果逆推,來尋找效果呈現的難點,論證發明的可能性。而調查的基點正是人們對現有產品不夠滿意,創新的推進大多數是通過細微的改變來滿足人們更高的需求。像溫嶺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生正在研發的移車寶,就是典型的迭代思維下的產品。它的前身是“多功能移車器”,由2012級學生發明創造,主要用于解決小轎車前后被堵,無法移車的問題。學生當時改造了千斤頂,通過用兩個移車器對角操作,將車平行橫移出來。現在,14級的學生不認同用兩個移車器來操作的模式,認為它太笨重,一個人無法操作。他們決定改進移車器,發明一種移車寶,一個人能操作,重量輕體積小,還能輔助補胎,這一設想的基本設計已經被研發出來了。另一項正在研發的“全氣候智能電瓶車”是對電瓶車不能適應降雪、凍雨、積冰等特殊氣候條件,進行的功能改進。目前,這項發明正在和“浙江申林汽車部件有限公司”合作開發。
細小而實用的改進型發明,在中職教育中是實際的。學生在這類發明中獲得了自我肯定,也有了服務企業,進行技術革新的勇氣。
三、小結
以人為本、揚長合作、聚合共享,這就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它激發了人們更多的創業熱情,也推動了人們不斷去前行。有學者提出,在未來的經濟形態中,單純從事搬運的商人將不再存在,有創新思維的企業經營者才是話語權者。從這個角度出發,中職學校的創業創新教育,就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必需的教育。當然,它必須是以扎扎實實的專業能力訓練為基礎,正如美圖秀秀的蔡文勝所說的那樣:未來屬于那些傳統產業里懂互聯網的人,而不是那些懂互聯網但不懂傳統產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