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琰
摘要:學風建設是職業院校生存與發展的根基,也是職業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本文提出,針對當前職業院校在學風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與措施,是保證學風建設取得成效的前提與關鍵。
關鍵詞:職業院校 學風 對策
學風是學生集體或個人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帶有普遍性、傾向性、穩定性的態度、行為和作風。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學風建設有著特殊意義,它既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主要任務,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如何端正學生的學風,已成為職業院校上下共同關注的問題。下面就職業院校的學風建設談點筆者個人的認識。
一、當前職業院校學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高校擴招以及技校生免試入學,職業院校學生的生源素質逐年下降。以筆者學校2011級新生為例,在七八月進校之初就先后發生多起打架、偷竊、敲詐事件。正式開學以來,學風建設就成為學校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通過對學校各系中專班的調查發現,曠課生的比例平均占各班5%~8%,嚴重的班級甚至達到30%以上,在上課學生中,睡覺、玩手機的學生又占相當大的比例。
1.學生自身的問題
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這是導致學風不好的根本原因。很多學生進入職業院校以后,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沒有遠大的理想抱負。尤其是年齡偏小的中職生文化基礎較差,智力發展不平衡,進入學校后,學習明顯跟不上,從而導致學習上得過且過,缺乏上進心。還有不少學生存在“讀好讀壞一個樣,反正都要推薦打工”的錯誤思想,放松了學習,每天就是混日子。
2.學校教育方面的問題
首先,各職能部門的協調不夠,管理上有漏洞。很多教師錯誤地認為管理學生是學管部門的事,容易形成對學風管理“喊”的多“管”的少,宏觀上“管”的人多、微觀上“管”的人少的局面,難以構成有效的齊抓共管的學生管理機制。其次,對制度的執行不夠堅決、不夠到位。從制度的保障上來講,學校不乏各項嚴格縝密的制度,但關鍵是如何從制度層面轉向執行層面,是否可以將一項制度嚴格執行下去,同時無論面對的學生是誰,均能一視同仁,堅決執行到位。
3.教師教學方面的問題
部分教師缺乏責任心,上課應付了事,學生無法對所學課程產生興趣。學生對一些任課教師頗有微詞,從一個側面可以說是老師不負責任的教學導致學生不愿讀書、不想讀書。
二、加強職業院校學風建設的對策建議
1.建立健全制度,強化管理
良好學風的形成是和教學管理緊密聯系的。因此首先要健全和完善職業院校教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其次在建立健全規章制度的基礎上,要堅持從嚴治教,強化管理。只有嚴格執行制度,才能基本保證優良風氣的形成。因此,學校在管理中要嚴格按照校紀校規檢查、督促、獎懲。在管理活動中,嚴格做到教師與學生一視同仁,教師與學生同樣要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防止教育與管理脫節、教師隊伍與管理隊伍脫節的問題。
2.夯實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自身素質、能力直接影響班級管理的水平,也是學校班風、學風建設的關鍵因素。但許多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因循守舊”,仍然沿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導致管理效果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班級的學風建設。此外,還有一小部分班主任缺乏對班主任工作的熱愛與責任感,僅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從事這項工作,工作沒有激情、創造力,得過且過,這也影響了班級學風建設。因此,學校要大力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一方面定期開展班主任培訓,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選拔一批愛崗敬業、富有工作激情、熱愛班主任工作的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并對工作業績突出的班主任在評優評先、職稱晉聘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從而充分調動班主任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3.引入學生自我管理機制
當前許多職業院校有中職、自考、高職三種辦學層次。從學校各班級學風調查中反映出高職班級的班風、學風明顯優于中職班級。因此,筆者認為可從高職班級中選拔一批品學兼優、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學生擔任中職班級的“學生輔導員”,此舉可謂“一舉兩得”。一方面,他們與中職生年齡差距不大,有著共同語言、共同興趣愛好,沒有“代溝”,雙方的思想交流也更加順暢,便于架起學生與班主任之間溝通的“橋梁”;另一方面也鍛煉了高職生的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為其今后走向社會奠定基礎。
4.提升教學水平
學生能否“投身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因此,職業院校的教師有義務勤奮鉆研教學業務,對理論應本著“實用、頂用、夠用”的原則,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