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
摘要:本文以作者學校實訓中心建設為實例,從設備配置、文化氛圍、組織管理、軟件教材及社會服務等多方面探討實訓基地的基礎建設和后期拓展的思路,如何更好做到常規教學工作,以及實訓中心的拓展性功能的發掘。
關鍵詞:實訓中心 制藥 建設探索
高職教育的辦學類型及教育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的模式上,特別是在實踐教學上要有特色。結合筆者學校制藥實訓中心的運行情況,探討如何更好地建設實訓中心,服務學生,服務社會。
無錫衛生高等職業學校是一所具有悠久歷史的衛生類院校,2005年開設的藥學專業及陸續開辦的生物制藥技術(現更名為藥品生產技術)專業及藥物分析技術(現更名為藥品質量控制)專業,已經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大量的藥學類專業技術型人才。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近年來學校進一步加大了對藥學系的投入,于2012年建設新的藥學實訓中心,集生物制藥、藥劑及藥物分析為一體的制藥實訓中心。2014年9月起投入使用,更新了實訓場地的硬件條件。作為藥學系一員,新實訓中心既是今后的常用教學場地,也是技能大賽的集訓基地,通過思考及調研,筆者對實訓中心的基礎建設及拓展進行了總結。
一、設備配置齊全
藥學系的新實訓中心包括發酵與提取實訓室、液體制劑實訓室、固體制劑實訓室、生物制藥實訓室、精密儀器實訓室、藥物分析實訓室等,目前已經投入使用,實驗的硬件設備配置基本做到了新、齊、全。“新”是指根據學生就業單位的現狀與發展,依據實際技術、工藝、設備的發展情況,陸續對實訓室設備配置進行調整與更新,例如:新添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高速旋轉壓片機、-80℃低溫冰箱等先進的儀器設備。“齊”是指實訓設備在配置上,基本做到各型各類的儀器配置齊全,學生在實訓中,基本能做到不同工位上都能得到鍛煉。“全”指的是在實訓設備的數量上,注重投入,使學生在絕大部分的實訓項目中,都能做到獨立訓練,部分大型儀器操作必須分組進行的,也由相關老師帶教進行。
在今后實訓樓的設備配置建設上,建議少量增加相同儀器的不同廠家、不同型號,作為實訓教學的同類對比教學,這些拓展性的教學工作,可以更好地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接觸更多的儀器型號,開闊學生視野,適應工作需要。
二、實訓環境要仿真
1.基礎建設
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期望一直是學生在離開校園后能很快適應并投入工作環境,同時也是高職學生相較于本科生的一大優勢。那么如何能將優勢擴大化成為高職院校辦學的重要關注點。
筆者學校嘗試給予學生一個盡量貼近工作現場、生產車間等逼真的實訓氛圍,使學生在接近于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日常訓練。
藥學實訓中心的基礎建設工作緊緊圍繞著仿真設計理念。例如固體制劑實訓室改變傳統的1~2間教室為多間小型實訓室,將原來在同一空間的實訓操作,分別安排到各個房間,如:更衣室、原輔料室、稱量待發室等,借鑒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高度還原企業車間生產條件。小部分難以實現現場仿真的操作,借助實訓中心仿真機房的軟件模擬操作。
2.文化建設
除了基礎建設的仿真,文化氛圍也要仿真。通過組織各個教研組,設計實訓樓層的規章制度、流程、圖例,制作展板,力求將相應實訓室的主要工作內容及特色進行展示,讓學生更明晰自己在做什么以及怎么做。此外,嘗試借鑒國外實驗室,參與設計了插取式的門牌,將每周或該實訓室的安排展示在室外門牌上,有利于實訓室的管理。
實訓室的專業文化建設不能只學校單方面,如何調動學生參與文化建設,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感悟本專業也是我們建設實訓中心的目的之一。請學生參與設計實訓室的插卡牌,內容豐富,可以是實訓室的介紹、具體儀器設備的內容、甚至是名師工作室的成員成果展示,學生們是活潑開朗的90后,他們的設計讓人耳目一新,為實訓中心的文化增添了亮點。
三、配套實訓教材
實訓中心的各項硬件配置已經基本到位并運行,與之配套的實驗實訓教材,也就是“軟件”建設也要及時跟進。
當前教學中所用的實訓內容很多都是理論教材的配套實驗書,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很多實訓項目由于實訓對象的不可得(藥物、試劑限購),實訓儀器的不足等等問題,導致目前所使用的實驗教材存在明顯的不足。
動員專業老師,組織編寫緊貼生產實際、培養操作能力、適應職業環境、強化技能訓練的校本教材,是勢在必行的。建議學校動員有經驗的教師(包括實訓指導教師、技師)作為主編,并邀請生產、管理一線的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參與。
四、規范組織管理
隨著各教研組的實訓軟、硬件的增強,勢必要求實驗室人員對實驗設備的維護、實驗課堂的參與、實驗理論的強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問題也促使我們思考實訓中心的運行如何管理。
1.常規檢查
在上課期間,加強教學巡查。平時排課,也應考慮減輕實訓教師的工作量,留足實驗準備及實驗創新時間。
2.加強回訪
組織學生進行訪談,獲取反饋,利于實訓課堂的優化。
3.培訓學習
定期組織實訓帶教老師外出學習。例如新設備的使用和維護培訓、實驗室管理類的培訓等,逐步增強實驗人員的業務能力。
4.參加大賽
組織實訓帶教老師和理論老師參加相關專業的技能大賽,學習嚴謹規范化的操作,快速高效的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五、重視技能大賽
實訓中心的各項建設工作不僅僅服務于常規教學,也為技能大賽提供了便利。筆者學校從09年開始參加第二屆江蘇省職業學校技能大賽至今,已經八年了,主要參加工業分析檢驗(原化學檢驗技術)及藥物制壓片技術兩個項目。新實訓中心的落成與使用,很好地解決了技能大賽的硬件設備問題,尤其是藥物制壓片技術項目的條件得到了較大的提高,選手在高度仿真的競賽場地中訓練模擬,大大增強了比賽的信心。而工業分析檢驗項目的技能訓練場地條件也得以提高,選手能夠在恒溫的實訓間內進行操作訓練,特別有利于儀器校正,大大提高了數據的準確度。競賽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學校的選手,在工業分析檢驗和藥物制壓片技術兩項競賽中,學生選手均實現了金牌零的突破。
六、提高利用效率
實訓中心的建設投入耗資不菲,建設后期應考慮開源節流,提高實訓中心的利用率,進一步實現社會服務的功能。通過加強與企業、醫院及專業對口單位的合作,探尋單位合作的可行性,利用校內充足的硬件設備、場地條件及教師學生等軟件資源,進行有償服務,積極為校外單位的各級各類競賽、生產、科研,承擔簡單的、基礎性的服務。資金回報及場地利用率提高是顯著收益,但更重要的是教師與學生,通過與校外單位合作,與行業專家、技術人員的溝通交流,不僅利于教師的成長,也利于學生的工作,實現雙贏。目前學校已經開展的實訓服務主要有,作為市一級技能競賽的競賽場地,為省級技能大賽選拔選手;與省、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作,為該行業技能狀元競賽提供比賽及集訓的場地及設備,也為該競賽提供技能輔導。
現代實訓中心的建設不僅指前期的建造,更重要的是后期的維護和發展,如何在各個層面充分利用實訓中心的資源,為本校學生、為企事業單位、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走出校門,與兄弟院校、與相關企業,多溝通多學習,秉承服務的理念,一定能將我們的實訓建設發展的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