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劉志成
摘 要:“互聯網+”概念的提出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甚至顛覆了原有模式,從而使其開展一場新的模式創新。在此背景下農村積極發展信息化平臺建設,為迅速改善農村陳舊的面貌推波助瀾。然而有些農村信息化平臺在發展中出現“重建設輕效用”的問題,最終的應用效果與建設預期相差甚遠,從而產生了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文章將結合通信運營商在農村信息平臺化建設與運營中的多方面優勢,為平臺建設提供更適合的建設意見,為解決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辦法。
關鍵詞:農村信息化平臺;“最后一公里”問題;研究
前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盡管國家持續推進農村城鎮化,截至2015年底,我國仍有60346萬農村人口,占當年人口總數的43.9%,第一產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1]。如何更好的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高第一產業產值,切實的緩解“三農”問題,成為政府重點關切的問題。信息化平臺作為一種效率高覆蓋廣并由多種數字技術支撐的信息傳遞渠道無疑將會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途徑。農村信息化平臺迅速發展,但根據多地相關的問卷調查,農民和農企、農業組織對農村信息化平臺的利用率仍偏低,由此產生了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2]。王來等(2011)認為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不僅體現在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完善,更重要是體現在信息產品在農村的應用方面[3]。目前,如何讓農村信息化平臺用起來,如何使農民、農企、農業組織真正從平臺中獲取所需,如何讓平臺真正發揮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對平臺建設來說成為至關重要的問題。
1 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信息化平臺遍地開花,重復建設浪費資源
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通常由政府主導,根據每個地區各自的特點合理布置構建信息網絡。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絕大部分的農業信息資源甚至平臺資源是可以共享的,各地政府只需增加部分當地特色信息和應用即可實現信息服務的目的。但由于政府對信息化技術的共享特點不十分了解,又缺乏專業咨詢過程,使得建設重復嚴重,從而浪費了資源。
1.2 農村信息化平臺使用率低,信息化服務效果不佳,對農民缺乏使用指導
農村地區居住的人群多以務農為主。受傳統觀念和經濟水平影響,農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對此類平臺不夠重視,愿意主動學習如何應用和獲取信息的人少之又少,加之平臺投入使用后沒有專門的指導和培訓,這就使得信息化平臺建設完成后的使用率低,信息化服務的效果大打折扣。所以,目前來看,在農村地區普及信息化平臺應用的困難程度較大,除去建設成果本身的缺陷,最主要原因還是來自平臺使用者對平臺的認識不夠。
2 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產生原因
2.1 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缺乏科學性
在實際搭建農村信息化平臺基礎設施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問題較多,每個地區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很多的平臺由于是政府主導建設,因此設計團隊在初期的需求調研階段只考慮到政府的工作需要,而對其最主要使用主體——農民沒有做任何的需求調研與分析,導致平臺信息內容缺失,表達形式不易被農民理解,農民不會用不能用,極大降低應用效果。
2.2 農村信息化平臺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
農村信息化平臺發展良莠不齊的另一大原因是平臺建設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一方面,平臺種類沒有劃分清晰的界限。目前與農業農村有關的平臺有農業技術指導類、農業種養殖數據庫類、農村信息服務類、農產品交易電商等多種類別。每個農村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者都需要根據既定目標,依據一些科學的標準去衡量。另一方面,已有平臺各自為政,相互之間沒有形成合理的資源共享機制,使得每個平臺都成了一座信息孤島。因此,我們需要一套統一的農業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的標準和規范,這樣也有利于各大平臺的完善和對接。
2.3 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
農民得不到良好的信息和技術的培訓指導,很大程度源于農村的貧困。信息化專業人才的缺乏影響了我國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持續發展。農村常常伴隨著貧困的現狀,使得懂技術有能力的人紛紛遠離走向大城市。如此一來,留下的人大多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是能將網絡信息技術和農業科學技術相結合的人才更少之又少。農村信息建設的施工人員的專業業務能力不強,缺乏管理運營維修信息化建設的人才,信息建設的知識儲存不充足,致使信息化服務的效果較低。
3 利用通信運營商優勢解決農村信息化平臺“最后一公里”問題
3.1 科學規劃與設計,提高建設效率
信息化平臺的建設要想達到理想的效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根據使用者需求進行合理的設計。農村信息化的平臺建設除了要有對使用對象的準確的需求分析,更要有專業的信息技術團隊給予科學的規劃和設計。通信運營商具有優秀的信息化建設技術支撐團隊,有完善的信息化建設合作流程,有豐富的平臺建設經驗,對農村政府平臺建設的需求更加了解,能夠更貼切的設計出滿足政府和農民需求的信息化平臺,從而盡量避免設計不實用,導致建設的效果偏離目標。
3.2 整合農業信息資源,實現信息多渠道平臺共享
政府是農村信息化建設的主導者,在構建信息化建設的平臺時,需要將農業信息,農村市場的信息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對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規劃更新,促進信息共享,為農民提供有用的務實的信息。通信運營商擁有龐大的云數據資源,有能力整合政府所需的農村需求信息,并且通過大數據可以分析出農民的使用習慣與信息需求傾向,這些信息能夠指導政府對農村地區的管理,為政府的決策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從而進一步加強執政能力和完善對農民的服務。
3.3 加強信息化平臺應用指導與培訓,提高建設效能
在農村信息化發展和信息服務工作中,“最后一公里”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究其原因,是農村技術人員缺乏,無法滿足大量的農民的信息需求。相比于其他大型信息化服務公司,通信運營商的優勢在豐富的人力資源上得以充分顯現。運營商在村鎮支局有豐富的高素質人力資源,通過建立從上到下長久的專業培訓機制,可使其在農村的信息化平臺應用指導和培訓中發揮巨大作用。
4 結束語
農村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僅需要政府的主導,更需要通信運營商的鼎力相助,并對其提供資金的幫助和必要的政策扶持,從而調動企業的積極性,發揮其開發、管理和運營的優勢,借助運營商對信息化建設的熟悉和高超的技術,共同完成農村信息化建設的工作,促進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
[2]王蓮,陳曉慧.吉林省農業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問題成因及對策[J].農村經濟學,2014(21):334-338.
[3]王來,馬鑫.農村信息化發展“最后一公里”問題淺析[J].農業科技管理,2011(3):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