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錦艷
實驗是初中物理最有趣的部分,而且大部分的物理定義都是從實驗中得出來的,所以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發揮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作用?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利用演示實驗,活躍課堂氣氛
初中生剛剛開始接觸物理,對一切未知都充滿好奇,所以教師要利用這個良性的心理,在課堂上演示實驗,通過實驗的有趣性,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一節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演示實驗,把這節課的氣氛帶動起來,讓這一節課有一個活躍的基調.教師的語言要幽默,把學生的注意力調動起來,讓學生的興趣可以集中在實驗上.教師要把實驗的重點穿插在演示過程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實驗,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分析實驗的原理,然后教師進行引導和補充,自然引出課堂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探究“聲音的響度和振幅的關系、音調和頻率的關系”時,教師可以演示實驗.所需的器材非常簡單:一把鋼尺.盡量讓學生參與實驗,找一個學生按住鋼尺的一端,緊壓在平整的桌面上,另外一端伸出桌面,伸出桌面鋼尺長度保持不變,讓另一個學生用不同大小的力撥動鋼尺,觀察它振動幅度的不同,讓其他學生比較兩次聲音的不同.再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相同的力撥動鋼尺,讓其振動,再次比較兩次聲音音調的高低.讓按住鋼尺的學生發表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實驗和觀察可以得出相應的結論:同一聲源,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頻率越快,音調越高.在這個實驗中,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教師只是起到輔助作用.這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對這堂課充滿期待.
二、利用學生實驗,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有些學生反映說:“學會的新知識不知道怎么用,也不知道應該用在哪.”這是因為對這部分內容掌握的不透徹,沒有理解相關定理、公式、概念的涵義.這些內容都是通過實驗得出來的,同樣這些內容可以通過實驗來鞏固,從而掌握所學知識.實驗不僅僅可以推論新知識,也可以讓所學知識靈活性更強.在做實驗的過程中,運用學會的知識,結合實驗現象和統計數據推論出新的知識,不僅能讓學生熟練掌握知識,也能讓學生意識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物質的物理屬性”時,有一個重要實驗:天平的使用.這個實驗的易錯點有很多,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這些內容:天平要放置于水平工作臺上、游碼必須歸零、平衡螺母調零、謹記左物右碼、用鑷子取用砝碼、砝碼記得歸位、測量物體質量不能調節平衡螺母、待測物體的總質量要小于等于所有砝碼質量之和、潮濕物品或者化學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盤上.在使用天平時,要嚴格按照課本上的步驟:把天平水平放置,游碼移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處,然后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線處,放物品時注意左物右碼,最后根據砝碼的質量和游碼的示數讀出物體的質量.在實驗操作中,有利于學生記住這些注意事項.
三、正視實驗報告,為學生解實驗題打基礎
教師要引導學生注重實驗報告的書寫,保證實驗報告的嚴謹性,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實驗報告的總結,尤其是每個人的心得體會,每個人的分工是不一樣的,所以體會到的東西也是不一樣的.教師要監督學生正視實驗報告,認真對待每一次的實驗報告,為學生在考試中解實驗題打基礎.
例如,在做“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后,書寫實驗報告時,要注意它有一塊內容是“實驗猜想”,在每一個實驗題中都會有一個問題需要填寫,所以要認真對待這一個知識點.這個實驗的猜想是: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大小有關,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這只是猜測,所以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沒有標準答案,只要答案是和本次實驗有關系就可以.要注意猜想的措辭,如“可能”“有關”,不要說“一定”,也不要說一些肯定的關系.這只是猜想,需要后邊的實驗去證明它的真實性.實驗驗證時,要相對應這三個猜想進行三次實驗,從而得出實驗結論:接觸面的粗糙程度和壓力的大小會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學生要注意書寫實驗報告的規范性,注重結論的嚴謹性和科學性,從而在考試時完整地解答實驗題.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引導學生重視實驗報告的書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從而發揮實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