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曉肆
摘要:分析考試結果是學業評價的重要環節,通常是以分數來表示考試結果的.在學業評價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及家長正確對待分數,發揮分數的積極功能,認真做好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關鍵詞:考試結果問題
分數是教師常用的評定學業成績的方法.分數對于學業評價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教師要正確地運用辯證的觀點,全面認識分數的作用,正確地對待、運用分數,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一個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每天要做老師布置的作業,常常做到深夜才能睡覺,每次考試都膽戰心驚,唯恐自己考不好對不起老師.我考試取得好成績了,老師跟媽媽都喜笑顏開;如果考不好,我就成了他們攻擊的對象.在他們的眼里,分數比任何東西都寶貴.”這則中學生寫的真實日記,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中學生對“考試教育”“分數高于一切”的無奈和苦悶.這說明學生平時學習心理壓力很大,以至發出“爸爸,媽媽,難道分數才是你們的孩子”的呼喊.至于學困生,面對老師和周圍同學產生的無形壓力就更可想而知.其實,分數和成績并不完全對等,分數可以反映成績,但分數不等于成績.一次沒考好,可能是考題的因素,有馬虎的因素,家長要正確對待,要幫助學生分析這次沒考好的原因,而因一次沒考好或學習有問題,不幫助學生分析原因,不進行說服教育,對孩子進行呵斥,有的甚至打罵,是對孩子人格的不尊重,結果會把孩子“逼”上下坡路,產生不良后果.面對考試成績,教師應該仔細分析學生的實際能力有沒有進步,注意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比單純追求分數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分數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從檢驗學習的角度來說,分數具有一定的公平性和真實性,然而分數并不是估量一個學生得失的唯一標準.教師要客觀地看待分數,既不能過分輕視分數,也不要把分數看得過于神圣.
一、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分數
1.以平和心態面對成績.對待考試成績,有兩種常見的現象:有些學生過分緊張,把每一次考試看得至關重要,考好了欣喜若狂,考砸了垂頭喪氣;有些學生過分放松,對自身要求甚低,考好考壞無所謂,都不放在心上.這兩種態度都是不可取的.教師和家長也應保持“平常心”,引導學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考好了,當然高興,但不驕傲,而是踏踏實實投入到之后的學習中;考砸了,肯定會傷心,但不氣餒,而是仔細分析原因.學生只有用這樣的“平常心”對待考試成績,才能擺脫成功或失敗對自己的負面影響,才能在“忘我”的氣氛中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踏實過好每一天,注重自己的學習過程,過程好,結果自然好.
2.理解分數的考試意義.分數不是衡量學習成績的唯一標準,每一次考試并不是一個句號,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分數固然奠定人生未來的基礎,但是不能決定一切,好成績固然重要,但健康的體魄、高尚的品德更重要.教師要教育學生在學習中提高自己的素質和修養,不讓天性在考試的壓力下泯滅,不要為了分數而扔掉許多成長中本該有的東西.
二、幫助學生提高分數
1.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考試成績,找出自己的優勢和差距.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的單科成績,看看自己的每一科成績與班級平均分相比,是高還是低,高則說明你有優勢,低則說明那是你的薄弱科目.明白自己的優勢學科是哪些,薄弱學科是哪科,以便在制定下一階段學習計劃時能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時間和分配精力.
2.引導學生擅用總分或總平均分來衡量自己.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在班級、年級的大致位置,與自己的過去比一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不要緊盯著自己的排名,更不能被排名左右,要學會分析自己進步和退步的原因,可以找任課教師談談心,聽聽老師對自己的分析和建議,也可以和家長談談,把考試成績以及對成績的分析和認識告訴他們,爭取得到他們的理解和幫助.
3.深入分析丟分的原因,以便“對癥下藥”.考試中滿分通常不多.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或多或少都會有些遺憾,都需要總結經驗,找出丟分的原因.在聽老師講評試卷時,學生要特別注意自己做錯、丟分的試題,老師是如何分析解答的,自己為什么出錯,而不能只是簡單地將正確答案寫在試卷上,并且要深入分析出錯的原因,是知識缺漏,還是解題方法、技巧問題;是審題目不嚴,還是推理、計算錯誤.同時,學生還要用心記,像老師批改試卷一樣認真地為自己的試卷做些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