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冬林
80后、90后的眼鏡消費觀
文/彭冬林
如今,80后大多已邁入而立之年,而緊隨其后的90后也逐漸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80后、90后早已經是消費的主流群體,并影響著整個社會大眾的消費觀。據統計,80后、90后占據我國30%的人口,從2014年往后推10年時間,這一批人收入增長會達到30000億美金的規模,他們的消費行為判斷和改變,將決定下一個大的消費領域的機會來自于哪里。與此同時,這一部分群體,比以往的消費者更加挑剔和追求自我個性化,在注重性價比的同時訴求更直觀、簡潔,可以說他們的消費理念在于如何更聰明地消費。
眼鏡產品一直以來被商家強調其功能性,而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除了原有的光學功能性,人們更加注重眼鏡的裝飾性。對于患有近視的80后、90后消費者而言,一部分人為了美觀、便捷而選擇隱形眼鏡,也有一部分人愿意選擇一副有個人屬性的框架眼鏡。實際上,一副框架眼鏡不只是解決看得清、看得見的問題,還能夠提升個人品位,并且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身份的象征。
品牌、材質、鏡片、款式、搭配、功能……在購買眼鏡的時候,80后、90后消費者有著各自的消費偏好,而消費體驗也各不相同。筆者在某準一線城市的繁華步行街,隨機采訪了兩位具有代表性的消費者,一起來看看他們的眼鏡消費觀吧。
80后代表:龍哥
職業:水產市場個體戶
1982年出生的龍哥,目前在水產海鮮批發市場從事個體生意,每天與當地各大酒樓、零售顧客打交道,同時自己開了一家水產貿易公司。一身休閑裝扮,配上一副黑框眼鏡,龍哥儼然一文質彬彬的時尚達人,一點沒有快要奔四的感覺。
談及與眼鏡的緣分,還要追溯到10多年前。龍哥告訴筆者:“配人生第一副眼鏡的時候,剛在這座城市立足,我還沒有近視,只是單純覺得戴眼鏡很帥、很酷,于是就在當地一家知名的眼鏡連鎖店花450元配了一副,戴上眼鏡之后,覺得自己也有了武裝,能夠在鏡片后面認真觀察世界而不被發現。”
十幾年過去了,社會在不斷地發展、進步,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有了質的提升,原本初來乍到的外鄉人龍哥,如今也變得有些許的社會地位,眼睛也開始有了度數。不過和大多數消費者一樣,對于眼睛的健康狀況,龍哥沒有特別關注,只在有明顯不適的時候才會去醫院或者眼鏡店進行專業的視光檢查。“我有100多度的近視,平時不戴眼鏡也能夠正常生活、工作,戴上眼鏡主要是為了凹造型,顯得有文化一些。”龍哥如是說。
龍哥對眼鏡情有獨鐘,是典型的一人多鏡人士,很注重場合和服裝與眼鏡的搭配,經常去逛眼鏡店,留意新上市的眼鏡產品。在上個月的一次朋友聚會中,由于看到朋友戴了一款設計師品牌的鏡框,覺得特別有型,于是他也下定決心抽空去買一副。對于在網上購買眼鏡的行為,龍哥表示:“我還是更加信任實體店,一方面知名的零售品牌會提供專業的服務,另一方面我能切身試戴不同的款式,眼鏡的品牌和質量也比網上有保障。”對于眼鏡產品,龍哥的需求單點明了:一定要是大品牌,低調奢華有內涵。“對于像我這類在商場上的人而言,經常會接觸不同層次的人群,同時對自身的形象也比較注意。平時也沒有那么多時間和經歷去挑選比對眼鏡,鑒于‘大品牌的一定是好的(產品)’,知名度高的大品牌眼鏡是最適合的,有時候品牌就是身份。”此外,除了品牌知名度,眼鏡的舒適度也是龍哥比較關注的。
對于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眼鏡,比如防藍光、抗疲勞、駕駛鏡、近視太陽鏡等,龍哥表示自己知道一些,之前有朋友向他推薦過變色鏡片,準備去配一副開車的時候戴。“感覺眼鏡的世界挺豐富多彩的,功能性眼鏡確實讓有近視的人群生活、工作更加便利了。”龍哥說。
90后代表:爽爽
職業:上市房企招商專員
爽爽是某上市房地產公司商業部招商專員, 作為典型的90后,平時十分注重穿著打扮,在朋友圈里是個十足的潮流風向標。由于工作性質經常會接觸各行各業的老板、企業招商拓展人員,對自身專業性、靈活性要求比較高,而一副復古圓框金屬眼鏡則讓她在展示專業性的同時也保有屬于90后的個性。
談起初次戴鏡體驗,爽爽表示實屬無奈:“之前我有100多度近視,平時不怎么戴眼鏡,但開車的時候經常看不清路標以至于走錯路,影響工作,又考慮到安全等原因,還是去配了一副眼鏡。”對于在很多的90后年輕人中接受度很廣的隱形眼鏡,她表示自己暫時不會考慮,“現在長時間面對電腦辦公,手機不離身、經常加班,長時間用眼本來就容易疲勞,戴框架眼鏡在疲勞、不舒服的時候還可以摘下來,而隱形眼鏡的摘取就不是那么隨意了。畢竟是和眼睛親密接觸的東西,相比于隱形眼鏡,我還是更喜歡戴框架,因為它能修飾我的臉型,起到裝飾作用。”
對于購買眼鏡的途徑以及在購買眼鏡時的關注點,爽爽告訴筆者,自己比較喜歡逛一些比較有時尚感的眼鏡店,選擇一些有品位、設計感強的鏡架。由于本身從事招商工作,經常出入各大商場,所以購買眼鏡也主要在商場眼鏡店。“學生時代我曾經陪同學在步行街的眼鏡店配過一次眼鏡,可以選擇的眼鏡款式相對來說比較少,要么是價格太高承受不了,要么就是款式太老氣了。現在不一樣了,很多眼鏡店開到了商場里,在款式、品牌等方面也進行了更多的調整,比較適合像我這樣既要求款式、品牌又要求設計感的顧客。”實際上,如今進駐購物中心、商場的眼鏡店不在少數,不論是快時尚眼鏡品牌如木九十、wow,還是一些高端眼鏡零售品牌如溥儀眼鏡、亮視點等,均將購物中心、商場作為一個重要的店址布局。而諸如爽爽這類看重時尚、款式以及設計感、品質及性價比的顧客,已經逐漸成為這類店鋪爭奪的群體。
在采訪過程中,爽爽時不時地用手去推動鼻梁上的眼鏡,面對筆者“是否覺得眼鏡戴著不舒服”的詢問時,她告訴筆者,這是習慣性的動作,“現在經常戴著眼鏡,有時候會有一種錯覺,覺得經常戴了眼鏡度數就會越來越高,以后摘不了眼鏡了。”事實上,在走訪過程中,諸如“是不是經常戴著眼鏡久了之后就會習慣,摘不下來了”“眼鏡戴久了度數就會增加”這類問題經常被問及,不少顧客盡管在眼鏡店配眼鏡的時候已經被驗光人員明確告知“成年之后,保持正確的用眼習慣以及注意用眼衛生,配戴眼鏡矯正視力,眼睛的度數不會有大的增加”,但他們仍然會陷入“經常戴眼鏡會使度數增加”的誤區。
像龍哥、爽爽這樣的80后、90后消費者,也是目前中國主流眼鏡消費群體的縮影,這類消費群體有3個顯著的特點:
1.消費者理念和知識逐漸升級,并帶來消費升級。眼鏡從原來的解決視力問題,到如今的功能性、裝飾性等作用,消費者對于眼鏡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小到顏色、配件,大到品牌、款式,這些是消費者為之買單的因素之一。
2.消費習慣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有著更高比例的線上化、體驗式、社群性消費。80后、90后消費者更追求個性化,并且容易受社交影響,選擇屬于自己圈層、有一定身份象征的產品。
3.消費內容在不斷迭代。80后、90后消費者更傾向于追求高品質、新品類的商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