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林劉雄李罡沈成艷徐小羽
(1.湖北省咸寧市植保站 437100;2.湖北省通城縣植保站 437400;
3.湖北百米生物實業有限公司 437100;4.湖北省通城縣農藥管理站 437400)
“生物導彈”防控水稻稻縱卷葉螟田間效果初探
洪海林1劉雄2李罡3沈成艷1徐小羽4
(1.湖北省咸寧市植保站 437100;2.湖北省通城縣植保站 437400;
3.湖北百米生物實業有限公司 437100;4.湖北省通城縣農藥管理站 437400)
為探討生物導彈(病毒·赤眼蜂殺蟲卡)對水稻稻縱卷葉螟防控效果,我們于2016年在通城縣四莊鄉華家村開展了生物導彈防治水稻稻縱卷葉螟試驗。
1.1 供試作物和靶標生物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黃華占。
靶標生物:稻縱卷葉螟。
1.2 材料與藥劑
生物導彈(毒·蜂殺蟲卡,生物導彈包含蜂量1萬頭,昆蟲病毒6億)為湖北百米生物實業有限公司生產提供;
化學防治藥劑10%稻騰懸浮劑(3.3%阿維菌素乳油+6.7%氟蟲雙酰胺)為德國拜耳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3 試驗田基本情況
試驗設在湖北通城縣四莊鄉華家村中稻區,自然灌溉條件好,陽光充足,前茬作物為冬閑田,所有試驗小區的栽培條件一致,試驗田為壤土,肥力中等,歷年稻縱卷葉螟危害較重,水稻品種為黃華占,5月23日進行直播,5.2萬蔸/667m2,田間為常規管理。試驗前20d及試驗期間試驗區內,未進行其它病蟲害的防治。
1.4 試驗設計
試驗設A(田間投放生物導彈)、B(田間使用藥劑10%稻騰懸浮劑)、C(對照田)三個處理,各處理之間設置隔離帶,隔離帶寬度100m。試驗田周圍設保護區,以防生物導彈或藥劑相互干擾。每個處理三次重復。
處理A:田間投放生物導彈,投放面積0.8hm2(各重復0.27hm2)。投放生物導彈2次,投放生物導彈田每667m2投放3個點,每個點投放1枚生物導彈,將生物導彈卵卡掛在稻株葉片上,第一次投放生物導彈時間為稻縱卷葉螟始盛期7月19日,間隔5d(7月24日)第二次投放生物導彈,每667m2投放3枚。
處理B:化學防治田,面積0.4hm2(各重復0.13hm2)。化學藥劑防治田施藥2次,笫1次施藥時間7月19日,第二次施藥時間7月28日,使用藥劑10%稻騰懸浮劑,施用量30mL/667m2。
處理C:不防田,面積133.4m2。不對稻縱卷葉螟進行藥劑防治,也不用生物導彈。
1.5 試驗期間天氣情況
第一次投放生物導彈和施藥當天為晴天,最高氣溫32.1℃、最低氣溫24.1℃,平均氣溫28.1℃,平均相對濕度75%,第二次投放生物導彈當天為晴天,最高氣溫33.2℃、最低氣溫24.9℃,平均氣溫28.7℃,平均相對濕度85%,第二次施藥當天為晴天,最高氣溫33.4℃、最低氣溫25.1℃,平均氣溫28.8℃,平均相對濕度80%,投放生物導彈第4d~5d和第11d~13d有小到中雨或陣雨,降雨量分別為18.6mm、1.6mm、3.9mm,21.4mm,4.8mm,試驗期間平均氣溫26.1℃~29.2℃,最高氣溫33.4℃,最低氣溫23.4℃、降雨正常偏多,整個試驗期間未出現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惡劣氣象因素,氣象因素有利于稻縱卷葉螟的繁殖與為害。
1.6 效果調查
1.6.1 調查時間
7月19日投放第一次生物導彈,7月24日投放第二次生物導彈,生物導彈投放后5d開始出蜂,連續出蜂5d后,分別在第一次投放生物導彈第10d、第15d調查試驗各處理稻縱卷葉螟卷葉率。
1.6.2 調查方法
每小區5點取樣,每點5叢共查25叢稻,統計總葉片數、卷葉數,計算卷葉率,并與對照卷葉率比較計算防效。
1.6.3 藥效計算方法

注:CK1——對照區藥后卷葉率
PT1——處理區藥后卷葉率
2.1 試驗結果
調查數據、試驗結果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1、表2。
2.2 試驗結果分析
由表2看出:投放生物導彈(3枚/667m2)、化學防治(10%稻騰懸浮劑30mL/667m2)第10d防效分別為48.77%、31.30%;投放生物導彈(3枚/667m2)、化學防治(10%稻騰懸浮劑30mL/667m2)第15d防效分別為79.63%、69.47%。采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投放生物導彈(3枚/667m2)與化學防治(10%稻騰懸浮劑30mL/667m2)相比,第10d、第15d防效均達顯著差異,防效好,投放生物導彈3枚/667m2防效優于10%稻騰懸浮劑30mL /667m2防效。

表1 毒·蜂殺蟲卡(俗稱生物導彈)防治稻縱卷葉螟試驗結果(2016年)

表2 毒·蜂殺蟲卡(俗稱生物導彈)防治稻縱卷葉螟試驗結果統計
通過田間防效試驗和以上分析得出,在稻田使用生物導彈,可有效防治稻縱卷葉螟的為害,防效優于10%稻騰懸浮劑,對作物及田間天敵安全,防效好,對農藥減量化使用,保持稻田生態平衡意義重大,是稻縱卷葉螟生物防治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可以大面積推廣應用。推薦使用劑量:生物導彈3枚/667m2。
S481+9
B
1005-6114(2017)01-032-002
2016-11-21
洪海林(1963-),男,正高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植保技術研究與推廣工作。Tel:15926932996,E-mail:ling63072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