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紅波

摘要:目的 研究對腦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其臨床療效的影響。方法 將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劃分為對照組50例與干預組50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神經內科疾病治療與護理服務,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早期實施康復護理措施,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對照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86%,干預組為98%,干預組治療效果較好,P<0.05。結論 針對腦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復護理及肢體鍛煉措施,患者臨床療效較為樂觀。
關鍵詞:康復護理;腦卒中;神經內科;臨床療效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之一,其發病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主要由于腦血管出現粥樣動脈硬化導致血液流通不暢引起相應功能障礙,患者發病前可能出現頭暈、主訴頭痛等,且腦卒中疾病致殘率較高,患者發病后需接受較長時間治療。而針對此種情況,護士應積極評估患者疾病治療進展、判斷其身心狀態,結合機體表現與患者需求等因素綜合制定早期康復護理計劃,可有效提高患者預后療效[1-2]。本文探討對腦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臨床療效的影響,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0例腦卒中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其劃分為對照組50例與干預組50例,對照組包括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齡范圍在35~69歲,平均為(51.5±4.8)歲,病程2~6年,平均為(4.1±0.5)年,機體左側偏癱為32例、右側偏癱為18例;干預組包括男性36例、女性14例,年齡38~72歲,平均為(55.8±5.6)歲,病程3~8年,平均為(5.5±1.0)年,左側偏癱30例、右側為20例。納入標準[3]:所有患者臨床表現、經影像學相關檢查結果確診為腦卒中;本次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同意;需排除存在其他嚴重并發癥的患者,排除存在精神異常表現的患者。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康復護理 對照組患者接受臨床常規護理服務,包括及時遵醫囑為患者用藥,常規溶栓治療、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及時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表現,重點監測血壓,及時使用降壓藥控制病情,以及神經營養藥物等。常規降顱壓,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與家屬積極溝通,安撫其內心緊張情緒,提供較好治療環境,做好生活護理,進行皮膚清潔等,與患者積極溝通,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干預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提供早期康復護理,包括:①做好心理護理服務,積極與患者溝通,評估其內心不良情緒表現,根據不同性格患者采用針對性溝通方式,為患者講解腦卒中疾病病理、疾病進展、康復護理要點、預后等知識,及時解釋治療現狀,促進護患關系,建立基礎信任,緩解患者內心焦慮狀態,提高治療信心。②護士應及時詢問患者需求,并及時滿足,腦卒中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程度后遺癥表現,因此在患者病情好轉后應早期提供康復干預,做好并發癥預防措施,日常治療期間積極觀察患者體征變化,關注呼吸表現,給予吸痰護理。觀察各種引流管情況,記錄機體出入量,及時協助患者做床上被動肢體活動,建立翻身卡,定時協助患者翻身,預防壓瘡發生[4]。③積極按摩患者肢體,采用理療包括電刺激、穴位按摩等方法促進肢體感覺,日常休息時將患者肢體擺放在功能位置,每日協助患者做肢體鍛煉活動,應注意適度原則;首先幫助患者練習床上坐起、逐漸向離床活動過渡。囑咐家屬積極陪伴患者共同進行訓練,積極完成訓練內容,做好出院指導工作,告知家庭護理要點,定期電話隨訪,提供健康宣教措施,囑咐患者定期來院復查,堅持肢體運動鍛煉。
1.3觀察指標 判斷患者臨床療效[5],指標包括顯效:患者經干預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有效:上述評分減少程度>40%;一般:減少>20%;無效:評分減少<2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總結臨床療效,對照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86%,干預組為98%,干預組治療效果較好,P<0.05,見表1。
3 討論
因腦卒中患者多伴隨相關神經功能異常表現,因此早期提供康復護理十分必要,腦卒中發病后,由于病情突然發作且較重,大多患者伴隨偏癱、吞咽障礙等表現,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患者自理能力受到限制,往往伴隨嚴重心理焦慮表現,且長期治療對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因此提供早期康復護理,加強心理與運動能力干預后患者臨床療效較好。
本次研究得出結果為,對干預組患者在常規腦卒中疾病治療與護理服務基礎上增加早期康復護理措施,對照組患者臨床有效率為86%,干預組為98%,干預組治療效果較好。得出結論稱,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幫助患者恢復相關肢體功能,提高其自我照顧能力及生活質量情況。而王玉紅、劉冰之等學者經研究表示[6],對腦卒中患者提供早期康復護理服務,對照組有效率為78.57%,康復護理組有效率為92.85%,證實本次研究結果,兩組結論存在相符之處。
綜上所述,針對腦卒中患者早期提供康復護理及肢體鍛煉措施,包括做好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病情觀察、提供肢體按摩、康復指導,同時做好用藥等基礎護理,大部分患者治療配合度較好,提高臨床療效,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通過加強治療過程中的心理干預,患者心理焦慮情緒改善較好。
參考文獻:
[1]洪顯釵,舒美春,留盈盈,等.集束化護理對腦卒中吞咽功能障礙患者康復效果及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8):950-953.
[2]張翠娣,魯劍萍,黃芳,等.中醫養生理論對腦卒中恢復期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445-1446.
[3]趙生鳳,陳玲莉,周紅麗,等.多形式綜合訓練在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護理與康復,2014,13(6):592-593.
[4]金曉瓊,陳欣瓊,林斯,等.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4):373-375.
[5]符艷,姚秀高.漸進式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效果分析[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3):96-98.
[6]李慧萍,張蘭萍,孫玉勤,等.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療效[J].中國康復,2014,29(1):56.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