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紅
摘要:目的 分析總結對剖宮產術后出血的原因、觀察、護理對策及預防措施。方法 對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住院患者中30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的觀察與護理,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統計分析。結果 經過護理,30例患者全部出血量由減少到恢復正常水平,26例患者痊愈,4例好轉,無1例死亡。出血原因中宮縮乏力占19例(63.9%),巨大兒占3例(15.7%),疤痕子宮占2例(6.66%),妊娠高血壓綜合癥占2例(6.6%),前置胎盤占1例(3.33%),胎盤粘連占3例(15.7%)。結論 只有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重視高危孕產婦,做好產程監護,加強護理觀察與急救,才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挽救患者生命。
關鍵詞:剖宮產;產后出血;觀察;護理
近幾年,隨著我國醫療設備的完善,醫療水平的提升,孕產婦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是產后出血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卻始終沒有改變。據有關統計,當前產后出血的發病率占到總分娩數的2%~3%[1]。原因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的進步, 剖宮產的手術指征逐步放寬,手術治療能有效解除孕婦及胎兒危急狀態,但增加了術后出血的危險,嚴重威脅產婦的生命。常常出乎意料之外,如搶救不及時,可直接危及產婦生命。因此,對產后出血相關因素的觀察、預防及正確的搶救和護理可以降低孕產婦死亡率。下面就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30例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的觀察、護理、分析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5年5月我院住院產婦中剖宮產825例,產后出血30例,發生率為3.63%,其中年齡21~29歲,平均28.5歲,初產婦24例,經產婦6例,孕周35~42w,平均39.2 w,出血量500~1800 ml,平均出血量726 ml,其中500~1000 ml者28例,1000~1500 ml者2例。
1.2臨床資料
1.2.1李××,女28歲,宮內孕第一胎38+6 w,因“第二產程延長”行剖宮產術,術中出血400 ml,術后回房1 h,患者主訴頭暈、眼花、出冷汗,查體: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表情淡漠,脈搏快而細弱,血壓80/50 mmHg,檢查腹部已摸不到宮底,立即按摩,推壓宮底部時,擠出積血約700 ml,診斷為:“子宮收縮乏力型產后出血、失血性休克”。即刻徒手按摩子宮,建立雙側靜脈通路(一路10%葡萄糖加入20 U縮宮素靜脈點滴,另一路復方氯化鈉靜脈點滴),給與氧氣吸入(3 L/min)舌下含服米索前列腺醇1片,10 min后,子宮收縮好轉,輪廓清楚,宮底平臍。遵醫囑腹部壓砂袋,繼續給予液體靜滴,30 min觀察一次生命體征,并給予4U濃縮紅細胞輸注,隨時觀察面色,神志,出血量,尿量等變化,30 min后,患者血壓 120/80 mmHg,四肢漸暖,面色轉紅潤,宮底臍下一指,陰道出血量明顯減少,約10 ml。搶救成功!
1.2.2張××,女,34歲,主因“宮內孕第三胎39+2 w,疤痕子宮,雙胎”行剖宮產術,術中分娩兩女嬰,新生兒娩出后25 min,胎盤仍未剝離 ,術中出血量逐漸增多,約800 ml,查體:產婦表情淡漠,脈搏100次/min,血壓90/60 mmHg,考慮“胎盤部分粘連”,立即徒手剝離胎盤,術中發現胎盤部分貼于宮壁上,剝離完全后按摩子宮,出血減少,血壓110/70 mmHg、脈搏80次/min,遵醫囑給與10%葡萄糖加縮宮素20 U靜脈點滴并給與抗生素及補液治療。搶救成功!
1.3診斷標準 產后出血指胎兒娩出后24 h內陰道失血量達到或超過500 ml,多發生在產后2 h內,是分娩期嚴重并發癥,為產婦死亡的首要原因[2]。失血性休克指低血容量致血壓下降、面色蒼白、皮膚濕冷、頭暈、脈搏快弱,嚴重時伴有心悸及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尿量減少等臨床表現
1.4診斷方法 產后出血容易診斷,但臨床上估計陰道出血量往往偏少。較客觀檢測出血量的方法有:①稱重法:將產后敷料稱重減去產前敷料重量,為失血量(血液比重為1.05 g=1 ml);②容積法:用專用的產后接血容器,把所收集的血用量杯測量;③面積法:將血液浸濕的面積按10 cm×10 cm=10ml,即每1 cm2為1 ml計算失血量。④根據失血性休克程度估計失血量(為粗略估計):休克指數=脈率÷收縮壓。指數=0.5,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數=1,丟失血量10%~30%(500~1500 ml血容量),指數=1.5,丟失血量30%~50%(1500~2500 ml血容量),指數=2.0,丟失血量50%~70%(2500~3500 ml血容 量)[3]。
1.5產后出血的觀察與護理
1.5.1每30 min觀察一次生命體征 密切注意產婦的神志、表情、體溫、血壓(如有忽高忽低應密切注意),尿量、皮膚顏色、四肢末梢微循環、血氧飽和度變化,維持血氧飽和度在90%以上,且要詳盡記錄。保持鼻導管的通暢,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尿量應不低于30 ml/h為宜。
1.5.2 警惕內出血 術后嚴密觀察子宮收縮情況、子宮軟硬度及宮底有無升高。警惕有內出血而無陰道流血的假象,產婦主訴口渴、心慌、頭暈和(或)伴面色蒼白、出冷汗、打哈欠、呼吸急促甚至煩躁不安為休克征象。查找出血原因并止血,糾正休克,及早預防感染,配合急救,對產婦的預后非常重要。
1.5.3 協助醫生迅速止血 保證有效血液循環,選擇粗而直的血管,迅速建立2條或2條以上的靜脈留置針(16-18號為宜)通路,若穿刺困難做好靜脈切開準備,保證快速輸液、輸血。宮縮乏力性出血應按摩子宮將宮腔內積血排出,并在子宮肌層給予宮縮劑加強宮縮,同時做好實施宮腔填塞或盆腔血管結扎術的準備;軟產道損傷性出血應及時無誤修補縫合;胎盤因素導致的大出血,及時取出胎盤,注意胎盤、胎膜的完整性以及有無副胎盤的存在;凝血功能障礙性出血應根據病種類型選擇合適血制品與抗凝藥物。還可采用米索前列醇口服或直腸給藥,能迅速提高母血中前列腺素的水平,使子宮處于持續且較強的收縮狀態,有效解決因宮縮乏力而導致的產后出血[4]。
1.5.4心理護理 突如其來的陰道流血,產婦往往會表現出異常驚恐、恐懼、手足無措,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心理護理,增加安全感,緩解產婦精神緊張程度。
1.5.5 飲食護理 術后6 h進食流質、半流質飲食,禁忌奶、糖類,以防發生腸脹氣。腸蠕動恢復或肛門排氣后,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
1.5.6早期活動 保持平臥6 h,給予頭低足高位,利于下肢靜脈回流。出血減少后,鼓勵產婦床上活動,術后拔除尿管即可下床活動,并及時排尿。
1.5.7低體溫防護 失血性休克的復蘇切不可忽視低體溫的防護,因為低體溫對血小板功能有影響,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干擾纖維蛋白的形成,繼而誘發或加重出血和凝血障礙。調節室溫至27℃~32℃,進行各項護理操作,盡量避免對產婦的暴露。給予患者加溫后的液體、血制品。
1.5.8 預防感染 術后由于麻醉、禁食等原因,產婦機體抵抗力較低下,應預防感染,以免造成子宮切口裂開繼發出血。遵醫囑應用足量的抗生素,對有合并癥或并發癥者應及時改善全身狀況,提高機體免疫力,對不能進食者應注意補充能量和液體,并給與會陰護理。
2 結果
2.1產后出血的原因 宮縮乏力19例(63.9%),巨大兒3例(15.7%),疤痕子宮2例(6.66%),妊娠高血壓綜合癥2例(6.6%),前置胎盤1例(3.33%),胎盤粘連3例(15.7%)。
2.2搶救結果 30例產婦全部搶救成功。26例患者痊愈,4例好轉,無1例死亡。其中失血性休克1例,發生貧血3例,總輸血例數7例,輸血量200~800 ml。4例好轉者在產后42 d隨訪,均痊愈。
3 討論
3.1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 ①本資料中宮縮乏力是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占63.9%??赡芘c產婦相對緊張,臨產后休息少,進食少,產程延長,臨產時應用鎮靜劑較多,剖宮產麻醉較深,子癇前期患者過度使用解痙鎮靜劑等高危因素有關。②胎盤因素居第二位,也是產后出血常見的原因,占15.7%。曾有引產、流產史,子宮內膜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宮內感染機會增加,再次妊娠時易發生胎膜粘連,胎盤滯留,位置不正常,胎盤植入,影響子宮收縮而致產后出血。③軟產道裂傷:多見于陰道分娩者。④凝血機制障礙:是產后出血較少見的原因,主要是羊水栓塞、胎盤早剝等引起的血凝障礙,本組未見其病例。
3.2做好產前、產時的監測,及早發現導致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給予適當的預防、治療措施,對減少產后出血有重要意義。
3.3產后出血的發生有較多的社會、心理因素存在,我們作為產科工作人員要加強對孕產婦的整體護理,深入地與孕產婦交談,認真收集資料,并發現潛在危險因素,使孕產婦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護理。
3.4產后出血的預防 產后出血是產科常見病,也是嚴重危及生命的并發癥,因此預防產后出血是產科工作的重中之重,重視產前檢查及健康宣教,加強監測、監管,必要時采取干預措施。減少產后出血的危險因素,嚴格掌握剖宮產指征,降低剖宮產率,尤其應降低社會因素剖宮產,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科學接生。嚴密監護每一產程,避免產程過長及產婦疲勞,規范產科操作。鼓勵母親讓新生兒及早吸吮乳房,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5]。密切觀察產婦生命體征、神志、面色、陰道出血等情況,特別要警惕識別產婦大出血發生休克的一些癥狀。
4 結論
產后出血搶救的關鍵在于及早發現與處理,而及早發現產后出血主要依靠認真細致的觀察。因此,護士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嚴謹的科學態度,做好病情的觀察。護理剖宮產術后的產婦,首先應了解產婦的病情及心理狀態,掌握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提高警惕,及時發現早期癥狀,密切注意觀察陰道出血量、顏色、宮底高度,傷口有無滲血、滲液,尿色、尿量、生命體征變化及產婦的面色情況。一旦發現出血的傾向,要全力以赴地搶救,保持鎮靜的態度,工作要緊張有序,切勿慌亂,對產婦進行安慰,適當向產婦及家屬解釋實行各種措施的目的,使其配合治療。指導產婦做好正確的會陰護理和母乳喂養,合理安排休息有助恢復體力,以降低產后出血和感染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66-270.
[2]黎梅,顏麗青.婦產科護理(案例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73-76.
[3]黎梅,顏麗青.婦產科護理(案例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73-76.
[4]魏靈芝,張巧真,王亞萍.米索前列腺醇治療產后出血100例臨床觀察[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6,3(9):139.
[5]馬丁,魯秋云.產后出血65例的臨床原因分析. 婦產科疾病診療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3.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