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天益
【摘要】 生活化教學將生活元素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增強地理知識的實用性,同時提高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把握以及運用,提高地理教學質量,下面筆者將以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為背景,從其最具代表性的運用意義進行探析。
【關鍵詞】 生活化教學 高中 地理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2-086-01
0
前言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的把握能力、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是當下任一教師的重要研究性課題,地理學科也不例外。地理作為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以及研究其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的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尤其是對高中階段的地理知識而言,因此僅僅依靠理論性的知識很難促使學生達到良好的理解狀態,因此需要教師反思其教學方法,學會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活資源,將教學難度有效降低,進而促進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完整把握,并提高其運用能力。
一、設置生活化的課前導入,提高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才會促使人們主動、積極地去對這一事物進行探究、挖掘、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充分把握這一規律,并將其良好地運用到教學中。課前導入自新課標的推進以來,就尤為被重視,因為課前導入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接下來教學活動得以順利展開的基點,因此其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生活化的教學導入指的是將生活案例、生活氛圍搬進課堂教學,通過生活中有關地理知識案例的神秘性來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以及完成。
以《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一課為例,教師在展開該課程活動前,可以先與學生討論生活中喜歡的天氣、季節,將學生的注意力由課下散漫的狀態轉至課上的學習狀態,然后可以提出幾個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問題,例如:①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為什么會出現冷熱等氣溫?②天上為什么會下雨?下雨的時間為什么不固定?等,通過問題來完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充分地引起學生的思考,為下一步展開的教學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討論基礎。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感知能力
地理作為一門較為抽象,同時綜合性又較強的學科,給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造成一定的難度,而僅僅通過教科書進行教學很難促使學生對其傳授的知識有一個完整、全面的了解、把握,更別說可以促使學生將其知識良好的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因此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實現理想的地理教學目標,達到理想的地理教學效率,教師應該反思其教學運用的方法、手段。生活化情景教學是一種將地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然后采用啟發式的教學原理設置相應的教學情景,通過設定的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對地理知識綜合感知能力提高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提高知識運用的能力。
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一課為例,教師在展開教學活動前,可以先讓學生之間分享各自不同地方的地理環境,例如地貌、氣溫、降水情況、空氣質量等,待學生經過一番討論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例如:為什么會存在地域之間的地理差異?試想其中的原由;通過疑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然后再將其探究的范圍擴大化,討論更大地域之間存在的地理性差異,最后將學生的探究精神牽著教學活動中,推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同時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綜合感知能力。
三、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
教材來源于生活,又被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隨著環境的影響,人們看待生活的視角也隨之發生變化,而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也隨之發生變化。據了解,傳統的地理教學質量呈現不佳狀態的原由,最主要與教師沒有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有關,脫離實際生活的教材就像是被架起的框架,沒有實質性的探究意義,進而導致課堂教學呈現枯燥、沉悶的氛圍,極其不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因此教師應該完全摒棄傳統教學的模式,充分將教材與生活相結合,通過利用生活實踐來解釋教材內容,通過生活實踐來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河流地貌的發育》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可以通過網上收集資料等方式找尋有關我國不同地域的河流地貌狀態,例如找到相關的圖片、視頻,然后在課上予以學生進行觀看,通過直觀的感受來把握不同地域的河流地貌,充分激發學生的知識求知欲,接著再指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尋與之相關的理論依據,最后可以將學生按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討論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自我對提出問題的看法、方案,將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互相影響,不僅提高學生的理論性知識,而且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結語
從人類社會的生產、發展起,人們的生活就決定了教學活動的展開意義,同時又由教學的成果來影響實際生活發展狀態。地理知識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只有完整、全面的地了解地理知識,才能更好地促使人們對生活的創新,進而提高生活水平。
[ 參 考 文 獻 ]
[1]包有亨.實現高中地理教學生活化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198-199.
[2]凌艷.試論新時期高中地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J].赤子:上中旬,2015(13):337-337.
[3]林勁芳.新時期高中地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剖析[J].考試周刊,2015(51):148-148.
[4]馬娟.淺析新時期高中地理課堂的生活化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4(A4):13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