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術虎
【摘要】 文章就如何學好語文,提出了應注重讀和寫,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
【關鍵詞】 閱讀和理解 寫和作文 創作情感 積累知識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11-099-01
0
語文是一種很抽象的東西,沒有一定的語言環境,確實不易掌握駕馭,但并不是沒有辦法突破。語文,即中文,作為世界上最優秀的語言之一,是我們的國語,母語,更應該學好。而且,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語言環境里,完全可以學好。同時語文的學習實際上是一個語文素質、語文能力提高的過程,而語文素質、語文能力的提高離不開讀和寫。所以,解決了讀和寫的問題,就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
一、讀,即閱讀和理解;寫,指書寫和作文
語文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事了。讀,可以培養語感。語言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語感。“這個語段中為什么用這個詞而不是用那一個”,“這個句子為什么是一個病句”,很多時候,我們無須去問“為什么”,語感早已經告訴我們理由了。而語感的培養就來自于平時點點滴滴的“讀”的積累。
二、讀,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一個有效途徑
這里所說的“讀”,并不僅僅是指把文章朗讀或默讀一遍,而是還要包括思考和識記等內容。換言之,讀,應該是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過程。學習一篇文章,需要從哪些方面入手?概括起來就是:第一,解決“寫了什么”的問題;第二,解決“怎么寫”的問題;第三,記憶文章中的精彩語段和詞語。這三個方面其實就是在說一個動口動腦動手的問題。在一篇文章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有意識地去解決好這三個問題,這才是“讀”。也只有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
三、讀,也是一個積累語文基礎知識和作文素材的手段
涉獵廣泛,見多識廣,胸中自有“丘壑”。這樣,在作文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自己無話可說,寫出來的文章也不會空洞干巴,而是洋洋灑灑,言之有物了。既然“讀”有這么多好處,那么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從重視“讀”開始吧。
四、寫,包括兩方面的內容——書寫和作文
在書寫方面,高考考綱有明確的要求:作文一類卷書寫美觀,二類卷書寫工整清楚,三類卷比較工整清楚,四類卷書寫潦草。要求所有的人都達到美觀的程度,也不現實,但是書寫工整清楚,避免潦草,這卻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要做到書寫工整并不難。我們的漢字是方塊字。這句話對我們就是一個啟示:方者,方也。就是要在“方”上動心思。在作文方面,應試作文與平時寫的文章是有區別的,平時寫的文章,我們是去“品味”,而應試作文往往是瀏覽的。瀏覽與品味就有了質的區別。所以寫應試作文非注意一點應試技巧不可。比如文章開頭,單刀直入,開宗明義,一開篇先讓讀者明白你在寫什么,這點很重要。否則,看了半天了,讀者還云里霧里,不知道你要說什么。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體部分一定要圍繞中心去寫,一定要言之有物,這些最起碼的要求必須做到。到了結尾部分,對所要表達的主旨最后再強調一次,加深一下讀者的印象。這樣,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有人把寫好作文總結為兩句話: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兩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文章,寫成記敘文時,很好地解決了“動之以情”的問題,寫成議論文時,很好地解決了“曉之以理”的問題,那么你的作文問題也就解決了。那么怎么才能寫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文呢?就寫好議論文的問題,上文已經有所涉及,所以這里重點談寫作記敘文的問題。寫好一篇不足千字的應試記敘文,有幾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①調動情感的問題。做好作文的準備工作,這是一個大題目,里面大有文章可作。比如選材的問題。如果選取一些自己比較陌生的材料去作文,就很難調動起自己的創作情感,所以就要有意識地選擇一些比較熟悉的材料,最好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或者是我們生活的環境里的一些人或事。還有一個盡快入題的問題。150分鐘的語文考試劃給作文的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那么我們從審題立意到開始動筆,時間最多不能超過15分鐘,當然也不能少于10分鐘。在這段時間里,我們不僅要考慮文章的立意、布局謀篇,更要把自己的情感調動起來,讓自己“走進”所要記敘的場景之中去。這種“身臨其境”正是情感被調動起來的表現。
②截取生活片斷,借助“主旨”這根紅線,連綴成篇。這是由作文的篇幅所決定的。一篇千字文章,不可能把事情的始末全部交代清楚,就是能夠交代清楚,也只能是敘述故事的梗概。這樣,不僅內容不厚實,而且還缺乏生動性,不可能“以情動人”。而截取生活中的幾個典型片斷,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則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③描寫還是敘述的問題。敘述故事情節,往往容易出現語言干巴,欠生動的現象,這樣就達不到“以情動人”的目的。所以在記敘文的寫作中,最好采用描寫的方式,即抓住生活中的三兩個特寫鏡頭,進行具體形象生動的描繪。我們知道,對事物的描寫,越具體了就越形象,從而也就越生動。
最后,再提一個建議:充分地利用課文。既然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讀”,那么從這個意義上講,只要廣泛地閱讀就可以了。是的,除了快餐式的文章,還有那些垃圾式的文章之外,我們讀什么文章都可以。但是,讀課文有讀課文的好處。第一,課文是你的無聲的老師。我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對“寫了什么”“怎么寫的”,思考的正確與否呢?如果無人請教,我們將無法確定。可是如果我們去讀課文,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每篇課文都有閱讀指導,課文之后還附有一些注釋,它們可以給我們解疑答惑,幫助我們積累知識。既然除了快餐式的垃圾式的作文之外,讀什么都可以,那么我們為什么不選擇課文這個最有力的工具呢?第二,課文大都是一些典范作品,不需要我們再去浪費時間挑選。第三,高考的出題原則是“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就是僅僅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也得應該重視我們的課文。